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总部企业携手多方全面助推香港公交氢能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总部企业携手多方全面助推香港公交氢能化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5-12 13:57

  5月6日,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善水资本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从绿色制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香港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示范应用以及首个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示范项目,共同拓展香港氢能市场,打造香港公共交通氢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在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同日,中集合斯康氢能系统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与HexagonPurus的合资公司)也与香港巴士营运商汇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善水资本的控股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集合斯康将为香港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提供IV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简称“IV型瓶供氢系统”)。

路上有辆蓝色的巴士 描述已自动生成

  提供全产业链氢能装备和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介绍,善水资本间接持有香港岛最大巴士运营商汇达交通约83.9%的股权,而汇达交通在香港拥有超过1700辆巴士,其中大部分是双层巴士,每天为超过100万名乘客提供服务。同时,善水资本还控股新能源智能商用车科技型企业威驰腾。

  在本次合作中,中集安瑞科将积极响应善水资本及其旗下企业对氢燃料巴士、机场接驳车、加氢站等氢能装备需求,提供高质量的IV型车载储氢瓶、车载供氢系统、储氢罐等装备及一体化解决方案。近期,双方将在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IV型瓶供氢系统以及香港首个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示范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并以此为契机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支持,引领香港氢能产业标准化制定,并将进一步合作开发多元化的氢能应用场景和项目。

  携手推动香港公共交通氢能化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蓝图),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资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力争在2050年前达成碳中和。

  据悉,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占全球每年碳排放量的20%左右,因氢能在减碳方面具备的巨大优势,各地纷纷希望在该领域推广使用绿色氢能。香港特区政府此前曾表示,将积极推动各种电动及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的发展,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试行以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巴士,以期在2025年确立更具体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未来路线和时间表。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香港约有58万辆私家车和15万辆商用车,其中商用车的碳排放相当于私家车整体碳排放的2.7倍,若能从商用车特别是公交巴士和重载运输等车型上推动实现氢能替换,其市场潜力和环保价值都将非常可观。

  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晓虎表示:“很高兴能与善水资本携手,提供全产业链氢能装备及全面的零碳排解决方案,以为香港承建首座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为起点,共同打造香港绿色制氢、加氢和用氢的全产业链氢能示范链条,引领香港市场的氢能行业标准并助力香港的碳中和愿景。”

  善水资本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堃表示:“碳减排类别投资一直是善水资本的重要战略方向,作为一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善水资本将会在全球范围投资布局氢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大陆、香港使用场景落地其全球领先技术。一直以来,我们都积极与香港特区政府携手,以期共同推动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我们深信在清洁能源龙头中集安瑞科与善水资本碳减排战略全面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推动香港的氢能市场和零碳交通事业,助力香港早日达成碳中和目标,并在未来将此经验拓展到更多地区。”

  现有车队燃料系统将逐渐被全面替换

  根据中集合斯康与汇达交通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集合斯康初步将为汇达交通所属的香港首辆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提供IV型瓶供氢系统。同时,若顺利取得香港政府相关批准文件,合作双方将开展更多的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试点。

  首阶段后,中集合斯康拟将与汇达交通深化合作,计划开发安全和高性能的IV型瓶供氢系统,以零排放解决方案替换汇达交通现有车队的燃料系统,从而协助香港政府推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中集安瑞科副总经理、氢能业务负责人杨葆英称:“大型客运客户需要一套涵盖氢气运输和加注,并能在公路车辆、火车和船舶上安全、高效和经济地储存氢气的全面、零排放解决方案。我们的合资公司中集合斯康与中集安瑞科强强连手,在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Hexagon Purus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李伍兹指出:“与汇达交通达成开发供氢系统的协议是中集合斯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我们作为公共巴士的IV型供氢系统供货商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看到亚洲对氢燃料电池客运巴士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很兴奋能与汇达交通合作,以支持在香港推广零排放双层公共巴士。”

  汇达交通营运总裁李卓豪表示:“我们最近推出全新的零排放转型计划‘#MissionZero’,承诺于2045 年全面使用零排放巴士,较政府提倡的碳中和目标提前五年。我们相信氢燃料电池及电池电能技术均是达成零排放的可行方案;我们很高兴能与不同的国际伙伴合作,为香港带来氢能公共交通工具的全新选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通讯员何奕婷 黄思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花篮 喜迎佳节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