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集集团:响应国家需求 弥补行业短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中集集团:响应国家需求 弥补行业短板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26 09:12

  日前,“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到中集集团的深圳总部,与中集集团副总裁于玉群、团队管理成员共同交流这家全球集装箱行业领军者的高质量发展经验。

  1982年9月22日,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袁庚等老一辈改革者宣告中集正式投产,从此,被寄予了“产业报国”梦想的中集扬帆启航。40年后的今天,中集发展成为了多元化、全球化的企业集团,在所进入行业具有领先地位,拥有20多项冠军产品。在机遇、挑战、危机和挫折面前,中集人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忘产业报国初心,心无旁骛地坚守制造业,引领行业和产业链健康发展。

  瞄准国家“双碳”目标,践行绿色发展

  近年来,中集积极响应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与体系建设,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三年保持下降,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清洁能源业务领域,中集深耕布局氢能16年,正在推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各环节的应用与商业化合作。中集安瑞科已经成为第三代氢储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且与世界一流的4型(“T4”)氢气瓶及系统技术和设计供应商HEXAGON共同成立合营公司,将为中国及东南亚快速增长的高压氢气储运提供三型和四型储氢瓶的生产和储运解决方案,以及供氢系统的生产。公司将围绕整个氢能产业链,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联合行业优质伙伴,以储运加环节为重点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稳定,近年来我国重视对于风电、光电项目的健康发展,中集海工进军海上风电行业,佳绩频出。在装备制造方面,中集海工自主设计并建造满足下一代20MW风机安装的海上风电安装船“3060系列”。此外,中集海工已改装3台海上油气装备为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亦具备优质码头资源可以提供升压站、导管架等装备。在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方面,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自2017年起进入全面加速阶段,预计5年质保期过期后,海上风电运维市场将迎来巨大潜力,中集海工具有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以及码头资源等,将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区域一体化海上风电运维模式。

  得益于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发电并网需求提升,储能行业迎来快速成长期。中集集团储能相关业务以箱式储能系统为主,区别于传统储能电站需要建设专用厂房、施工周期长且固定无法移动的特点,箱式储能系统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具备环境适应性强、安装简便、可扩展性高的特点,国际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

  释放冷链运输行业潜力,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百姓对食品等的冷链需求旺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目前我国冷链装备市场不完善,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补齐冷链物流行业短板、提供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成为中集集团的发展重点之一。当下,中集正积极整合旗下各业务板块优势资源,加强战略布局,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据了解,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专注移动冷库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提供冷链物流行业仓储技术及方案研发。与传统固定冷库建筑或干仓改造不同,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基于冷链物流“前后两公里”的需求,研发“中集冷方”移动冷库方案,运用集装箱模块,以搭魔方的方式组合成移动冷库。

  在技术方面,中集冷链将海运冷箱的发泡技术用于箱体保温,使得箱体在拥有较好保温性能的同时,抗撞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使用寿命超过20年以上,较传统冷库主体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如此,中集冷链在三年间针对客户应用场景,特别是农产品领域做了大量实验和数据积累,研发了预冷、冷藏、冷冻、速冻等全流程制冷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出新型可移动组合冷库,助力农产品的规模化、组织化流通。目前,中集冷链装备在湖南十八洞村、河南周口市人民政府扶贫项目和中铁快运冷链运输、美菜网田头预冷等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集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陶宽告诉记者,“中国的冷链运输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在产能和装备的供应方面,我们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冷链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未来中集将继续在此领域持续发力。”

  于玉群表示,中集未来将继续秉承“国家有需求,行业有短板,中集有优势”思路布局战略规划,在持续融合物流、能源装备制造+服务的优势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基础上,立足于装备制造业,积极发挥物流及能源行业优势,助力国家战略、解决行业短板,打造出“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绿水青山”、“乡村振兴”新兴战略业务组合,构建十四五时期成长新动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通讯员张弛)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