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2日晚,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会深圳校区专场在师生活动中心举行,4位宣讲人讲述哈工大“八百壮士”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动人故事。深圳校区师生共同感悟“他们”的初心与使命,读懂哈工大人代代相传的情怀与力量。
“他们”的愿望是建设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1950年,迎来而立之年的哈工大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管理,肩负起推动旧教育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使命。正是在那时,800多名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各地齐聚哈工大。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为哈工大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创设了一批新兴学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教师队伍,就是后人常常提起的哈工大“八百壮士”。70多年过去了,老一辈“八百壮士”或已离去,或年至耄耋,但他们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始终把国家需要、时代使命当成自己的追求,在教学科研等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
“他们”的故事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活注脚
“身边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老院士,在你面前永不停歇地奋斗着、拼搏着,敲击着我们的灵魂,催促着我们的脚步,我们怎么能不进步呢……”电信学院教师李杨以《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为题,讲述了“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至诚报国、带领团队铸造我国“海防长城”的故事。坦先生的大学问、大格局、大品格令听众动容。
回忆起1953年与哈工大“初见”的场景,秦裕琨院士曾说,“那时的哈工大只有两三栋教学楼,出门就是马路,大家笑称为‘马路大学’……”而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参与组建了我国最早的锅炉专业。能源学院教师冯冬冬在《不忘爱国初心,矢志建功立业》主题分享中,讲述了秦裕琨为祖国能源事业“燃烧”一生的感人故事。
“哈工大‘八百壮士’已经成了一个‘群像’,成了哈工大师者风骨的‘代名词’……”电气学院教师由佳欣分享了电气学院的名师故事。他说,一代代电气名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这是对心有大我、乐教爱生教育家精神的深刻诠释,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在他和团队中薪火相传。
不久前,陈光熙先生铜像在深圳校区落成,成为校区又一“文化地标”。计算学部教师贾岩以《继承光熙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题讲述了陈光熙先生的科技报国梦。“我们专业向国庆节献什么礼?我们要做计算机!”在光熙精神的引领下,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取得了诸多“全国第一”、培养了诸多杰出人才,今后也将继续攀登更多科学高峰……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学就学好,干就干好!”“不但要做优秀老师,更要追求群体优秀!”“我愿做一块‘垫脚石’,让年轻人踩着我的肩膀去攀登科学高峰……” 宣讲会现场,校区师生记录下很多金句,字里行间蕴藏的力量,激励着大家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他们”的力量激励着校区师生永不止步追求卓越
宣讲会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石英辛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在哈工大‘八百壮士’的心中,振兴国家就是最重要的抱负。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我们更应时刻勉励自己追求卓越、做到最好。” 石英辛说。
基础学部辅导员刘江涛在宣讲会期间不时关注着学生们的“反馈”。“同学们都被动人的故事吸引了,听得很认真。” 刘江涛说,他也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息学部2023级本科生黎璨荣已是第二次聆听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会。在他看来,老先生们许党报国的故事永远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作为新时代哈工大学子,他将把个人命运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谢梁晖 李晓慧 向碧霞)
(图片由哈工大深圳校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