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访演老挝大获成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访演老挝大获成功

来源:读特2023-09-24 19:04

  湄公河上升明月,中老合唱团圆歌。

  9月23日下午4时,老挝国家文化宫,高朋满座。应老挝中国文化中心邀请,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赴万象举办“望月和声——2023‘天涯共此时’中秋合唱音乐会”。老挝政府副总理吉乔·凯坎匹吞,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临时代办王畅,以及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老挝团中央、老挝中宣部等政府代表和1000多位万象市民出席音乐会。

  随着一首激昂欢快的《火!火!》,音乐会序幕正式拉开。随后,合唱团一气呵成带来《夜曲》《贡多拉船歌》等另外两首西方经典合唱。掌声未歇,又奉上《海韵》《清平调》《为要寻一个明星》等三首最具艺术价值的中国合唱杰作。乍一开场便呈现了中西方合唱艺术的经典之声,瞬间调动起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这是一支职业合唱团,更是深圳歌剧舞剧院的歌剧合唱团。紧接着,他们演绎了《铁砧工人合唱》《饮酒歌》等两首经典歌剧合唱,抑扬顿挫之间,尽显一流的歌剧实力。而正当观众沉浸在19世纪的古典音乐之时,《不了情》《城南送别》等两首流行与民谣改编作品又把大家拉回现代语境,仿佛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碰撞。

  所以,这是一支功底扎实又擅长融合创新的合唱团。在随团出访的青年二胡演奏家许慧独奏《心中的阿尔金》《战马奔腾》后,旋即联袂合唱团献上《苏三起解》《敖包相会》等两首合唱与二胡合作的民族作品,低回而高亢,凄美又壮怀,再次让观众耳目一新。

  初访老挝,入乡随俗。随后合唱团带来了一首颇具老挝风格又近似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东南亚歌曲《我亲爱的段德晚》,熟悉的音乐一响起立刻引发全场中老人民的共鸣。紧接着,随团出访的深圳歌手范媛媛联手老挝本土女歌手倾情献唱老挝歌曲《占芭花》,现场气氛再度升温。

  音乐会临近尾声,合唱团带来《summertime》《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三首耳熟能详的流行作品,与台下频频互动,用音乐这种共同语言连接两国人民心意。

  随着深圳歌剧舞剧院院长助理、男高音歌唱家马腾一声陕北民歌腔调,大家的视线焦点又被拉了回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原来,吉乔副总理是中国的老朋友,合唱团特意为他精心准备了这首意外惊喜——《东方红》。为此,对中国感情至深的吉乔副总理起身频频向合唱团致意,重新落座后从头到尾跟着演员们轻声哼唱每一句歌词。

  同望一轮明月,齐唱一曲和声。最后,合唱团特别邀请老挝寮都公学学唱团的40名学生上台合唱《明月几时有》,与全场观众互致中秋美好祝愿。合唱音乐会在群情激昂的高潮中圆满落幕。

  合唱音乐会后,多位嘉宾心潮澎湃并给出了很高评价。

  老挝副总理吉乔评价道,“非常精彩,那么多的老挝观众给了那么多的掌声!”

  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苏莎婉特别强调,“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对这台节目编排地非常好,曲目既有中国的,又有老挝的,还有世界名曲。那么多的老挝观众来参加,老挝人民特别喜欢!希望中国艺术团体能够继续跟老挝进行更多交流合作!”

  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司司长波开·品帕占说,“来看节目之前,我先把节目单仔细研究了一遍,每一首歌曲我都喜欢。今天部里30位司级以上干部观演,他们都说非常喜欢今天的演出,非常喜欢听中国歌曲。非常感谢深圳能派出这么高水准的演出团体。”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老挝办公室副代表 Arturo夫妇对音乐会高水准的演出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大为赞叹,表示今后非常希望到深圳走一走,学习了解中国文化。

  据悉,合唱团在结束老挝访演后,即将于9月26日至27日访问泰国曼谷并再演两场合唱音乐会,其间还将举办一场“中国故事”讲座暨合唱艺术工作坊。

  (作者:作者:饶剑,原标题《望月和声,情动万象!深圳歌剧舞剧院合唱团访演老挝大获成功》)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