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深企智慧环卫系统开启垃圾分类3.0时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深企智慧环卫系统开启垃圾分类3.0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20 11:24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将被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200元。垃圾分类自此进入“强制时代”。

  两年来,伴随着深圳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助力垃圾分类做深做细做实的环卫系统功能也越发多元、广泛。在全面落实“分类收集减量+分流收运利用+全量焚烧处置”模式的基础上,加速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推动“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已成大势所趋。

  9月18日,深圳市粤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粤能环保)推出粤能SaaS智慧环卫系统。该系统兼容AI电子督导员系统和垃圾收集设备智慧大脑、拼装式智能回收设备,贯穿从源头减量到分类处理全过程运行,实现了环卫管理系统和垃圾分类系统的“一网统管”,让再生资源回收数据和环卫作业数据整合,智慧环卫、垃圾分类得以“两网融合”。

  “新系统对社区终端来说,小到一块香蕉皮从哪里来、丢进哪个桶、运到哪里去,大到投递垃圾的整体分类数据分析,都可以通过系统详细呈现。而从流程终端看,系统会实时显示作业一线人、车、物、事的变化,从而消除隐患漏洞,节约运营成本,营造良好的绿色环保氛围。”据粤能环保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惠军介绍,粤能SaaS智慧环卫系统可以通过调度大屏、业务中屏、移动小屏,三屏联合与业务系统无缝连接,联动垃圾分类全流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实现全链可视互通、数字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整个系统的年使用成本不足万元,旨在以普惠性优势深入推广垃圾分类智慧化环卫模式,引领行业优化升级。

  据了解,粤能环保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同时还是中国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多年来,公司秉承“让垃圾分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的宗旨,围绕环卫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领垃圾分类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次粤能SaaS智慧环卫系统真正打通了垃圾分类全流程的众多信息化壁垒,开启了垃圾分类的3.0时代。比如,AI电子监督员,通过人工智能对居民投放行为和垃圾品类进行7*24小时的识别和督导,并自动对投放行为进行语音告知,以及对错误投放行为抓拍,且将视频同步给相关的个人、社区及政府职能部门,这实现了在无人现场监管情况下亦能落实垃圾强制分类的督导举措。众所周知,垃圾分类1.0时代是由人工督导完成,2.0是电子化与人工相结合推进,而粤能SaaS智慧环卫系统开启3.0时代,正是因为它实现了全数字化运行、智慧化响应,这对居民配合度提升、取证执法便捷度增强和企业运营费用降低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罗惠军表示,接下来,粤能SaaS智慧环卫系统将率先进入深圳、石家庄、青岛、威海等地社区运行。同时,将加快进入五金厂等制造企业场景,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套装粤能垃圾收集设备的智慧大脑,将原本的钣金加工厂升级为软件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的设备生产厂商,使钣金加工厂实现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得到一次快速与大幅度的提升,促进产能提质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据了解,粤能环保还推出第七代智能回收设备,采用了宜家式灵活拼装和乐高式模块设计,从产品结构到制造工艺、从运输实施到产品维护。以提升品质,降低成本为基础,在多细节对新产品进行定义,有利于智慧分类设备的快速普及,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加快垃圾分类的进程,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