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摘星”记

来源:南方+2022-01-26 22: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始于1月7日的深圳疫情,目前累计报告18例病例。在过去的19天里,深圳接连迎战三起疫情(“0107”“0115”“0118”),和两种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作战。其中两起疫情没有传播“第二人”,深圳本轮疫情无一例传播到市外。这段时间,“做核酸”成为深圳市民的日常,全城抗疫、“圳式”战疫style屡屡“出圈”被赞。

深圳“摘星”记

深圳解封

1月26日零点,钟声响起,警戒线撤出。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鹤围村31栋至92栋解除封控,这是深圳最后一处中风险地区所在地。

在这个小年夜里,璀璨的烟花在夜空绽放,等待多时的居民们鱼贯而出,手中挥舞红旗,脸上洋溢喜悦,歌唱“祖国我爱你”,迎接解封时刻。

网友刷屏“这是一座在小年夜里为你摘星的城市”,不仅有速度,还有温情。“全域低风险、码上摘星号”一定是深圳人年前收到的最好礼物。

深圳“摘星”记

在宝龙街道核酸采样点,居民做完核酸检测后,都能领取到一张“虎虎生威符”贴纸。

我们看到一则又一则刷屏的故事。 “电话发我”的霸气回复、放弃出席婚礼投身抗疫的护士新娘、自带光环的白衣天使......

我们记住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市民。 送早餐不留名的“中国人小哥哥”、曾霸气免房租又暖心送热汤的“最美女房东”、变身“奥特曼”要打“病毒怪兽”的深圳男孩......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本部抗疫连续剧更新至19集,全剧终!”

昨夜在朋友圈里接龙的消息,戳中了无数深圳人的心。

深圳与新冠病毒鏖战的19个日夜里,起手“稳准狠”,防疫成效“出圈”,疫情传播不“出链”!

流调结果显示,深圳先前发现的16例病例,均属同一传播链,彼此关联、链条清晰。其余2例病例,即“0115”疫情(此前报告病例17)、“0118”疫情(此前报告病例18)各属不同传播链,但均只报告1例病例,没有再传播至其他人,更无外溢风险。

这样的结果绝不是凭空而来,说明深圳在迎战这三波疫情的赛跑中早已“赢得先机”。

深圳“摘星”记

这些天,深圳人有共同的感受:面对接二连三的疫情,深圳流调清晰、覆盖面广,日常筛查高效有力、防控网末端延伸,覆盖社会各个角落。

回想1月7日,深圳迎战“0107”疫情是从凌晨开始的。

发现两例阳性病例后,深圳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凌晨3点,防疫医护人员就在重点小区做好了核酸采样准备。天未亮,参加检测的居民已排成长龙,有序接受检测。在一些被管控的小区里,大量生活防疫物资已经送达。

深圳“摘星”记

(视频|1月7日上午,管控小区布吉壹村东心岭大量生活防疫物资进场。时长共19秒)

管控小区布吉壹村东心岭大量生活防疫物资进场

早上8点多,深圳卫健委通报新增病例,几乎同时,深圳各交通枢纽、景区等迅速发布防疫举措,应对紧急情况;罗湖区、龙岗区相应发布提级管控,暂停堂食、关闭娱乐场所等。

疫情发生后,深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科学精准、规范有序地开展治疗、隔离、管控、流调消杀等各项工作。

每天一场的新闻发布会,被千万市民“追剧”。发布会及时向市民通报最新防疫情况,信息传播的“深圳速度”被大家看在眼里。

深圳“摘星”记

再次刷新“深圳速度”的,还有基因测序。在阳性感染者出现后的16个小时里,2个首发病例的核酸阳性样本的基因测序结果已被确定,查清了本起深圳疫情感染的新冠病毒型别。

基因测序时长从早期的27小时到24小时,再到此次16小时,速度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黄金8小时为疫情研判、政府决策、流调排查发挥了关键作用。

深圳“摘星”记

(视频|视频|不打烊的实验室:一天测6万核酸,最快4小时出结果,时长共3分18秒)

不打烊的实验室:一天测6万核酸

让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多久?深圳的答案,是60个小时。

疫情出现后,深圳全域组织开展了一轮全市域核酸检测筛查,60小时累计完成核酸检测2218.78万人次。

这段时间以来,深圳各个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灯火通明,投入人力、增加仪器,保障每一份核酸报告快速“出炉”,最快的加急报告甚至可以3个小时出具初检结果。

深圳“摘星”记

龙岗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无人机向广大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喊话居民做核酸。

3天时间里,深圳便锁定了首轮疫情的源头,来自境外物品接触,暴露于境外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综合分析这是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疫情。

快反应、快流调、快管控、快筛查……深圳速度,正是源于无论何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当疫情的号角一旦拉响,便能快速上岗,奔向战场。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我们一家人都挺淡定的,不用慌,相信很快就会好的。”1月11日,罗湖区在清水河街道划定封控区和管控区,住在管控区的章輋村居民郑先生表示。在这里,生活必需品配送有序,居民生活如常。

在疫情面前,淡定,是大多数深圳人脸上的表情。充分的人员、物资准备,完善的应对机制,这些日积月累的平常工夫,成为了这座城市从容不迫的底气。

深圳“摘星”记

战疫一周,有你圳好

从疫情警报拉响的那一刻起,一套完善的处置机制就开始了运转。深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集精干力量开展疫情处置。第一时间科学精准、规范有序地开展治疗隔离管控、流调消杀等各项工作。

疫情流调最考验专业、精细和速度。收到阳性报告后,深圳的各流调处置组马上开始紧张的工作,开始了与病毒的“赛跑”

4个小时内,掌握阳性个案的发现点、居住点、工作点、活动停留点、疫苗接种史等关键信息;12小时内,基本完成重点场所研判和界定,24小时内,基本梳理出密接者、次密接者的名单,并完成采样和排查,以及重点场所管控和消杀。

深圳“摘星”记

(视频|直击深圳“流调”:与病毒赛跑,忙起来几天几夜不合眼,时长共1分46秒)

直击深圳“流调”:与病毒赛跑,忙起来几天几夜不合眼

在核酸采样现场,医护人员让被检测人员张大嘴,发出“啊”的声音,确保露出咽峡两侧;把棉签深入到咽峡部位,左侧涂抹三次,右侧涂抹三次,涂抹时间不少于10秒。

这一套操作,罗湖医院集团的大多数医护人员已经练习过无数次。2020年起,罗湖医院集团从各医疗机构抽调1200人组建了“平战结合”应急采样队作为第一梯队,采样队共200个小组,每组6人,由采样点点长、信息采集员、核酸采样员组成,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此外,集团还组织培训所有临床和医技人员作为 “第二梯队”队员。

深圳“摘星”记

罗湖核酸采样护士胡姝珍收到孩子手绘卡通画像

疫情期间,一条急救的绿色通道在罗湖医院集团开启。对不能及时排除新冠肺炎的急危重患者,将安置在发热门诊的抢救室,在快速进行核酸检测同时积极施救。

疑似新冠患者来看病,如何处置?对于这个问题,罗湖区人民医院早在2020年就制定了流程,并在每个季度开展演练。演练时,涉及的所有相关科室都要参加,全员到齐,每个人都要看脚本、熟悉流程、指出错误、共同参与。无数次的演练,让每位医护人员,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置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些一点一滴的平常功夫,在面临疫情突发情况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应急处置不再手忙脚乱,而是稳扎稳打、有序从容。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疫情之下,深圳卫健委的一句“电话发我”火了;惠州高危产妇赶到罗湖医院在没有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医院开辟绿色通道,让其顺利分娩“李一凡”;专项隔离产妇在医院开辟的绿色通道下,诞下一对“姐妹花”……

深圳“摘星”记

特殊群体迅速得到妥善救治,新的生命降临,让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愿意相信,“这是一座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城市”。

“要切实保障封控区群众的正常生活需求”“主动摸排老弱病残、孕幼等的特殊群体,及时解决需求”“针对特殊患者开通急救的绿色通道”“妥善解决群众的安置和需求”……在连续十几天的深圳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疫情防控有力度,人文关怀有温度”是不变的主题。

深圳“摘星”记

龙岗一居家医学观察孕妇深夜求助,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和悦峰社康中心联系为孕妇开辟产检快速通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扛起了守护生命的重任。

1月12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封院后不久,空荡荡的走廊尽头突然有人喊到“吐血了!快救人!”

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急忙跑了出去,看到警戒线外有一位女士虚弱地躺在轮椅上,地上有一滩刚刚吐出来的鲜血。警戒线内是疫情、警戒线外是生命。 深圳医生毫不犹豫选择:救助生命!

救助生命的担当之外,满足市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1月7日,一市民有3只猫因疫情被留置在封控楼栋,她担心无人喂养,陆续发布求助信息并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下留言求助。

11日,在卫健部门协调下,防疫人员上门为3只猫续上了充足的粮食,3只猫被困封控楼栋100小时后获投喂。

从新生婴儿到怀胎数月的孕妇,这座城市让生命尚在腹中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与守护,救危扶困、守护城市,深圳人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入了城市基因。

网友@致我们感叹:疫情之下,孕产妇需要更多的及时、贴心的照顾,深圳在用行动践行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网友@曹哲的杂货铺:这就是专业!如果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深圳的操作会让我心安。执政者的尊重是居民全力配合防疫的底气。

网友@广深那点事:为生活在深圳感到很幸运。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以及生命的态度。

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一个生命,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战疫中的深圳,每天都在发生着让人哭让人笑的故事,故事里有着千千万万可爱的深圳人,也让一个又一个平凡市民成为“网红”。

城市,成为网友口中羡慕的“人家的城市”。市民,让大家不禁感慨“文明深圳人,是深圳最美的风景。”

“对我们来说,只是办个婚礼,做核酸是作为市民配合防疫要求应该做的。”1月7日,深圳一位新娘身着嫁衣排队接受核酸检测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

深圳“摘星”记

(视频|新郎新娘接受全网祝福,时长共28秒)

新郎新娘接受全网祝福

她在婚礼进行到一半时主动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绿色通道快速采样,顺利赶上婚礼仪式。网友纷纷留言:“在人生大事面前也主动配合防疫,这是深圳人的素质。”

“我叫中国人!”深圳天玑城核酸检测点连续两天收到同一名男孩送来的早餐,当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时,他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只留下一个转身离去的背影。

深圳“摘星”记

再次现身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的义工。他,叫王帅帅。当有人认出他就是“中国人小哥哥”时,王帅帅害羞地说:“就只是想要帮一点忙,没什么好讲的。”

“那边通车不?”因目的地在封控区,龙岗区布吉街道工作人员叶先生被滴滴司机拒载,无奈拦下迎面而来的一辆的士。的士司机刘钟没有半点犹豫,在得到“没有封路”的回答后,二话不说免费将叶先生送到目的地。

有人问他为什么,刘钟说:“他穿着志愿者服装,义无反顾冲在前线,我就想能帮一点就多帮一点。”

“大家一起来!”深圳市龙岗区大生体育公园核酸采样点现场,104岁的居民李庚伸出大拇指,号召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测核酸。

深圳“摘星”记

“疫情面前我就是战士。”罗湖医院集团莲塘社康护士王津本该穿婚纱的日子,却缺席自己婚礼,选择穿上防护服投入抗疫一线的采样工作。

“我们想做一间温暖的小店。”在坂田街道禾坪岗康乐广场核酸采样点,一家名为“粤合兴猪脚饭”的店铺挂出小黑板,免费向排队核酸检测的市民送水,用自己的方式为深圳加油。

深圳“摘星”记

因外籍居民较多,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万科城社区发动居民参与录制多语言核酸检测的温馨提示,日本籍居民三浦喜进主动录了一段语音。他说,“作为社区一分子,如果我能为疫情防控发挥一点作用,我很高兴。”

......

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在深圳还有很多,他们各以其不同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网友,不断丰富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识,也折射出深圳人与众不同的“精气神”。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抗疫19日,全域低风险,连续8天无新增,深圳疫情处置早已挺过“较劲期”。

防疫工作是一个持续织牢织密的庞大体系。

19天里,前线的疾控、防疫、医护人员在日夜兼程连轴转,社区小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在一线持续奋战,封控管控区里的隔离市民在支持防疫的同时安心居家生活。

深圳“摘星”记

(视频|深圳多语言喊话市民测核酸,时长共35秒)

深圳多语言核酸喊话

临近年关,人们的焦虑、疲惫情绪难免溢出,偶尔的抱怨、吐槽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越是艰难时刻,更体现了深圳人“绷紧、hold住、稳住”的拓荒牛精神。

“战胜疫情、守护城市”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我们相信深圳责任和担当的力量,相信市民共同战疫的力量,相信这个城市文明和爱的力量。

深圳“摘星”记

1月26日0时,罗湖区清水河区域解封

如果说,深圳表现出的从容迎战、精准防控、人性化管理,是直抵人心的人文关怀;那么市民的全力支持、互帮互助、无条件信任,更是“深圳温度”的生动诠释。

一座美好的城市,一群可爱的市民。出圈,当然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

对“圳式”战疫style,网友从不吝啬表扬——

@吴庆Jessica:深圳,抗疫尖子生!

@就是那个黄榕榕呀:深圳速度可真快!工作生活基本没影响,大写的佩服。

对那些冲在一线的英雄,大家一起分享感动——

@雨花石:你们都是抗疫英雄,年轻人的楷模,深圳加油!

有人开始成为守护城市的人——

@凌乱的骉骉:人生第一次义工,为抗疫尽绵薄之力。深圳加油!

抗疫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努力分享着“小确幸”——

@要一牙玉米:进小区时,工作人员说,“你这个标签真可爱”,还认真看了两眼~

@小呆瓜的鹿:全深圳都沉迷在核酸检测贴纸,公司群里都在聊哪里有贴纸去哪里做检测,还在比谁多谁少,谁的更特别,太好笑了

@橘棕 :#深圳1月24日暂无新增病例#希望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有这个tag!

深圳“摘星”记

深圳“摘星”记

【统筹】甘雪明、曲广宁、张光岩

【撰文】刘珊、黄诗妤、夏凡、黄思华、孙梦圆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接受采访时表示,医工交叉正成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2024-04-26 17:38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