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来源:晶报APP2024-09-06 18:52

  2024年金价持续走高,黄金珠宝消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深圳作为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一张世界名片,进入9月含“金”量再度跃升。 9月13日,2024深圳珠宝节开幕式暨中国黄金珠宝盛典即将启幕;2024东方意象中国时尚盛典珠宝文化艺术周将隆重推出;备受瞩目的第三届“极光之辉”国际珠宝大赛颁奖典礼将隆重举行,一众国内外优秀设计师齐聚;2024中国(深圳)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黄金行业反洗钱大会,预计在9月25日如期召开。

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金秋深圳,“金色引擎”已全部就绪,一触即发。罗湖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赖建华,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郭夷锬,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王振,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郭晋,以及深圳市黄金珠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阳齐聚深圳含“金”量最高的水贝产业园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政企对话,现场3件精美绝伦的黄金宝物,透视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新未来、新机遇。

  ‍水贝蝶变:中国黄金珠宝的“金凤凰”缘何从这里起飞

  这顶金凤头冠作品名字为《凤凰于飞》,用细若发丝的金丝精心编织而成,每根金丝仅有0.2毫米之粗。两只金凤在黄金花卉间翩翩起舞,姿态灵动活泼,仿佛跃然眼前。今年法国巴黎奥运会期间,萃华携手故宫文创在巴黎中国之家特别展示了这件珍贵宝物,收获一众外宾点赞。展陈现场,有外宾问及这件宝物出自哪里?“它的出生地就在中国珠宝第一街——罗湖水贝”,深圳市萃华珠宝首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郭夷锬非常自豪地说。

  中国的“金凤凰”在水贝诞生,看似偶然,实则蕴藏历史的必然。1979年深圳建市后,不少港商看中深圳毗邻香港,劳动力充足,水电、交通等费用低的优势,将生产部门迁移至深圳,进行来料加工。1981年12月,深圳第一家生产黄金首饰的“三来一补”深圳东方首饰来料加工厂落户罗湖,由此拉开罗湖珠宝产业40余年发展的序幕。目前,深圳的黄金珠宝行业展现出多区域分布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主要形成了罗湖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盐田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龙岗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等三大产业集中区域。特别是罗湖的水贝地区,已经发展成全市乃至全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重要集中地之一。

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近年来,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汇集了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黄金流转综合服务平台、黄金艺术馆、深圳珠宝博物馆,以及抖音、快手、淘宝、视频号等黄金珠宝直播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平台。其中,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是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文建设的“国家级”平台。深圳珠宝博物馆为全国首家PPP模式建设专业类珠宝博物馆。

  截至2023年末,罗湖区已有近2万家珠宝行业商事主体,其中,法人企业近8000家,专业市场超20个,法人企业从业人员超过6.3万人、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据业内估计,水贝黄金珠宝批发份额约占国内黄金珠宝批发市场份额的50%,黄金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钻石实物用量约占上海钻石交易所进口额的80%。经过40多年的发展,水贝已经形成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展示交易、品牌运营以及检验检测等配套在内的产业链。

  《螭龙宫灯》借鉴故宫宫廷御用的精美花灯,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手工精制而成。此作品仿若宫廷建筑,六角饰以螭龙,更巧妙地将龙的前足着地、长尾盘卷等设计元素融入,寓意美好吉祥。手提宫灯,灯影摇曳,金螭盘踞,雍容华贵,尽展宫廷气派。

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这件穿越古今的宝物正是出自珠宝设计师郭夷锬的手笔。郭夷锬是深圳市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萃华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她匠心独运地将花丝镶嵌与錾刻技艺与现代珠宝服饰相融合,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早在2017年她就带领团队设计了284件花丝作品,成功登上巴黎国际时装周。“我十分感激深圳这座城市,它赐予了我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郭夷锬感慨。在她心中,深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更是文化的沃土。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根,寻觅到了花丝镶嵌艺术的未来。

  在深圳力推的“20+8”产业集群中,黄金珠宝产业位列现代时尚产业集群。庞大的产业集群为深圳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成为展示东方珠宝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过去,在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链中,研发设计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也是深圳推动传统黄金珠宝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对于在罗湖水贝深耕近三十年的周大生珠宝而言,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研发设计是近年来品牌迎来新增长的重要支点。

  “可能在十年前或者是二十年前,我们认为黄金可能年纪偏大的人才会喜欢,但是实际上,到今天00后开始买黄金、开始佩戴黄金。中国人对金玉的喜爱已经深入到文化基因,到了一定的年纪一定会‘血脉觉醒’,只是现在觉醒得越来越早了。”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郭晋分享了与《国家宝藏》栏目的合作经验。过去一年多,周大生推出的一款名为《千里江山》的产品,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这主要归功于珠宝独特的颜色和山形设计,市场反响一度超出了品牌的预期。国宝以一种可亲可敬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让这些国宝背后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这件名为《天作之合》的花丝头饰近年来成为婚庆市场的新宠。花丝工艺的细腻与黄金的璀璨相得益彰,将喜悦、美好与祝福完美编织其中。然而,如此珍贵的饰品在试戴过程中却难免会留下痕迹,让人心疼不已,幸运的是,时下流行的AI试戴技术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这件精品的魅力。

9月,深圳含“金”量真高!3件“宝物”透视中国黄金珠宝产业未来

  《湾区面对面》节目录制现场鉴赏瑰宝《天作之合》

  “通过这项技术,让所有喜欢它的人都有机会感受它,虽然不是亲自去体验到了它的温度,但是至少可以感受非遗传统技艺带给你的另外一种体验,我觉得也是挺好的。这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为珠宝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设计师郭夷锬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黄金珠宝产业的全新发展动向。

  在峰汇珠宝文化产业园,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完美结合。3D打印技术让设计师能够将复杂的设计快速转化为实物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而CNC数控机床的精细加工则确保了产品的精细度和一致性。这些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珠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假设有一天我们接收到1万个不同需求的定制化订单,我们需要决定是否接受这些订单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它们。”深圳市黄金珠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阳认为,当前的黄金珠宝生产模式是批量生产,而未来的生产模式一定是客户全面定制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科技进步和科技力量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在黄金珠宝行业中得到应用,主要用于中间生产过程。曹阳预测,如果深圳的黄金珠宝企业都能实现定制化生产,那么零售额超过批发额的那一天就不会遥远。

  周大生品牌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浪潮下的商业模式变革。郭晋表示,未来能够穿越周期一直发展的企业,它的商业模式首要条件应是高度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品牌运营效率,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深圳珠宝博物馆的‘深圳之路和湾区之梦’单元里展示了科技创新在行业中的应用,大家感兴趣的可以随时去看看。”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王振介绍,CNC数字机床、3D电注钢等先进技术的引入,让黄金珠宝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些科技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选择。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实现科技创新?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设计师郭夷锬预测,未来产品市场很有可能分为收藏级和量产级。收藏级产品强调匠人精神、手工打造和人文情感,无法被机械化取代,手工价值将保留在高价收藏品中。而对于追求降低成本、快速批量生产的产品,机械化应用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让更多人体验优质设计和创意。“这个行业的特色有不能离开传统的时候,它一定是工坊,它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时一定是工厂,工坊和工厂比翼齐飞是深圳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的的未来。”深圳市黄金珠宝文化研究会会长曹阳在本次政企对话的尾声总结道。

  在深圳黄金珠宝发展的四十余年里,人们见证了深圳黄金珠宝行业的辉煌成就,更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产业未来。从国际化的探索,到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再到科技赋能的未来发展,深圳黄金珠宝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更加广阔的天地。深圳黄金珠宝产业的国际化之路,是一条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了中国文化与全球视野的道路。从水贝出发,深圳的珠宝品牌正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珠宝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张羽淳)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