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社会信用条例3月1日起施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社会信用条例3月1日起施行

来源:南方日报2023-01-09 15:09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失信主体在规定期限内主动实施修复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可提出申请重塑信用。1月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消息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下称《条例》)已表决通过。该条例在国家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社会信用法的背景下出台,将有效解决信用信息管理、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将于3月1日起施行。

  信用主体权益如何保护?

  作出不良信用评价前应事先告知信用主体

  信用是最基础的营商环境。《条例》强调,处理信用信息应当遵循“合法、审慎、必要,保护相关权益,确保信息安全”的原则,处理除依法公开以外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信用信息,应当征得其同意,并遵守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为此,深圳将构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管理公共事务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获取或者处理的信用信息,在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所列范围之内的,方可作为公共信用信息。

  为保护信用主体权益,《条例》明确信用主体享有知情权、异议权等权益,并可以就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其中,确立“不良信用评价的通知规则”,即要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市公共信用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等组织公开对信用主体作出的不良信用评价的,应当事先告知该信用主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尊重信用主体意思表示,允许其提出不将其表彰奖励、志愿服务、慈善捐赠、见义勇为等信息记入其信用记录,信用主体也可以依法查询或者授权他人查询其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等。

  所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可以对“公共信用信息存在错误或者遗漏,以及超过公开期限仍在公开、不符合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条件而被列入或者未被移出”等情形提出异议,并要求异议处理单位做出相应处理。

  如何避免失信惩戒措施滥用?

  情节轻微且未造成危害后果或可不予惩戒

  《条例》将实行政务服务事项信用承诺制度,优先选取与行政相对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有关材料获取难度较大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信用承诺制度。但“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实行信用承诺制度办理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行政相对人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者曾作出虚假承诺且尚未完成信用修复的情形,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等被明确为不适用信用承诺制度的政务服务事项。

  为避免公共管理机构滥用失信惩戒措施,《条例》限定失信惩戒的对象为“未按规定履行生效司法裁判文书、仲裁文书、行政行为决定文书,以及法律、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所规定的其他文书所确定义务”的信用主体,视信用主体失信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形,确定是否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如果信用主体及时纠正其失信行为,且其失信行为情节轻微并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是其初次实施并危害后果轻微的,可以不予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而信用主体实施了“严重危害自然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秩序;拒不履行法定义务严重影响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公信力;拒不履行国防义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等严重失信行为的,则将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失信者可以修复信用吗?

  规定期限内主动实施修复措施可提出申请

  为给予失信主体重塑信用的机会,《条例》允许规定期限内主动实施修复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信用主体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修复的具体措施包括“作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通过信用核查、接受专题培训、提交信用报告,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修复措施”。修复的处理效果包括“不再公开、共享、标注、屏蔽或者删除已经修复的失信行为相关信息,移出相关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者停止实施相应失信惩戒措施”。公共信用修复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