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面向2035年全球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报告发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面向2035年全球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光明日报2022-09-19 17:20

  近日,清智国际咨询(广东)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咨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面向2035年全球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研究报告。报告从中长期发展的视角,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方法,面向2035年识别驱动全球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报告称,能源效率技术、光电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定向能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五个专利技术主题是当前技术创新的关键和热点领域,其代表的产业可能在2035年左右形成较为成熟的未来产业。据了解,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的支持。

  未来产业成为国际科技竞争重点

  当前,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尤为激烈。为了赢得未来全球产业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纷纷着眼未来,加强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2018年以来,美国先后发布了《国家量子倡议法案》《2020年未来产业法案》《无尽前沿法案》《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等聚焦未来产业的政策或报告,以期保持美国在全球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另外,德国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的《集成创新战略》、法国的“未来投资计划”等都旨在推动未来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社会需求的、由当下尚未成熟的技术突破驱动的、将可能会发展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识别出驱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前沿技术方向,加强对这些前沿技术方向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对推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采集结合科学框架得出预测结果

  本次产业预测研究分为数据收集、主题分析与模型预测三个阶段。据介绍,数据收集阶段项目组借助Python的Selenium工具,通过6台服务器并行运算,耗时近1个月采集了2000至2021共 21年间全球8495.6万条德温特专利数据。

  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报告利用LDA主题生成模型对专利的摘要信息进行聚类,生成预设好数量的主题。LDA 主题生成模型是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Indexing,LSI)、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PLSI)的扩展,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从大量语料库中提取出潜在的主题信息。“通过LDA模型对全球专利的主题分析,能够筛选出较为全面反映全球未来技术研发趋势的技术族群,这样可使得预测出的未来产业前沿技术方向能够有更大可能性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战略性支柱产业。”项目组技术负责人欧阳图博士这样介绍。

  预测阶段,项目组采用Fisher-Pry模型预测识别出前沿技术主题的技术生命周期,从而判断哪些前沿技术在2035年左右可以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未来产业。

  报告在第二章《全球未来产业前沿技术预测》中指出,能源效率技术、光电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定向能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五个专利技术方向代表的产业可能在2035年左右形成较为成熟的未来产业。

  其中,能源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当前全球快速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氢能、先进核能、天然气水合物、负排放技术等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能源技术研发和攻关的重点领域。本报告预测,能源效率技术在2031年进入技术成熟期后,将在2038年发展为较为成熟的未来产业。全球未来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构建多功能一体化能源系统,解决能源生产、输配、储存、消费各环节的多能耦合和优化互补核心技术。

  除了能源效率与节能环保技术,报告还指出光电技术的前沿方向主要为光通信、光计算、操纵光、光互连技术等;定向能技术的前沿方向主要为激光、高功率微波、粒子束等;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前沿方向主要为太赫兹、量子通信、脑波通信、卫星互联网等。

  中美未来产业预测对比分析

  报告的第三章对中美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内容显示,相比之下,中国在光电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能源效率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自主系统与机器人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美国在打印材料、定向能技术、空气与热交换技术、先进工程材料、先进计算、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制造、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在未来产业发展周期方面,从目前技术研发趋势来看,中国各技术领域的成熟时间与美国相比都较晚,这表明中国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在未来全球前沿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报告认为美国的先进计算数据存储技术可能在2036年形成未来产业,中国的先进计算数据存储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生物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可能在2035年左右形成未来产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通讯员张郗郡)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