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率先破局工业园区转供电难题 每年可节约40亿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率先破局工业园区转供电难题 每年可节约40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2-07-06 14:33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朱婷婷)“这是我们第一次直接拿到供电局的电费账单,一个月电费节省了70万元,这个月还可以拿到政府电费补贴28万,真是双喜临门,极大提振了我们的办企信心。”日前,深圳安科讯公司负责人邱波收到电费账单,对深圳工业园区供电环境升级改造工作带来的变化连连称赞。而按照安科讯所在的盐田区北山工业园约4300万度的年用电量计,整个园区企业一年可省电费约1505万元。

据统计,深圳市作为工业及制造业强市,全市原有工业园区年用电量占全市工业电量超过三分之一,占全市用电量近两成。由于工业园区转供电,导致部分园区供电安全基础薄弱,存在转供电加价现象,截留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终端企业用电服务感知较弱,政府无法掌握终端企业用电情况。

工业园区转供电问题是城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匹配带来的矛盾。2021年,深圳开始采用“政府主导,供电企业深度参与”模式推进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全部工业园区改造任务,并将其列入2021年深圳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自此,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在工业园区实现绕过产权用电综合服务到户。2022年,深圳自加压力,提出到当年年底完成全市全部工业园区综合环境升级改造。

记者从深圳供电局了解到,2021年,深圳市完成1305个园区的改造,为全国解决工业园区转供电问题提供了“深圳模式”。第一批园区改造后平均每度电价格降低0.38元,仅以今年5月累计用电量2.6亿度为例,为园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就将近1亿元。“我们将加强与政府联动,力争在2022年完成全市工业园区改造工作,并全面推广现代供电服务模式,让用户享受可靠、便捷、优质供电服务。”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总经理黄慧山表示。

园区企业直接对接供电企业,不仅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还彻底打通了服务通道,提高了用电办理效率。“我们原有的电缆不够用,必须从园区配电房敷设新电缆到工厂,我们都做好了赔偿客户损失的准备,没想到从申请增加临时用电到送电,供电局仅用了1天时间。”新入驻南山阳光工业园的深圳市力合紫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处主管钟女士说。

更可喜的是,与全市其他企业一样,改造后的园区企业能够同等享受政府补贴,补贴经审核后,将直接发放至企业的用电缴费账户,精准直达企业主。以北山工业区中的企业为例,今年4、5月园区内企业总用电量为763万度,享受电费补贴达61万元。

此外,深圳供电局还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叠加了“大礼包”,在对4月、5月实行的欠费不停电政策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用户上述政策将延长至今年11月,并且规定在此期间缴清电费的,可减免其间产生的违约金,进一步扩大了纾困政策的覆盖时间和范围,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据测算,全部改造完成后,深圳市工业园区终端企业每年可节约用电成本超40亿元,可降低能耗折合节省标准煤约1.3万吨。届时将有效提升深圳城市品牌效应和社会整体效益,提升园区供电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用电负担,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对助力实体经济长效发展、稳定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编辑:谭悦]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