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服务群众“不掉线” 委员履职“不断线”——访深圳市福田区政协主席李世清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服务群众“不掉线” 委员履职“不断线”——访深圳市福田区政协主席李世清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1-16 18:08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六届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创新打造“福联在线”机制,激活委员服务群众载体,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频次更密、服务更实。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福田区政协主席李世清。

  记者:近年来,福田区政协在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

  李世清:我们打造了“福联在线”协商链条,建立“一委双进三通四联”的“1234”工作机制,增设“委员接待日”,让政协委员沉下去、履职为民活起来。完善“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的“一委”协调联络工作机制,实现辖区内10个街道政协联络工委“全覆盖”。扎实做好委员进工作站、进社区“双进”工作,将380余名政协委员定点下沉。畅通两级政协内部互联、贯通政协与党政部门沟通渠道、打通政协与社会间交流壁垒的“三通”工作,推动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深聊会”“委员议事厅”等协商平台与区政协“五福临门”协商矩阵联动,打通政协与党政部门间的合作渠道,建立委员与群众间常态运行的协商通道。落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扎实推进“议题联选、协商联动、成效联评”,全面实施“部门联合、政企联合、阵地联合”,纵深推动“文化联谊、界别联谊、委员联谊”等联系、联动、联合、联谊“四联”机制,努力实现服务界别群众“不掉线”、委员履职“不断线”。

  记者:福田区政协在建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载体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

  李世清:区政协把建好委员工作站作为突破口,打通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委员就近就地协商履职、服务群众实效。在选点布局上,坚持有利于联系服务群众、有利于“联”动界别资源、有利于“联”接基层协商,灵活选择办公场所,实现街道全覆盖、界别重点建、企业灵活做。在建设标准上,严格落实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的“六有”工作标准,统筹推进区本级、各街道及企业、界别三级“委员工作站”建设。在制度保障上,制定出台《“委员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委员工作站”建设工作指引》《“委员工作站”管理办法》等制度。2023年度,福田区政协委员工作站、福田区政协莲花街道委员工作站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委员工作站。

  同时,持续夯实“福言”“福聚”协商活动,助力群众解难题、办实事。2023年,“福言·民情恳谈会”灵活运用民主监督、现场协商、书面协商的形式在街道开展协商活动16场,围绕社区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股份公司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收集民情意见155条。“福聚·社区民生议事会”通过现场议事、热线诉求、社区微信群对话协商等渠道在社区层面开展协商30场,协商助推“八卦岭片区交通环境提升”“居家养老项目实施”“民间艺术团发展”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解决。

  记者:福田区政协在用好委员履职载体,密切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有何打算?

  李世清:从履职实践来看,当前还存在“委员接待日”宣传力度不够,接待范围不够广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不够深入等短板。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打造“福议增效”协商保障机制,聚焦政治协商增效率、参政议政增效果、民主监督增效益,调查研究增效力、服务管理增效能,建立健全“三项职能+两项保障”服务提升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委员定点联系社区制度,扎实开展“委员接待日”活动,不断丰富委员进社区内容,用好用活界别委员工作站,鼓励和支持广大委员在群众身边把问题吃透、原因弄清、建议提准,把各方利益诉求表达引导到“福言”“福聚”协商平台之中,让每项议题都能通过充分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与自己很亲。(本报记者 白杨)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