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毛军发校长在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毛军发校长在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来源:深圳大学2023-09-28 09:15

秉承特区精神,砥砺“三自”品格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慷慨奋进

——在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军发

毛军发校长在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覃伟中市长,各位领导、嘉宾,海内外40万深大人:

  大家上午好!

  时维九月,大地流金。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我们相聚文山湖畔、杜鹃山下,共同庆祝深圳大学建校4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40年潮起潮落、花谢花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深大躬身奋斗于中国改革开放和深圳创造奇迹的非凡时空语境,所见所闻、所历所获,可谓沧海桑田。站在40年校庆的新起点上,深圳大学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总结过往,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把握当下,以更宏阔的历史格局展望未来。

  深圳大学从1983年的春天走来,当年筹办、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小平同志称之为“深圳速度”,并殷殷嘱托“一定要办好深圳大学!”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伊始,百业待兴,在“当掉裤子也要办深圳大学”的强大意志驱动下,深圳市将当年全年财政预算的一半投入兴办深圳大学。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大批著名学者负笈南下援建深圳大学,蔚然而成改革开放时期的“新联大”气象,赓续传承了从“救亡”到“图强”的精神血脉和历史使命。如果说西南联大有“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那深圳大学就有一群怀揣梦想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地奋斗在春天的故事里。

  当年的深大,在一片滩涂地和荔枝林里拔地而起,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有的只是创建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使命召唤。在庆祝建校40年的今天,我们特别怀念创校、建校、兴校的几代前辈学人,你们的梦想从这里启航,青春在这里飞逝;我们特别感谢援建帮助深圳大学的兄弟高校,你们的浇灌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你们的精神一定会在这里发扬光大!40万深大人向你们致敬!

  深圳大学的40年,是扎根热土、激情燃烧的40年。深大和深圳相识于微时,又同舟共济、乘风破浪于改革开放、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大的诞生源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倾注了特区人民的心血,也为特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引擎。深大最引以为傲的特质就是深深扎根于自己所站立的这片土地!40年前,深圳市领导对深大校领导说:“我们给你们钱,给你们地,你们给我们人才!”40年来,深大培养了3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他们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80%以上耕耘在深圳经济特区,“特区大学”的称号实至名归。深大的发展堪称深圳奇迹的精彩华章。

  深圳大学的40年,是放眼寰球、风云激荡的4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而深大则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窗口大学”。建校之初,我们的前辈就在一片海滩黄土上大声宣誓:“我们要为亚洲打造一所灯塔式的大学!”40年来,深大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窗口”本色,培养了来自近百个国家、地区的两万多名留学生;与50多个国家、地区的280多个境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我们开办了“深圳大学东京学院”,在沙特利雅得成立了孔子学院,还正在积极筹建香港校区,谋划阿联酋校区。深圳大学已经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成就、展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风范的窗口大学,成为“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精彩样本。

  深圳大学的40年,是把握机遇、先行探路的40年。作为一所诞生在特区沃土之上的大学,“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深圳大学的基因。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举措都创始于深大。如率先取消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率先实行奖学金制度、率先推行大规模勤工助学制度、率先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率先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大充分发挥实验大学的先锋作用,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先行探路,一些改革举措写入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大“实验大学”的探索之路也成为特区改革的精彩缩影。

  深圳大学的40年,是紧随特区、快速发展的40年。我们实现了办学规模层次和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圳大学高歌猛进,加速发展。现在已有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综合国际排名以平均每年数十位的速度上升,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的40年,是以国之英才、国之重器贡献于“国之大者”的40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0年来,深圳大学培养了以马化腾、孟晚舟以及连续4届全国党代表周海江、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奥运冠军陈梦等为代表的30多万优秀人才。深圳大学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促进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在新能源、深空探测、超高强度碳纤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光学传感、人工智能、半导体技术、对港政策研究、金融科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谢和平院士主持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破解世纪难题,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22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焦点”。深圳大学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曾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科研成果不断融入拥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的“环深大创新圈”。2022年至今学校已获批建设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十余篇咨政报告获中央和国家领导肯定性批示。

  深圳大学建校40年,不仅在核心办学指标方面跻身中国发展最快高校行列,更令我们自豪的是:40万深大人将个人命运深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自己的人生光彩奋力照亮不惮前驱的雄关漫道。我们这所大学的诞生、发展和前途,已经完全汇入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经济特区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一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鸿篇巨著。深大以40年的办学资历,亲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次飞跃”,这是历史赐予的眷顾,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教育,伟大的城市需要伟大的大学。身处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对“双区”驱动、“三区”叠加、“双改”示范的历史机遇,深圳迫切需要建设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深圳大学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大学,作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作为深圳办学积淀最深、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实力雄厚且发展迅速的大学,制订了“三步走”战略:2025年,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为实现这个“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的历史宏愿,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施激发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面向未来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努力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推动科技重大进步,做到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服务国家战略和“双区”建设,为将深圳大学打造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名片、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旗帜而努力奋斗!

  老师们、校友们、同学们!还记得粤海门的古石今人景观吗?深大有位老先生曾有佳作咏物:今人看古石,移山倒海词。古石看今人,春花秋月诗。一代代学者学子接力奋斗,从鲜衣怒马到青丝白发,都献给了一生挚爱的深大。这段旅程风起云涌、刻骨铭心、缠绵悱恻、难舍难分,注定是一生的激励,一生的眷恋!

  各位来宾,今日的深大将为世界开怀。从40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到40万颗最柔软的心,都在绽放一句告白:你好深大,生日快乐!今夜的深圳将为深大点亮。从高楼林立中的每一簇流光,到奔流不息的每一个奋斗身影,都见证着城市与大学的动人传奇!那些穿越时空的豪迈誓言必将如集结号一般永远响彻在深大荔园的上空!让我们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砥砺“自立、自律、自强”的深大品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慷慨奋进!

  谢谢大家!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