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年度盘点|深圳交通十件大事,海陆空动能强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年度盘点|深圳交通十件大事,海陆空动能强劲

来源:深圳发布2023-01-07 17:43

  交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石。2022年,深圳交通运输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球强势影响力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双港物流发展稳中有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交通惠民工程扎实落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交通发展驱动“引擎”动能十足。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推出2022年度深圳交通十大亮点事件盘点,一览深圳这一年的交通发展热点。

  (一)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稳居全球前四

  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3003.56万标箱,同比增长4.39%,创历史新高。完成深圳首单海上国际船舶LNG加注,LNG接卸量达1210.95万吨,同比增长1%。新开通国际班轮航线4条、大湾区组合港11个、内陆港6个。宝安综合港区投入运营,盐田港区东作业区一期主体工程开工,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

  (二)深圳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机场三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2022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150.7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77.6万吨、同比增长19.4%;旅客吞吐量2156.34万人次,其中, 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15.3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新开河内、多哈、纽约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洛杉矶、大阪等10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全货机航点达34个。恢复至洛杉矶、温哥华、约翰内斯堡、莫斯科等16个国际城市的客运航线,每周国际客运出港航班量近30班,航点与航班同比增加均超过1倍。全力推进机场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樟坑径直升机场、观澜导航台迁建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鹏湾水域深港进出船舶实现“一次引航”,大幅降低航运和港口企业运营成本

  为促进大湾区港航融合发展,会同香港方面合力协商解决大鹏湾水域船舶须接受香港、深圳两地双重引航问题,于2022年6月1日起实现深港引航互认和引航合作,由一名深圳或香港符合资格的引航员提供全程引航服务,平均缩短船舶进出深圳港东部港区时间约2小时,大幅提升通航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深圳港综合竞争力,打造深港交通深度协作范例,得到交通运输部等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四)新开通地铁5条(段)12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四

  地铁12号线、14号线、16号线、6号线支线、11号线福岗段及岗厦北、黄木岗、大运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开通运营,全年开通线路的条(段)数为历年最多,全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9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轨道交通辐射能力和可达性、便利性显著增强。

  (五)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等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高效联动

  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行隧道通车,从前海中心5分钟可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15分钟可达福田中心区,大幅缩短前海与市中心区之间通行时间,有力促进前海合作区建设发展和提升南山高新园片区交通环境。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顺利通车,实现光明科学城片区客货分离,改善深圳中大校区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助力光明北片区转型升级。横坪公路改造工程完工通车,有效缓解坪山大道交通压力和坪山西南片区交通拥堵状况,全面提升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片区形象。

  (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再次突破1300亿元,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0.8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的101.58%。深江铁路、侨城东路北延、龙澜大道北延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深汕铁路、深中通道、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沙河东路北延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

  (七)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成功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组建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智能融合低空系统项目立项工作。积极筹建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深圳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筹办低空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打造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大力支持顺丰科技、美团无人机等在深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2022年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83条、实现载货无人机飞行量30万架次。

  (八)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会同市发改、工信、交警部门印发实施《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形成基于特区法规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应用高地。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里程达201公里(坪山区全域开放),向百度、小马智行、元戎启行等领军企业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222张。支持妈湾智慧港投入38台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九)高质量超额完成市政府民生实事,全面提升市民交通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8条,完成125座公交站台标准化改造,开通公交地铁接驳线路、预约公交等公交特色服务线路978条,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建成区比例提升至92.8%,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548公里,完成689条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打通断头路33条,新增路边停车泊位2800个,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度交通运输民生实事。住建部、百度地图等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 深圳的各项通勤指标在超大城市中表现优异,其中,市民通勤单程平均耗时36分钟,在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优。开展全市涉路问题窨井盖专项治理,督促产权单位加快整治涉路问题窨井盖3万余座、盲道4628处。强化道路运输、港口码头、交通工程等领域安全监管,交通运输行业亡人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7%、25%,实现“双下降”目标。

  (十)筑牢交通运输疫情防控“三道”防线,以强有力的“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筑牢跨境运输“南部防线”,动态优化“口岸全接驳+摆渡”运输模式,开通“深港跨境水路运输快线”,推动形成“水路运输为主、货车和铁路运输为辅、航空运输为补充”的跨境货运结构。 筑牢交通站点“北部防线”,组织38个“两站一场一港口一服务区”和88个高速公路和城际道路落地核酸检测服务,严把输入第一关。 筑牢市内交通“中部防线”,建立完整覆盖17个行业领域、35万人的“白名单”管理制度,全国率先推出公交防疫“一码通行”。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读特

  记者:戴晓蓉

  编辑:刘东博

  审读:黄淳 韩绍俊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