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来源:读创网2023-04-03 14:23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文/图

  4月1日,随着深圳商事主体最新数据出炉,“深圳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新闻在网络刷屏。记者梳理各区数据时了解到,宝安区商事主体数量达91.51万户,总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成为“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2.25万户,同比增长28.51%,远高于全市19.95%的平均水平。

  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的市场主体就活跃。近年来,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明星区。既有龙头大项目、大企业扎根落户,也是不少创业者追逐梦想的“起点”,“创业硬核”吸引力动能强劲。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3月17日上午,位于宝安中心区的鹏鼎时代大厦正式启用。标志着这家全球PCB产业冠军企业更深地扎根深圳宝安发展。

  细看各项数据,市场主体发展实现新突破,不仅是体现在数量上,背后更折射出宝安产业发展的新逻辑:在“全面统筹市场主体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发展理念下,一批龙头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在宝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这个“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因子”。

  结构与质量同步优化

  “个转企”步伐加快

  纵观深圳各区,宝安是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宝安,企业总量超50万家,占全市1/5;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占全市2/5。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是宝安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更是深圳工业的基本盘。如何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和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个产业大区给出了发展新路径:优结构、提质量。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宝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宝安区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加强商事登记源头治理,切实铲除虚假注册滋生土壤,助力宝安经济健康发展。从商事主体的构成来看,宝安商事主体已经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有效提升”转变。

  一组数据得以看出宝安商事主体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宝安第三产业企业占比持续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宝安区新设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占比达88.44%,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

  与此同时,宝安积极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工作。据介绍,宝安通过加强部门联动,增加绿色通道、延续转型前后的优惠措施、审批信息等,提高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完成“个转企”923家。

  培育与创新齐驱

  战新产业增长迅猛

  作为深圳制造业大区,宝安是深圳实施“20+8”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布局的主力区。在宝安,商事主体向着高质量方向开启硬核增长模式,还体现在一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亮眼。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宝安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新设企业1.28万户,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0%,并有进一步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软件与信息服务、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数字创意四大产业,合计企业数量占所有产业的79.72%。

  专精特新企业和国高企业数量是创新实力的展现。就在刚刚公示完成的《2022年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和正在公示的补充入围名单中,宝安今年有望新增126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蝉联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第一区。截至目前,宝安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61家;其中,“小巨人”企业数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一,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六年全国区县级第一。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诸多“第一”背后,是充满活力的、庞大的商事主体,为宝安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的有力支撑。

  企业服务成金字招牌

  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不再烦恼,原来焦虑的心情,来到办税服务厅后就淡定了。”近日,在石岩税务所的“兜底岗”(未办结辅导岗)全程辅导下,深圳市飚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财务崔正荣顺利完成跨部门信息同步,解决了和新客户签合同、开发票的难题。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宝安区税务局设置“兜底岗”(未办结辅导岗),图为税务人员现场辅导纳税人解决“疑难杂症”。

  据了解,为解决企业办事的“疑难杂症”,宝安区税务局设立了“兜底岗”和“会商制”,帮助纳税人缴费人疏堵点、排疑难、办成事,将企业“办不成的事”一管到底。

  设置“兜底岗”,是宝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在宝安,正通过各类举措,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以创新、开放之势蓄发展之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日前,宝安区发布了《关于实施“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全区各级干部开展主动式、清单化、实用型企业服务,做到调查研究到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企业进家门。宝安提出,要坚决把企业服务打造成为宝安最好的营商环境、最闪亮的名片、最重要的民生供给。

突破91万家 居全市第一!“深圳商事主体第一区”释放创业硬实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商事主体增加与发展的沃土!

  眼下,宝安商事主体数量领跑深圳,正是成千上万个投资者用实际行动向区域营商环境投下的“赞成票”。

  编辑:陈溶冰

  审读:乔会清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