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2021-04-19 18: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首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谓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无论是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社会的焕然一新,还是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塑造,我们都在创造着辉煌。一个民族能够浴火重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一个民族的学习能力、阅读

  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围绕“学习”和“读书”,先贤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圣先师孔子《论语》开篇即以“学”立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横空出世,绝非偶然,纵观全书无处不闪耀着以学为乐、以学为志、以学为本的智慧之光,更是其贯彻一生的信条。围绕“劝学”,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颜真卿诗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生动记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见证了“吴下阿蒙”因读书而让人“刮目相看”的转变。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古人“劝学”“劝读”的永恒主题中,“终身学习”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在当前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推进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要实现真正的复兴,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重中之重。

image.png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城市高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从何而来?置身瞬息万变的21世纪,创新必须从紧跟时代脉搏的“终身学习”意识、自觉、能力和习惯中来。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读书。

  全民阅读是国家文化治理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立足于国家推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和建设书香社会的战略要求,通过全民阅读推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和推动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的有效路径。

  01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明确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由此,“学习化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基于这一理念,“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等概念陆续衍生。在学者诺曼·朗沃斯(Norman Longworth)看来,建设“学习型城市”旨在创造“更具整体性、包容性的终身学习世界”:以服务城市建设为策略、方法和目的,一面将“终身学习”作为核心理念,融入包括“财富创造、领导力发展、文化发展、安全、卫生、交通”等在内的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蓝图中;另一面则以城市(或地区、社区为单位)建设为依托,建立、完善一套更具普适性、系统性的“终身学习战略”。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指出:当竞争越来越国际化时,真正的竞争力通常取决于地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都市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国际化城市竞争愈受关注。现阶段,城市竞争已然从拼经济、拼管理进入拼文化的新阶段,文化、文明、精神正在逐渐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学习”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

image.png

  城市是学习最好的实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称,当前全球已有1000多城市将学习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先位置。“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民族,必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善于学习的城市,必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城市”“学习力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竞争力,是最活跃的创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英国伦敦、日本大阪、韩国南扬州市、巴西索罗卡巴市、芬兰艾斯堡市、墨西哥城等城市持续探索可持续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各国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

  “学习型城市”是以学习型组织系统来建设、经营的城市主体及其治理模式。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城市的本质、基础和参照,为城市建设带来以学习为导向、以创新为展望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这种系统、模式在城市运营中可具体表现为各行为主体(政府、企业、组织、机构等)以学习和知识互动为基础所构建、形成的关系网络和文化生态。其特征为全民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为城市竞争力提升、国家现代化加速、民族复兴伟业推进奠定基础、打通要道。

  立足当前持续变化的国内外局势与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增进人的幸福感。

  “古之学者为己”,读书最原初的功效在于“自得”,包括汲取知识、获得技能、修身养性、充实提升等等。读书、学习带来的幸福感,是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诗圣杜甫而言,读书的幸福感体现在下笔时的游刃有余、厚积薄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对于理学家朱熹来说,读书的幸福感体现在心境如明镜般澄澈透亮、灵感如泉涌般生生不息。读书、学习的乐趣与幸福感,只有身在其中,方可体会。全民阅读推广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助于调动个人在阅读、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获得满足感、充实和幸福感,进一步加强阅读与学习的自觉性,并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第二,学习力决定创新力。

  学习力是指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和推陈出新。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凭借所学知识在不同情境下应时而动、随机应变,正是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发生机制。创新不会凭空产生,而必须建立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之上。温故知新,厚积薄发,熟能生巧,这些四字成语皆表明学习能力与态度对创新能力与效果的决定作用。对个人而言,将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是生存的必备技能,是不断适应环境变迁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对国家而言,将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是不断适应国内外局势变迁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因此,建设学习型城市,能够调动个人、城市、国家的积极性,持续将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在国内外的资源、环境及各方面竞争中增强适应性,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学习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古训时刻警醒后人必须以“终身学习”、持续创新来推动个人、城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以学习为基础,创新力取决于学习力的高效转化,从“学习—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来看,读书、学习正是不断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长效动力。建设学习型城市,提醒公民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志存高远、开阔视野,以终身学习为根本方法和途径,为个人、城市、国家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image.png

  随着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推进,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并积极投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潮流之中。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圳凭借“全民阅读推广”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树立了典范。深圳最早实现中国“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自2000年始,持续打造“深圳读书月”等阅读文化品牌活动,并于2013年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2016年,《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率先将市民的阅读权利纳入法律保障。当前,深圳人均购书量已连续29年位列全国城市之首。

  02

  全民阅读是学习型城市

  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读书、学习并非学童的专利,也不只是生命早期的事情,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有读书、学习的权利和需要。世界之大,个人即便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认识其中之万一,而生活环境的千变万化更是从未停息,因此,终身学习、持续创新实为人类出于求生本能、适应环境变迁而必须采取的行动和举措。

  随着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推进,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与措施,并积极投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国际潮流之中。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深圳凭借“全民阅读推广”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树立了典范。深圳最早实现中国“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自2000年始,持续打造“深圳读书月”等阅读文化品牌活动,并于2013年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2016年,《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率先将市民的阅读权利纳入法律保障。当前,深圳人均购书量已连续29年位列全国城市之首。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习不能离开读书这一基本途径。提倡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个人、民族与国家实现“以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学习型城市,全民阅读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

  (一)全民阅读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文明素养和个人幸福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此言凝练概括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胸襟。立志在前,为读书指明方向。远大志向的起点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礼记·大学》),而阅读正是抵达此境的首要之途。

  “志”与“趣”往往相辅相成,是传统阅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袁宏道语)阅读或学问的趣味必须自己去体会,大约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道理。

  城市阅读大有陶渊明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闹中取静”的意味。以城市为单元的全民阅读,能够集众人读书、学习之合力,为城市营造书香氛围、积淀文化底蕴。全民阅读推广促进阅读传统的创新转化,有助于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公民幸福感。

  置身现代都市,普通民众即便未如先贤志存高远,亦不及圣哲“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治学精神之万一,但依然可能在阅读中实现梁启超所主张的“生活于趣味”。从审美维度来解读,“趣味”作为生命情调和体悟能力的衡量标准,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陶冶,而阅读便是陶冶文化与生活品位的必要手段。高质量的阅读是放慢脚步、审视自我、重拾本心的宝贵时机,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留下喘息的空间和小憩的余地。只有为心灵留下空间,才有产生趣味的余地,也才能从日常生活中领略幸福。

  城市阅读推广,除了在“量”上鼓励民众多阅读外,更应采取有效途径、从“质”上引导民众读好书、好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阅读如此,对学习更如此。在全社会营造以阅读为乐的好学、乐学氛围,定能从不同领域、层面凝聚力量、资源和智慧,更能有效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与落实,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全民阅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跃城市文化生态,更新文化驱动机制,释放城市创新活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是终身学习观念普及的基础性工作,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皆有可为之处。

  一方面,全民阅读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推广和运作的系统化。20多年来,深圳以读书月为契机,在全市范围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市文化生活的日常运作。“图书馆之城”“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提供基础设施的“硬件”保障,深圳读书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知名品牌活动形成系统的运作方式并持续创新,全面提高民众阅读、学习、工作、生活的便捷度和丰富性。

  另一方面,在城市运作、建设与规划的各个方面考虑引入阅读推广理念和课题,有助于推动建成学习型城市。

image.png

  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更新全民阅读推广的工具、平台和机制,不断改造、完善读书、学习与创新的大环境,有助于提升市民的创新自觉,充分激发个人的创造灵感,调动全民创造潜力与积极性。当前,“学习”和“创新”作为时代的召唤和使命,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贡献力量。

  文化服务提供、文化生态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更需要人的能动性发挥。深圳图书馆门前排队的长龙,深圳书城席地而坐全神贯注的读者,阅读者形成了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全民阅读是以大众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旨在将每一位市民纳入其中,由此丰富、活跃了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态。

  阅读的全民动员是关乎中国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大事。以全民阅读为契机,以学习型城市为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政府与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将学习、教育、工作、社会和生活融为一体,全面推动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文化活力和创新驱动力。

  (三)全民阅读助力市民终身学习,保障市民文化权利,推动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层面的突出体现,强调个人发展的可持续。全民阅读推广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助于将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至城市乃至国家建设层面。

  当前,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应首先体现在“终身学习”这一价值理念的提倡、普及与落实中。只有个人自发地阅读,主动向书本求教,才能更为有效地增值自我,也才更有可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力和习惯。由全民阅读所带来、所营造的新型文化生态打破了所谓“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关系藩篱。读书、学习、创新不只是知识精英或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还与普罗大众、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从这层意义上说,阅读与终身学习作为公民的文化权利、作为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必须坚决采取措施并予以保障。

image.png

  从首届读书月开始,深圳就将阅读作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基础加以推动,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阅读空间、资源和机会,切实保障市民在读书、学习层面的文化权利。2015年12月24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并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是国内通过特区立法来保障全民阅读推广落实的先例,具有标杆意义。阅读立法,并非对市民的强迫,而是对公民阅读权利的保障,是对政府行为的要求、约束和监督,旨在督促政府为保障、推广、落实公民的阅读权利出钱出力,将全民阅读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规划当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民阅读、终身学习与人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提倡全民阅读,普及阅读习惯,推动终身学习,培养创新自觉,是个人、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坚实基础。全民阅读助力市民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03

  学习型城市阅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形成常态化的运作模式

  全民阅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需要集全民、全社会、各行各业之力,持之以恒、共同建设的大型文化工程项目,要形成常态化、系统化的运作模式。

  图书馆、出版发行、传媒机构要充分发挥社会文化功能,组成阅读推广的主力军,为市民群众营建良好的阅读空间、提供学习的充电站。

  学校是学习和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知识面。中小学校除了依据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鼓励、引导学生接触教辅书籍之外的优质读物,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

  对于孩童而言,父母往往是第一任老师,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家庭开始。在网络便捷、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孩子在接触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之前学会有效甄别可用信息、进行高效且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是家庭阅读的重要使命和必修功课。

  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应以阅读推广和继续教育学习为重要抓手,鼓励员工坚持阅读、终身学习、锐意创新,引领企业紧贴时代脉搏、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建设以阅读为核心的城市公共学习空间

  传统图书馆和实体书店的空间建设理念以图书的藏阅为导向,较少关注对人、对“阅读”行为的服务。当前,推动城市阅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营造阅读学习环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对以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为代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建设、改造。

image.png

  深圳创新的“深圳书城模式”通过书城文化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书业为核心、以书城为阵地的新型文化商业业态;深圳图书馆以“经典阅读空间”为设计理念、建成“南书房”,精选配置中外人文类经典书籍,并策划系列文化活动。以阅读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提供一个图书汇聚的空间,更是一个创意迸发、思想交流的空间,从而构建一个开放性、大众化的学习空间。

  (三)做好媒体融合时代的复合阅读服务

  “书屏并重,电子书和纸质书依旧是主要的阅读形式”。一方面,新兴媒介高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纸质阅读并未因此而消亡,是区别于数字阅读的渠道选择。阅读服务提供者应重视读者多载体、多媒介、多渠道阅读的习惯和需要,做好纸质书与数字资源、线上与线下渠道的互补、协同与融合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完善。

  与此同时,线上阅读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的不足也显而易见,比如:学习氛围的淡薄,互动交流的不足,参与感、现场感的缺位等等。相对应的调整、优化策略如:发展“有声读物、社交媒体平台、知识服务平台等新的产品形态”“重视知识服务和社交阅读”“在场景化、平台化、沉浸式方向上作出更大创新”等等。以全民阅读作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应时而动、助推阅读数字化升级的同时,还应趋利避害,更应重视不同阅读、学习媒介之间的优势互补。

  04

  疫情下的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文化战疫,以“读”攻“毒”

  自新冠肺炎肆虐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疫情影响而遭重创的行业不在少数,比如餐饮、旅游、外贸等。有的行业虽同样受影响,却必须予以保障,如教育行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阅读作为受教育或学习的基本途径,同样应予以保障。

image.png

  阅读,只需一人一书,不论何时何地,条件极易满足。在我国疫情高发时期,武汉方舱医院一名患者的照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半卧病床,手捧一本厚重的“砖头书”——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聚精会神地阅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恶战中,神情自若的阅读者颇有“大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气度,阅读的力量由此可见。

  阅读是疫情之下的心灵救赎。2020年10月,在法国第二次“封城”期间,所有售卖“非必需物品”的商店——包括书店,都需要暂停营业。书店工会及相关组织联合提出抗议,认为“在疫情期间阻止人们看书是一种文化耻辱”。法国编辑联盟主席文森特·蒙塔涅(Vincent Montagne)说:“愈发严峻的疫情,一次又一次的封锁,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孤独。此时,书籍能够让我们学会反思,从这段糟糕的经历中获得心灵的救赎。”

  阅读是文化战疫的重要途径。法国新闻记者和文学评论家弗朗索瓦·布斯内尔(Franois Busnel)认为,关闭书店意味着政府正剥夺人们与病毒作思想斗争的最佳武器——书籍或阅读。他表示:“这个国家有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从第一次全国封城就能看出,法国人民在封锁期想读书并且需要读书。”在中国,有研究显示,疫情期间,读者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满意度有所提升。有学者提出,公共图书馆可以组建包括心理学、图书馆学、文学、网站技术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阅读疗法队伍,为读者提供网络阅读治疗服务。

  疫情之下,全民阅读推广有着超乎寻常的必要性和深意。首先,阅读是一种自我增值的行为,疫情中的阅读彰显了一种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的生命力量。其次,阅读是一种心灵救赎的行动,现实越是让人不安,阅读就愈发为人所需。再次,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自省的时机,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疫情带来的“中断”,与其说打乱、破坏了原有的生活秩序,不如说或许到了该停一停、想一想的静读、内省时刻。最后,疫情下的全民阅读对个人、社会、地方、国家、乃至全人类而言,都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即便身体不自由(被隔离、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现实不尽如人意,但人类的大脑或精神世界就像“小宇宙”,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皆能在其中畅游、翱翔。

  疫情下的全民阅读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自省时机。坚持阅读、学习与思考,是我们面临困境仍能保持清醒、坚定意志、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是对抗难关的精神支柱和武器。

  (二)终身学习,化危为机

  2020年4月,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联合发起、组织的首期终身教育研究云论坛召开。与会学者指出,在抗击疫情期间,“全民学习、全面学习真实地发生了扩大与拓展,每个人都实质性地投入学习,并实现程度不一的发展;终身教育系统实质性参与到社会治理、城乡社区发展中,维护全体市民的健康,促进市民的学习,甚至提供了以终身教育应对疫情的城市治理方案”。

  “通过终身学习解决城市问题”(《墨西哥声明》)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全民阅读又是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迫使全民聚焦于诸如此类的学习议题:安全、卫生与健康,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日常生活的数字化等等。以生态文明为例,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有助于持续培养每一个体的生态素养,同时监督城市规划、布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实施、调整、优化和完善。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人都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生存与生活,如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共处。阅读与学习,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体的生存与权益。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正被世人切实、努力地践行着。

  这场疫情为全人类带来了危机,它彻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其可能带来的灾难。如果说,疫情下的全民阅读是人类自省的时机,那么,疫情下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则是世人亡羊补牢、自我救赎的机会。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阅读做起,怀揣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谦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再为城市建设、国家治理、世界和平持续贡献力量,那么人类社会的危机终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不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生存挑战是永不缺位的。挑战来源于未知和局限,应对挑战的最佳办法离不开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立足于此,推动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依旧是以创新引领、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根本途径,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阅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基础、最重要的战略。一个崇尚读书和学习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必将永远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近期,12P/Pons-Brooks彗星(以下简称12P彗星)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我国不少天文爱好者成功观测并拍摄到这位“天外来客”。
2024-03-26 03:25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
2024-03-26 03:20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是否会对春耕、农作物造成影响?
2024-03-26 10:1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张璐研究员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抗结核新靶标Rv3806c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024-03-26 10:16
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纪录。
2024-03-26 10:15
“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千百年来人类的梦想之一,从摩斯电码到电报、传真,从移动电话到网络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各类安全隐患,与通信安全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科技界、产业界的重点攻关方向。
2024-03-25 10:47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2024-03-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