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登山,是勇者的运动,需要勇气毅力专业;公益救援,是仁者的作为,不仅需要勇气毅力专业,更需要主动涉险志愿奉献大爱精神。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就是这样有勇有谋又有爱的人。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16日起推出“心怀大爱救援生命”专栏,报道石欣从登山爱好者到公益救援队长的故事,弘扬投身公益救援、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敬请垂注。
石欣
身形瘦削,眼神坚毅,身着红衣蓝裤队服,石欣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干练。
石欣,现任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简称“深圳公益救援队”)会长,也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称号的户外登山爱好者之一。但这位登山健将已经很久没有“玩”登山了,他现在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公益救援这件大事里。
这些年,石欣因投身公益救援获奖累累,“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首批五星级义工”“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深圳市百优义工”“鹏城慈善感动人物”……而由他组织创立的深圳公益救援队,参与过国内外各种紧急救援活动,也已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
从登山“大玩家”变身为公益救援队长
二十多年前,年轻的石欣是“大玩家”,攀冰滑雪登雪山搞铁人三项,以“老狗”的网名在户外运动圈“叱咤风云”。现在,公益救援队的成员们都喊他“狗队”,以至于近几年加入队伍的新人并不熟悉石欣的本名。
对登山等户外运动的热爱,深刻影响了石欣的人生轨迹,更是他踏入公益救援领域的开始。
石欣解释,鉴于登山等户外运动的特质,登山爱好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增强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这其中就包括自救和救助队友。2003年,石欣开始参与一些寻找迷路登山者的应急救援行动。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深圳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组织下,石欣与伙伴赶赴灾区支援。此后一年,石欣多次往返深圳和四川,常常是返深处理完工作事务或家事,便又赶回四川忙碌。这次救灾经历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救援关乎生命,如果做得不够专业,很可能不仅无法完成救助,甚至还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2008年,深圳山地救援队经市体育局批复成立,2013年在市民政局正式独立注册为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石欣先后担任秘书长、会长。
“做好事,更要把事情做好。”秉持这样的理念,石欣和队友们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救援技术,提升队伍的救援能力和水平。大家自掏腰包,多次参加国际野外医疗协会(WMAI)、英国工业绳索协会(IRATA)、国际救援教练联盟(IRIA)、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紧急救援培训中心等机构的各种救援课程。队员们在时间精力上的投入也十分可观,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技能培训和公益服务上。
户外运动有风险,公益救援更是主动涉险。但石欣认为,每一次行动都是专业技能的体现,他希望,通过不断学习、训练,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尽量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圆满完成救援,“把好事做好”。
如今,这支民间自发组织、所有成员皆是志愿者的队伍已从单一的山地救援队成长为综合型专业救援队,下设信息指挥中心、特勤部等 5 大部门及山地救援队、高空救援队、医疗辅助队、城市搜救队、水上救援队、应急通讯队 6 支专业队伍,现有专业行动队员673名,志愿者1993人,少年辅助队成员325人。
从“探险者”到风险控制者
以前“玩”登山,石欣的探险脚印遍布大江南北;现在做公益,石欣和队友们的行动足迹也从深圳及周边地区逐渐拓展到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山竹台风、粤北水灾、雅安地震、老挝溃坝、尼泊尔地震等灾害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
救援队员在土耳其地震灾区开展行动
前不久,土耳其发生大地震,深圳市公益救援队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开展信息搜集、行动研判等工作,并启动备勤。经过在联合国登记备案、与我国相关部门及土耳其方面充分沟通,在多方帮助下,救援队在48小时内克服了队员护照过期、救援设备沉重运输不便等困难,先后派出20多名队员、志愿者赶赴土耳其救灾。
为期11天的灾区救援工作中,救援队协同各方力量开展工作,全力搜救被掩埋和失踪人员,协助救出3名受困人员,并领取了4个区域的评估任务,完成了200多个作业点的评估和标注工作。同时救援队还免费向受灾群众发放应急手电、救生哨,并捐赠了包括帐篷、睡袋在内的应急物资。完成救援任务回国的航班上,救援队收获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掌声和赞许。
土耳其救援后方指挥中心,右三为石欣
救援工作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后方的大力支持。在后方指挥中心,石欣带领着约30名队友克服时差等不利因素24小时值班,为前线提供后勤、通讯、信息、联合国线上协调网络等方面支持。前线队员不眠不休作战,后方同样不分昼夜地搜集信息、研判形势,为次日行动作谋划。队友们常常发现,他们的“狗队”石欣在不同时段活跃于救援行动的各个信息沟通群中,仿佛从未停止工作。
近年来,石欣在救援救灾行动中大多扮演指挥员的角色,汇总信息并决策统筹,凭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控制风险、提高效率。
“即便熬到深夜已经很困,也只能坐着合一下眼,不敢真的睡着。”石欣回忆,2021年河南水灾期间,他连续一周都坚守指挥中心,不分昼夜地工作,调度人员与物资,组织价值近600万元的救灾物资支援前线。尽管累极了,但当看到前方队员传回的视频,受灾村子里主动请缨保卫堤坝的老党员和志愿者穿上了救援队送去的专业救生衣,那一刻,石欣感到,做的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携手攀“峰” 共建更安全的社会
“技能高超”“恩重如山”“生命卫士”“公益先锋”……在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的活动室,墙上挂着的锦旗一面盖着一面,挤挤挨挨,大多只能露出半边。每一面锦旗,都是石欣和队友们奋勇向前、无私奉献的见证。
和锦旗同样显眼的是这支志愿者队伍曾获得的荣誉牌匾:2017年全国山地救援交流赛团体第二名、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水域技能类项目团体总分第五名、深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但其中最让石欣自豪的是,2019年,深圳公益救援队被推选为全国试点单位,并通过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能力分类分级测评,成为国内首支获得社会应急力量城市搜救能力2级的队伍。
作为社会应急力量,建队十多年来,救援队累计参与深圳及国内山野救援行动280余次,全国各地大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援救灾工作50次,国际灾害应急响应行动5次,并深入社区、学校等开展应急公益知识讲座、宣导交流活动2040场。
石欣并不满足。在他看来,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团队的力量仍然不够,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宣传普及,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减灾防灾知识,提高自救和互助本领,在灾害和意外真正发生时,能够从容应对。
因此,石欣和队友们一直在努力推广普及应急知识,促进社会应急救援的标准化建设。2016年,救援队“学习急救,安全你我他”项目进入深圳市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后在深圳各社区开展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受到广泛好评;2017年,完成《深圳第一响应人》培训教材编写工作,随后开展多期师资培训,获得证书的“深圳第一响应人”走进社区公园开展宣导;2020年,石欣等队员参与编写国家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培训教材》《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分级测评标准》《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建设规范》。此外,石欣还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登山户外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初级山地救援课程》教材编委、中国地震局《民间轻型灾害应急救援队建设规范》编委。
回首多年志愿服务经历,石欣觉得,当中酸甜苦辣已不足为人道,“只要我们的付出能让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就能让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受益,这就是我们投身公益救援志愿服务的意义。”
不再“玩”登山的石欣,仍在和队友们一起努力,冀望以实际行动助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攀”上“高峰”。
照片均由深圳市公益救援队提供
(原标题《向险而行的公益救援队长石欣》)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建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文 姜鑫 陈敏芝/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