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深圳读书论坛:数字时代让科学精神在深圳飞扬起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2022深圳读书论坛:数字时代让科学精神在深圳飞扬起来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1-21 21:17

  11月20日深圳书城中心城,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发表主题为“未来已来——数字时代的精神建构”的演讲,为市民读者解析“科学精神”在当下的多重“打开方式”,并以科普丛书《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第三辑》的问世为契机,与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一起分享了学校多年来在“科学、科普、科幻”特色校园文化建构方面的生动实践。据介绍,这是2022深圳读书论坛的首场科学专场活动。

  数字时代已经来临。数字藏品、智能家居、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产品及技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正确弘扬科学精神?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南科大如何将“科学科普科幻”贯穿教学中,在城市精神建构上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活动中,李凤亮从“科学精神在数字时代弥足珍贵”“涵养城市精神,打造深圳‘城设’”“让科学精神在深圳飞扬起来”“基于科学精神的高等教育实践”四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了阐述。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特质是惟实、求真、实事求是。李凤亮表示,科学精神在数字时代弥足珍贵,弘扬科学精神,必须推动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做到“知己知彼、科技向善、格物致知、独立开放”。

  面对无处不在、无时不连的数字时代,人们要涵养怎样的城市精神?这就不得不提到“城设”。李凤亮认为,与巴黎的浪漫、纽约的自由、北京的正统相比,深圳的“城设”是活力与梦想。“以深圳十大观念为例,深圳不仅追求创新发展速度,更注重涵养城市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断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李凤亮说,“深圳以城市艺术设计和艺术活力动延续城市文脉,以高标准高水平的文艺建构国际一流的城市形象,深入推动全民创意工作,坚定弘扬改革者文化。”

  李凤亮认为,一座文明现代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充满科学精神的城市。因此,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中科学精神是城市不断走向辉煌的密钥。“深圳既没有丰厚的资源禀赋,也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却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国硅谷’,诞生了一大批诸如华为、大疆、华大基因、迈瑞医疗等科创型企业,靠的就是科学精神。”目前,深圳正在打造深圳正全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20+8”产业链,围绕数字资源、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化、数字安全、数字合作,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科创中心贡献“深圳智慧”。

  大学强则城市强。城市为大学提供成长土壤,大学为城市带来智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宏观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它秉承理念引才,事业育才,科学管才,文化润才的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科学+人文+艺术”引领上进行了系列探索。大学是城市的文化高地,因此,南科大在建设高水平的理工科同时,以新思路新定位加快建设新型特色文科,打造了科学、科普、科幻为特色的“三科”校园文化品牌。

  “南科大为什么要做科普,因为这是弘扬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有的科学传播使命。”李凤亮表示,“我们对于科学的态度,不仅是教授们在实验室研究高精尖的项目,在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顶级文章,更要把研究出来的顶尖的成果变成对城市的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才是真正发扬科学精神。”

  当天活动还同步举行了“科学·科普·科幻”主题对谈暨《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第三辑)》新书分享会。据了解,由南科大组织编写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系列科普丛书,集科学性、原创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聚焦当代科技发展前沿,探索新兴文化产物,吸引了众多深圳乃至全国的科研教师纷纷加入,在南科大形成了“教授科普团”,“这是南科大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李凤亮表示,南科大致力于创造一流的学术成果,更要主动承担科学传播的使命,促进大众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阅读无处不在,形态多种多样。正值深圳读书月,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推动深圳的全民阅读、全民创意。”李凤亮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通讯员焦子宇)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