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深圳> 要闻 > 正文

深圳战疫纪(下)

来源:深圳新闻网2020-05-15 21: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原标题:深圳战疫纪(下)

  战疫有“硬核”

  1月23日凌晨,农历己亥年腊月二十九,武汉宣布封城,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当天,接到华大基因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召回电话后,技术部门员工林佳逆行而上,一个人从湖北孝感老家开车赶回武汉。

  进城时,交警拦下了林佳的车子。

  “我必须进去,我是做病毒检测的。”

  “你进去了,估计很长时间就出不来了。”

  “疫情不消除,我就没打算出来。”

  和林佳一样,众多华大员工奋战在战疫一线,有的把酒店当办公室,有的火车票来不及退就去加班,有的在办公室一睡就是8天……

  共同努力结出了硕果:在战疫最紧张的2月份,华大基因迅速完成了超过100万人份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极大地缓解了试剂盒供应压力。

  武汉封城第三天,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资深副院长、华大华中地区负责人朱师达出征武汉。

  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不能陪伴9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随身带着一家四口照片的朱师达满是愧疚。临行前,看在眼里的妻子沈玥硬是忍住了担心的泪水,只温柔地叮嘱他安心工作,注意防护,“我们等着你凯旋。”

  一到武汉,朱师达即被任命为华大前线总指挥。作为湖北人,这个时候能为家乡作些贡献,让朱师达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纾临床诊断之困,解社会恐慌之压,破武汉封城之局,必须大幅提升检测能力,早点确诊病毒携带者!

  建设万人级检测实验室!武汉市委市政府和武汉华大迅速达成共识。

  当天拍板,当天确定场地并完成场地勘察;第二天完成实验室设计;第三天启动实验室施工……在各方通力合作下,仅用5天时间,“火眼”实验室主体施工即告完成。

  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内。2月5日下午,“火眼”实验室完成交接仪式后,为了能让检测流程再快一点,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与朱师达及其团队一直商讨并优化方案到凌晨,并连夜进行试运行。

  为什么取名“火眼”?就是希望实验室能用它的“火眼金睛”识别病源,与“火神山”“雷神山”组成坚强的战疫堡垒,保百姓平安。

  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段,24小时响应成为“火眼”实验室工作常态。每当夜深人静别人都在休息时,“火眼”实验室却迎来最忙碌时刻。从样本接收、灭活录入系统、批量实验到交付结果,平均六至七个小时完成上千例检测。

  “样本通常集中在晚上送到,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有送样。”朱师达说,“我们通宵达旦,早晨8点前交付清前一天所有送检样本的检测结果。”

  投入运行以来,武汉“火眼”实验室已在湖北地区累计完成超过30万人份样本的检测。

  长江另一边,相隔50多公里的蔡甸火神山医院建设时,华为承担技术支撑的重任。

  华为公司湖北政企交付项目经理阮瑞第一次到现场时,看到基础网络为零,静电地板、电源、电池、柜子都没有,心里一阵拔凉。

  只有尽快搭建起这个基础网络,医院的医疗设备才能正常联网工作。

  火神山交付的时间定在2月3日,华为进场时间是1月31日。短短几天,要完成网络勘查规划、施工设计、铺设光纤等工作,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坚决完成这一紧急任务!

  华为联手中国电信,用“精确到分钟”的作业流程,12小时内就完成了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系统安装、设备调试与交付。

  科技战疫,这样的“深圳样本”还有很多。

  2月2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宣布,通过中国深圳华大基因和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紧急向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虽说高效的行动,堪称最优美的诗句,可来不及在外包装写上祝福话语的汪建还是有些许遗憾,但他坚信命运休戚与共的世界各国合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自3月30日起,华大基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日产能已提升至200万人份并持续增加,为国际战疫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

  截至4月中旬,试剂盒的国际订货量已达到上千万人份,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已陆续运抵日本、文莱、泰国、阿联酋、埃及、秘鲁等地。

  “火眼”实验室已成为战疫行动的“中国名片”,从中国走向全球,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疫情的“前哨”。

  阿联酋当地时间3月29日,阿布扎比科技公司G42集团和华大集团共建阿联酋“火眼”实验室正式启动。

  作为首个启动运行的国际“火眼”实验室,该实验室每天能够完成数万人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文莱当地时间3月30日,由华大基因建设的文莱“火眼”实验室正式在当地开始运营。这是华大在东盟国家建立的首个“火眼”实验室,每天可进行1000人份新冠病毒检测。

  “这将使我们的检测能力提高约4倍。华大团队的辛勤工作使我印象深刻。”文莱卫生部长、拿督伊山姆激动地表达着谢意。

  目前,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火眼”实验室在建设或洽谈中。

  自疫情发生以来,以华大、华为等为代表的深圳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利用基因科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凝心聚力方面大显身手,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展示了深圳的科技“硬核”力量。

  4月11日,软银总裁孙正义宣布与中国的比亚迪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自5月份开始,比亚迪向日本软银每月供应3亿个口罩。

  3天出设计图纸,7天完成口罩机的研发,一个月产能突破500万,4月份的口罩日产量已达1500万片的比亚迪,堪称战疫业界的传奇。

  回首1月31日,当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在公司总经理群中发送“比亚迪要在两周内实现口罩生产”的信息时,估计当时没有多少人心中有底。

  王传福主动挂帅,带领团队投入到紧张研制工作中,3天画了400多张口罩机图纸,工程师每天加班到凌晨3点,7天后完成第一台口罩生产机。这条口罩生产线上的零部件,超过九成是比亚迪的自制件。

  4月份以来,比亚迪口罩已随外交部的“健康包”进入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斐济等19个国家和地区。

  从汽车制造到口罩机生产,坚持自主创新的比亚迪,用跨界转产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之一的亮丽成绩,以及对疫情防控的倾力支援,为深圳智造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4月14日,股神巴菲特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一张佩戴比亚迪口罩的自拍照片,并配文:“我的目标是长命百岁,目前为止进展还不错。而现在,比亚迪口罩更是助我一臂之力!谢谢!”

  “疫情防控期间,特别是云天励飞等科技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红外测温设备及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发热患者,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

  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特别点名表扬的云天励飞,是深圳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

  疫情暴发之初,云天励飞迅速组织研发人员,积极研发AI测温、疫情申报等相关设备和系统,主要面向社区、医院、园区、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人流及公共区域,快速进行远距离、多目标体温筛查,精准测温将误差降至±0.3℃。

  在深圳、东莞、成都、贵阳、上海等多个城市,云天励飞研发的AI人脸测温一体机都已落地上线,精准捕捉人群中的体温异常者,守护着一方平安。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喜欢琢磨、善于创新,通过AI技术能力运用,进行确诊病例跟踪、疑似病例防控、公共场所管理和返深人员管控,云天励飞实现AI赋能精细化防控疫情,以达到阻断传播源、减少感染数、有效预防感染的目标。

  法治是深圳显著的城市特质之一,也是深圳战疫的鲜明底色。

  深圳的战疫“硬核”,不仅有科技,更有法治。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深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坚持全流程依法合规,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链条发力,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为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注入新的实践内涵。

  1月28日,深圳在全省率先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问答》亮相,梳理出疫情防治、政府管控等“52问”,并逐一给出法条、条例解释和行为指引。同一天,相关的《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引》编制完成并发布,对疫情防控期间涉及的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明确了基本原则和查处要点。

  2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进一步解决疫情防控中的法律缺漏和不足,为防控体系高效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3月31日下午4时许,深圳史上最严的“禁野令”获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率先以最严立法禁食野生动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深圳,以先行示范的作为和担当,再一次走在了前列。

  “云”上的生活

  福田区,百花四路。

  路旁的樟树葳蕤向上,密密匝匝的叶子,把阳光筛成了斑斑点点落在了地上。

  宅家近两个月来,唐叶带着小儿子第一次走出家门,看到街上很多年轻人都已经穿上了短袖。

  蓦然心惊。可不,从立春到雨水,从惊蛰到清明,一不留神,整个春天正在悄悄地溜走。

  这场疫情,以突如其来的方式,袭击了每一个人。这个春天,对这座城市的所有人来说都非同寻常,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唐叶发现,自己一家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前所未有的生活状态,连三岁的小儿子都知道“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不约不扎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脱掉外衣和鞋子,用肥皂水认真地洗手。

  宅家的时光有些漫长。唐叶从网上买回了不少烘焙用品,和多数家庭主妇一样,重新捡起了这一相当耗时的技能。妈妈不时在提醒她,又要买米了。这段时间,家里的米都消耗得特别快。两个月里,大儿子增重15斤,小儿子也长了两三斤。

  每天最忙乱的时间是早晨。在安顿好家人的早餐和大儿子的早读课后,已经是上午8点多。唐叶准时打开电脑,进入网络课堂,开始和同学们打招呼,这一天,她要讲的是课文《千人糕》。“老师来啦!”“老师早上好!”同学们陆续进入课堂,不时有人在讨论区里留言。

  唐叶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大儿子正在读初三。

  除了自己的小孩之外,唐叶还要面对网络另一端的40多位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如果在晚上8点前能收齐全班同学的作业,每个老师都会觉得这天像中了大奖。”

  2月17日,全市674所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开启“空中课堂”在线教学。而此前一周,深圳高中已经率先在网上开学。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让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尝尽了各种滋味。

  网络延时、音画不同步、学生课堂上“斗表情包”、在家上体育课引发邻居“地震”……

  最初,关于在线教学的各种争议在多个家长群热议。两个多月后,家长和师生们已渐渐习惯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现在,上课时间一到,小儿子再也不来抢镜了,主动溜出唐叶的“直播间”,还帮忙小心地关上房门。

  努力适应着“云端”生活的,还有各行各业的人们。

  在家开视频会议的白领、熟练使用各个购物软件的主妇、各自录好音后上网合成的合唱团、看直播游动物园的“云游客”……“云端”深圳,工作生活,包罗万象。

  生活“不见面”、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掉线”。多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如今的深圳人,工作生活大多尽可“掌上”解决。依托各类软件平台,深圳把疫情对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尽可能降到了最低。

  “不出门好像也没什么影响。”唐叶发现,“除了头发没法自己理,其他都可以线上解决。”

  唐叶的念叨,正是理发师崔力的苦恼。本来他的理发店大年初六就应该开始营业了,没想到一关就是一个月,营业时间也一再推迟。

  “从来没休息过这么长时间,顾客受不了,自己也着急啊。”崔力说。

  对理发师的期盼成为了宅家市民们的强烈心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星河国际小区管理处与他们联系,请了几位理发师在小区空中花园为业主剪头发,许多宅家已久的业主闻讯而来,大家相隔一米,排起了长队。理发师们足足剪了三天,一天给三四十个业主剪头发,都累坏了。

  当时崔力还在湖北老家。因为疫情,他被困在荆州家里一个多月,直到3月中旬,湖北各地陆续解封离鄂通道,他才在网上填写健康码后,一路自驾顺畅返深。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自愿在家隔离,需要买菜拿快递的话,都可以联系社区帮忙。

  这场疫情中,大量湖北返深居民都感动于深圳这座城市固有的包容和文明。龙华一小区门口,“欢迎湖北老乡回家”的大红横幅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

  当崔力自觉在家隔离时,同一社区的志愿者杜璇拎着外卖盒,气喘吁吁爬上了7楼。

  “您好,这是您的外卖!”

  “谢谢,辛苦啦!”

  杜璇是一名“90后”义工,趁着公司还没复工,她和近百名志愿者每天轮流值守在社区里。最初的工作是守在小区门口测量体温、引导居民填报信息,后来则主要服务居家隔离的居民,每天跑上跑下为他们送生活用品、取外卖和快递。

  疫情防控期间,扎根基层的深圳志愿者成为了这场战斗的重要生力军。一批批志愿者投入了社区小区、产业园区、厂区、工地、商场、商务楼宇等地点,站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在社区卡口值守测温、在火车站引导客流、为独居老人送菜送米、为外籍人士提供翻译与情绪疏导……志愿者们选择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有序运行,保障普通人回归日常生活。

  理发店是人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崔力的理发店刚恢复营业那段时间,过来的基本是头发乱到不得不剪的顾客。而从3月底开始,他发现,要求烫染的女孩们多了起来,她们愿意花上三五个小时打造新形象,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这座苏醒过来的城市。

  窗外,明媚春光,灿烂千阳。

  机器响起来

  2月中旬,广西。

  因疫情防控期间交通不畅,从深圳过来的30多台大巴组成的车队,返程中处处受阻。

  这是深圳欣旺达电子专门派往广西接员工返岗的专车。

  “有时车开到了县城,人又出不了山,甚至连社区也出不了。”欣旺达总经理叶智林很苦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公司所在地的光明区政府发出求助信息。

  令叶智林大喜过望的是,两地政府迅速响应,专门协调了跟车干部和医务人员,“公司一天就接回了上千名员工。”

  “出门即登记、下机即上车、下车即进厂”。3月9日,欣旺达在贵州遵义播州区的新员工乘坐两架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02名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安全地顺利到达欣旺达光明裕永兴园区……短时间内,欣旺达公司返岗员工数量迅速突破万人规模。

  有了员工保障的叶智林自信起来:“公司开足马力恢复产能,力争不让海内外客户流失!”

  疫情阻不住“深”发展!

  进入TCL华星的研发大楼,保洁阿姨正在拖洗地面。她的工作,就是每天要把楼内地面进行多次清洗,电梯按键的防护膜每小时更换一次。

  这一投资逾千亿元的深圳重大工业项目,在防疫全流程上投入的工作量,并不亚于生产和研发。

  对于TCL华星这样的半导体显示产业来说,由于生产的特殊性,一次性投料后要加工运行最少20天时间,需全年不间断运行,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期间。

  宝安区,西乡臣田工业区。

  进入2月份以来,华讯方舟集团总裁办主任何国林就忙着用邮件、微信等方式与员工交流。

  “深圳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出台复工指南,对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有帮助。”何国林说,华讯方舟成立了防控小组,制定疫情应对方案,对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具体的返深时间,是否感染、发烧,是否途经重点疫区等相关信息,做全面彻底排查,形成管理台账,每日更新。

  在人流防控上,富士康科技集团借助工业富联与生态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集成了基于影像大数据技术的疫情防御系统,并将新一代红外人体测温设备“智能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部署在深圳园区出入口,可快速检测人体体温,遇到可疑情况立马发出警报。

  “做好自身防护,本身就是对公司、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光磊说,公司在春节前就开始购买口罩、体温测量仪器、空气净化设备等防控物资,“提前做好防疫准备,随时都有信心复工!”

  精准化、高效率的专车专机定点接人返岗,科学有序、严格依规的疫情防控,坚持战疫、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深圳,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复工复产“快进键”,机器声再次“轰鸣”起来。

  战疫期间,这样的“轰鸣”声,听上去让人心安。

  善于危中觅机,方能转危为机。

  历来敢闯敢试的深圳企业,敏锐地从疫情之危中,寻到了转产疫情防护物资的商机。

  “深圳惠企16条政策是及时雨,为我们转产投资防护物资的企业给予了很大支持。”三诺集团副总经理聂沁苑说,企业在设备投资方面可以获得补贴,同时可以享受疫情防控期间的贷款利息补贴。

  早在2月8日,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简称“惠企16条政策”),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财政支持约100亿元,可减少企业即期负担或支出超600亿元,最大力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惠企16条政策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扩产、转产、援产、新建等方式快速扩大产能,缓解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补贴资金支持比例由原来的10%提升至50%,单个企业补贴资金上限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预计有关企业共可获得资金补助5亿元左右。

  政策的有力扶持加快了企业转产的步伐,也为深圳和其他地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防疫物资供应。

  “我们及时调整生产线,转产防护隔离服。”影儿时尚副总裁殷博说。这家1996年成立的本土知名女装企业,在疫情中果断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服装设计、生产优势,组织在深员工生产防护隔离服,既有力支持防疫一线,又扩大产能、提升营收水平。

  宝安区,三诺智慧产业园6楼车间内,三大卷工业布料在一片机器轰鸣声中,缓缓进入口罩机的加工流程,很快变成口罩成品。

  主打“智慧产业+创新投资”的三诺集团在2月初恢复生产后,从疫情带来的新需求中挖掘到了新商机,快速挺进防护类产品领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富士康、中石化等企业,也纷纷加入防疫物资的跨界生产。

  困难面前,深圳企业不等不靠,危中觅机,创新求变,奋发图强。

  创想三维公司早在复工前几天的2月1日起,就已安排专人负责联络跟进供应商、物流等合作伙伴,为复工后经营做好全面筹备工作。

  “因未交货的海外订单量较大,同时春节假期又承接了一定数量的订单,尽管一些行政部门员工支援生产一线,但产能完全恢复仍面临较大挑战。”创想三维公司总经理陈春说,该公司3D打印机年产能超50万台,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讯方舟积极准备生产材料,并采取现场办公、远程办公等灵活的办公模式,持续不断地接洽客户,维持公司正常运作,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去年,中集天达在全球不断斩获订单,先后中标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印度钦奈国际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机场等国内外知名机场共计逾10亿元订单。为确保这些订单在2020年相继落地,中集天达在确保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的同时,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要求,安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为今年公司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助力深圳制造高质量发展。

  “TCL华星按计划生产经营。”TCL华星董秘、公共关系处总监张其东说,TCL华星大尺寸平板显示器正常生产,深圳几个大尺寸平板显示工厂及惠州模组厂的生产或建设未受直接影响。TCL华星生产中小尺寸显示产品的工厂位于武汉,春节期间也按计划生产经营,成品出货通道一直正常。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内需,还是外贸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在华讯方舟集团总裁办主任何国林看来,有“危”必有“机”,因为这次疫情让客户有一段“真空期”,相信疫情结束后,下游需求势必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市场有望转向乐观。

  2月12日,复工2天后的深圳市用电量达1.01亿千瓦时,与开工前一周日平均用电量相比,增长了10.86%,其中占比四成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了23.14%。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形势最直接的“晴雨表”,也最为直观地反映出深圳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闪光的日子

  “咚咚,咚咚咚。”

  2月24日,早晨6点钟光景,武汉市江夏大道庙山维也纳智好酒店外,垃圾车准时开始作业。

  这里是支援雷神山医院六病区、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圳分队的驻地。

  此时,刚从六病区下夜班的深圳分队队员刘磊赶回了驻地。夜班中,六床患者出了症状,医护们忙了一整夜。消毒、冲洗完毕,刘磊泡上一碗方便面充饥。见面还没有泡好,他便躺上床,想抓紧时间小憩一会儿,不曾想刚一挨到枕头,鼾声就起来了,丝毫听不见窗外的垃圾车声音。

  睡梦中,刘磊还是放心不下昨晚的患者。

  当天晚上11点40分,六床重症患者出现高热、呼吸不畅症状,刘磊立即采用了退烧汤药。10分钟后,患者高热退去;然而30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现象,血氧饱和度不足85%!

  刘磊立即使用针灸平衡针法治疗,穴位刺激缓和患者呼吸、提升血氧饱和度。

  1小时后,患者又一次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徘徊。

  “准备好呼吸机,准备急救,护理组准备好药包敷穴!”作为管床医生,刘磊做好了万全之策。

  医疗组、护理组的五六人寸步不移守在病床前,寻找应对办法:患者脉象很涩而弱,持续高温、呼吸急促,病情一直反复不稳定。

  “六床告病危,使用氧疗!”刘磊果断决定。持续观察1小时后,患者状态稍稍稳定。

  “马上会诊,调整、完善治疗方案。”

  分队长刘禹翔、责任医生刘磊、管床医生李燕君、护士长彭思萍等人在办公室仔细讨论着救治方案:“还是要用我们的办法,把患者按照轻症、重症、危重症归类,采取干预、治疗、康复的阶段治疗,‘一分治疗九分养’,我们的方法一定要注重养,护理组的同志多辛苦一下。”最后,医疗队参照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经验,结合国家治疗指引和患者现实情况,拿出针药并施的辩证治疗方案:护理组使用耳穴压豆、药包敷穴、拍打操、八段锦等护理举措,医疗组采用2号方加减法执行。

  六病区24个房、48名亚重症患者中有13名危重症患者,治疗方案必须尽快确定。

  “办法总比困难多,13个危重症患者中已有11人疗效明显,过几天就可以康复出院,我们要有信心。”刘磊和战友们相互鼓励、打气。

  24小时不分昼夜的守护。三天的悉心照顾后,26日,六床患者从病危转回重症,状态逐步好转。

  饮食正常,体温正常,呼吸平稳,脉象趋于稳定……两天后,六床患者终于由重症转为轻症,身体逐渐康复。

  29日,六病区为第一批患者办理出院时,六床患者也在康复出院之列,同批出院的还有另外的11名危重症患者。

  事非经过不知难。英雄的深圳援鄂医务人员是难不倒的。

  当初刚来武汉支援时,面对尚未建好的雷神山病区,援鄂医疗队25人变身搬运工、设计师,自己动手把病房安置好,两小时内收满患者,在雷神山创下“深圳速度”的佳话。

  3月1日,武汉上空,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这一天,雷神山六病区第一批重症患者康复出院了。

  “转院进雷神山医院六病区的7天治疗,改变了我的命运、人生,你们让我看到希望,感谢你们,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出院前,77岁的六床患者王老伯双眼盈泪,给深圳医疗队员们郑重地递上了一封信,这是他用一个半小时精心写下的。

  在这封手写的278字感谢信中,王老伯表达出了由衷的感慨和满满的谢意:“进院时,我已经放弃了自己,深圳医疗队拯救了我,即使我的孩子后辈,未必能像深圳医疗队员这样一盆屎一盆尿地天天照顾,日夜守候。现在我康复出院了,感谢深圳医疗队的医生护士。”

  肺腑之情,溢于言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深圳医疗队员们和王老伯挥泪而别。

  同一天,距离雷神山43公里之外,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内,患者和医护们难掩激动的心情。

  这一天,方舱医院C区175名患者康复、集体出院,同时C区清空并入B区,方舱医院进入休舱倒计时。

  近20天的顽强拼搏、奋力救治,终于为患者撑起了一片蓝天,深圳医疗队员和来自国内不同地方的战友们无不涌出激动的泪水。

  这种奋不顾身后的成就感,充盈在每一个人的心房,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从2月9日抵达武汉、12日进驻方舱医院,深圳医疗队员们马不停蹄,按照指令,迅速补充到医院的各个岗位,为方舱医院1641名患者提供生活、医疗等服务。

  刚进病区之初,因为A、B、C三个区域连通,加上患者流动性大,经常出现患者找不到责任医生、医生找不到自己的患者的不利情况。

  患者的焦虑、医护的无奈,如何化解?

  站在欧亚酒店15楼的房间内,望着漆黑的夜空,深圳医疗队队员、医学博士刘培来回踱步、思考,室友王虎冲泡的速溶咖啡散发着浓郁的味道。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患者、医护如何才能建立高效的交流渠道呢?”

  “也许,微信是个好办法。”

  “对,建立一个医患交流群。”

  与王虎交流中的刘培有了主意。

  很快,微信管理方法得到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认可后,迅速在方舱医院推行开来,大大提升了医患沟通效率。

  要知道,在方舱医院病区,一位医生要对应负责120多名患者,一组两名护士要负责50到100名患者的生活、医疗:低烧患者,需要发放低烧药,注意掌握体温状态;呼吸急促患者,要安排核酸筛查,随时掌握其生命体征;患者心情不好、不愿交流,医护要进行心理疏导……患者的点点滴滴,都需要仔细核对、记录,设法解决问题。

  高效、便捷的微信群,大大提升了医患沟通效率,便利了救治工作开展。

  在深圳及其他省市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方舱医院休舱提早列上日程。

  这是一段艰苦的岁月,这是一生珍贵的回忆。

  在这段闪光的日子里,深圳先后派出五批医疗队77名医务人员、8名随队记者,赶赴武汉、荆州、监利县,在不同医院的重症室、亚重症室,在院感、医疗、护理各个岗位上大显身手。

  荆楚大地,铭记着深圳医疗队队员们早出晚归的匆匆身影。

  一批,两批,三批……一批又一批的患者从方舱医院、重症室陆续康复出院,忙碌的医疗队员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深圳第一批医疗队员在方舱医院首先告捷,30天不知疲倦的接续奋斗,共收治患者572名,累计治愈出院184人,筛查转出潜在危重症患者70人,照顾患者累计13990人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医疗队实现了队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安全生产零事故、治愈人员零复发、患者零投诉,创下“五零”佳绩。

  监利县的捷报同样令人振奋:经过医疗队努力奋斗,该县出院人数由原来的24人提高至255人,率先成为湖北省级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报告中低风险区域。

  雷神山医院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圳分队传来好消息:收治患者46名,其中重症患者13名,康复46人;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医疗队进入病区27人次,开展精神联络会诊、心理巡查及心理救援176人次,对8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支持和干预。

  千里奔袭,驰援荆楚。

  深圳医疗队员用大无畏精神和精湛医术,谱写了一曲携手战疫的爱之赞歌。

  雷神山,送走了最后一名患者后,如释重负的刘磊,阳光下静静伫立。

  惊心动魄的日子虽已过去,但他依然清晰记得当初出征湖北时的情景:“我是一名白衣战士,必须赶赴一线战场”“我要用深圳速度、深圳力量打败病毒”“战疫一线是我们的使命”……队友们的誓言铮铮在耳,在武汉战疫的场景更是历历在目。

  不能忘记,整装启程、奔赴武汉时的亲朋好友送行,纵思绪万千,执手相望,仍字字入心的细细叮咛:“好好地去,好好地回来。你们大家一起去,一起回,一个都不能少!”

  不能忘记,深圳医疗队负责的方舱医院C区清空的那一天,最后一个离开的患者,深情地向深圳医疗队队员们“告白”:“以后到深圳,我一定会去看你们,你们也别忘了,武汉还有我这样一个朋友。”

  是的,你我定会再度重相逢!

  一张张摘下口罩的面孔上,道道勒痕,清晰可见;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里,血丝中透出的坚毅,给人以信心和希望……3月2日晚7时起,深圳全城为“最美逆行者”亮灯。

  3月20日晚,当载着深圳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大巴驶入市区时,“最美逆行者”的英雄形象再次点亮全城,夜空绚丽。

  当晚,麒麟山庄疗养院。

  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等市领导与医疗队员所在医院的同事们一道,迎接着英雄平安回家。

  “你们是希望的使者、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

  “城市因英雄而骄傲,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春暖花开,山河无恙,英雄归来。

  这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约定!

  明月共一轮

  蛇口是在深外国人聚居比较集中的区域,约有2万名外籍人士在这里工作、生活。

  鲸山别墅,倚山看海。

  4月14日一早,中文名叫“不老”的比利时小伙子Bruno如往日一样,戴上口罩,前往小区内的招商街道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穿上红马甲,为居民测量体温,协助居民自主申报相关信息。

  口罩遮住了小伙子的面庞,但挡不住他内心洋溢的热情。

  Bruno是一名健康管理师,从家乡比利时列日来到深圳居住的8年间,他受到很多热心市民的帮助,感受到深圳这座大爱之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公益氛围。

  疫情发生后,热爱深圳的Bruno说服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主动选择留下来。

  “我热爱我的祖国和家乡,我也爱中国,我现在深圳过上了新的生活,在这里我有家人、朋友、社区和企业,以及身上的职责。”留下来的Bruno也想为深圳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主动请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疫情暴发后,很多市民宅在家里,部分市民出现了焦虑的情绪,我就在想能不能提供更多机会让人们进行交流。”Bruno边想边干。他的志愿服务内容多样,除了线下的志愿服务外,他还在线上开展健身、营养、英语角等公益课程,让居民宅家战疫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在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和招商街道志愿者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在深圳的战疫生活中,Bruno收获到帮助他人的喜悦,更收获5年爱情长跑的甜蜜:他与女朋友领证结婚啦。

  “选择在疫情期间结婚,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定彼此,我们互相扶持,一起战疫。”Bruno深情地说,一场疫情让我们更懂得生命无常,更珍惜彼此。

  是啊,人类从来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大疫当前,更需要团结一致、携手战疫、共渡难关。

  一河之隔,一衣带水。深港一家亲。

  “在全民防疫的特殊情况下,条件再困难,也要全力保障对香港的各项供应。”

  患难之际见真情。深圳在全力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牢记责任,坚决服从服务于“一国两制”大局,始终把支持香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唱响了一曲深港携手同心抗大疫之歌,全力维护“东方明珠”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是城市运转的基本保障。大亚湾核电站承担着保障供港用电稳定的重要责任。疫情防控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防范交叉感染,大亚湾核电站性能试验工程师张鹏连续7天全天候坚守岗位,“以一当百”,努力做到专业又全能。“尽己之力做好保障机组安全生产,是我们防御疫情的职责所在。”张鹏说。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港企和香港创业团队集聚区。为了解区内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困难,前海管理局及时开通港资企业战疫热线,征求区内5000多家港企的需求,制定并推出租金、物业管理费等减免的实际举措,惠企暖企扶企助企。

  “我们收到的不仅有租金减免,还有来自深圳的一片心意!”港籍创业团队胡桃科技创始人彭奕亨说。

  环球同此凉热。

  在Bruno看来,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不仅为比利时等众多国家的疫情防控筹集善款、提供防疫物资,更无私分享战疫的经验做法,让他们增加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我将和妻子一起为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一起迎来春暖花开疫情消散的日子。”

  Bruno的心愿,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幸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战疫以来,南海之滨的中国深圳一直与世界手牵手、心连心。

  今年伊始,当深圳疫情严重时,日本筑波、韩国光阳、法国伊夫林省、美国夏洛特等友城纷纷向深圳捐来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和防疫物资,多位友城市长、友好机构负责人通过慰问信和视频等方式为深圳鼓劲、加油。

  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之时,海外部分国家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起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国际友城在深圳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了宝贵支持,深圳不会忘记。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号召发动和市委外事办积极组织下,作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重镇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市的各大企业、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从物资生产、协调筹措、清关运输、支持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向国际友城伸出援手、为国际社会提供保障,向世界传递“深圳温度”、分享“深圳经验”,凸显深圳科技创新的“硬核”力量。

  华大基因仅用72小时就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截至4月中旬,累计生产试剂盒700多万人份,提供给约7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伴随疫情在全球蔓延,农历大年初二已紧急安排加班生产的迈瑞,目前收到来自超过100个国家的战疫设备需求,很多员工至今无休;大疆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用无人机实现空中消杀、物资投递等作业,大大提升了战疫效率;腾讯携手华大基因等伙伴,共同捐赠援建塞尔维亚政府两座“火眼”病原检测实验室;深圳巴士集团与世界银行等机构共同分享公共交通领域的疫情防控经验;中集为医疗物资的跨境物流提供冷链运输服务;深圳把《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居家隔离必备手册》《居家防控指南》等防控措施与诊疗方案翻译成外语版本,分享给有需要的国际友城,并召集医疗专家远程交流,提供一手的战疫和诊疗经验……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La victoire appartient aux plus persévérants。(向前走,胜利终将到来)”“环球同凉热,四海共冬春。(One World, One Fight)”……

  累计逾185万个医用口罩、数千份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一批防护服等抗疫物资,随着暖心的话语和深情的祝福,由深圳起航,一箱箱地发往韩国、意大利、法国等24个国家的37个城市和相关友好机构。

  深圳企业、社会组织也纷纷行动,通过设立战疫基金、捐赠试剂盒和防疫物资、援建实验室等方式,援助了34个国家和地区。

  当地时间3月15日晚上,在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和塞尔维亚政府的协调配合下,由深圳猛犸公益基金会捐赠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总理布尔纳比奇这样通过媒体表示感谢:“感谢我们的兄弟中国!这是塞尔维亚收到的第一批来自国外的疫情防控物资援助,相信在中国朋友的有力支持下,塞尔维亚一定能战胜疫情!”

  患难见真情,更见担当!

  国门把关人

  英国,伦敦。

  当地时间3月11日晚上8点25分,19岁的留学生陈铭(化名)从伦敦乘机,先飞北京,再返深圳。

  2月底,当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外疫情却开始暴发和蔓延,大量中国留学生、海外侨胞、海外工作人员,选择回国。

  一时间,海外回国人员激增。

  陈铭是众多回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在英国一所艺术学校念本科的他,起初并没有打算回国,因为英国疫情一开始不是很严重,平时戴口罩出门的他还曾被人尾随、言语攻击,也遭到司机拒载。家人的担心,加上疫情在当地的快速蔓延,让陈铭最终决定回国。

  刚到家,社区人员迅速登门测量体温,让陈铭颇为感慨“深圳防控措施非常到位”。

  虽然历时一天半的回家之路颇费周折,在家隔离14天后,如今回想起来,陈铭还是觉得自己当初及早动身回国的选择是对的,尤其是当前全球疫情蔓延、交通十分不便之际。

  早在3月1日,深圳卫健委官方公众号就发布消息称,当天,深圳确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连续8天新冠肺炎病例零新增的平静,就此被打破。

  这是深圳发现的第一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患者孙某近两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工作,2月28日入境回到深圳。

  深圳“外严防输入”的警报,全面拉响。

  口岸,成为深圳战疫全新的“主战场”。

  深圳湾口岸、深圳机场口岸入境现场,防控压力倍增,海关、边检等查验人员通宵加班是常态。

  每天100多个电话,让她的喉咙近乎嘶哑;揭开口罩,脸上勒出了道道印记……深圳湾海关法规科科长郑茜忙得都要“飞起来”,早没有了工作和生活之分。

  深圳湾海关的工作是三班倒,但作为深圳湾海关卫生检疫专家组组长的她,手机要24小时开机,上下班路上、吃饭时、睡觉前,都要多看一眼手机,担心漏掉了重要的防疫信息或电话。

  凡事预则立。深圳口岸未雨绸缪,早在1月份,深圳海关就在口岸一线加强对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1月25日,根据海关总署部署,深圳海关落实出入境人员100%填写健康申报卡制度,加强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措施。

  1月27日,深圳湾作为重点地区旅客集中入境备选口岸,迎来2辆载有60名旅客的大巴。

  面对这场实战检验,郑茜与技术组成员连夜研究直至凌晨,制定出全面周详的处置方案,为后来的应急处置提供了样板和支撑。

  有医学特长和防控甲流经验的郑茜,在战疫中显得颇为老练。

  她细心研读每一份业务文件和防疫技术方案,结合深圳湾海关实际,牵头制定不断升级的防控技术方案;在深入现场调研后,分片区制定处置指引,绘制简易排查流程图,为现场操作提供清晰指引,与同事一起在深圳湾口岸构建起一道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和国门安全的“防疫墙”。

  海关严格的口岸检疫措施,以及专业检疫力量,筑起了一道严密防线。

  3月18日,深圳湾海关旅检一科副科长陈慧敏在海关流调区出口值守时,一名中国籍旅客引起了她的注意。这名旅客水银温度计复测腋下体温为36.5℃,自述无明显症状。

  在她的反复询问下,这名旅客告知曾先后辗转法国、荷兰、德国等多个疫情重点关注国家,旅行史十分复杂。

  果不其然。陈慧敏倒抽了一口冷气,立即按海关总署技术方案提交后续处理,马上安排现场同事做好相关密切接触者的数据收集和排查,并与地方卫生部门保持联系,紧密追踪此病例的核酸检测情况。

  当天下午4时许,深圳有关部门通报称,该旅客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守好入境第一关,成功拦截住一例输入病例!

  陈慧敏的“火眼金睛”,赢得同事们的交口称赞。

  深圳外防疫情输入措施,不断升级。

  2月27日以来,省防控境外重点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工作指引已更新到第八版,每一版本的调整,都是一次防控范围的扩大和防控措施的加强。

  3月26日,市口岸办协同有关部门连夜行动,在沙头角、文锦渡、皇岗及深圳湾4个口岸搭设帐篷89顶,设置核酸采样工位124个,完成货车司机核酸检测采样点搭设。

  3月27日6时起,所有入境货柜车司机均实施核酸检测采样。目前,所有报备的跨境货车司机已实现核酸检测全覆盖。

  3月27日起,所有经口岸入境人员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4月28日起,所有经深圳口岸入境人员,全部就地在深圳隔离。

  ……

  严密防控,严格检测,严防输入,不漏掉一个入境的旅客!

  20多公里外,宝安国际机场,深圳空中门户。

  每趟国际航班抵达前,深圳机场海关副关长石磊都要与同事们忙碌起来,与边检、机场、航空公司等方面联系,搜集齐全旅客信息并提前分析研判,尤其是航班上过去14天如有过重点国家和地区旅居史或其他需要重点检疫的旅客,更要反复核查,确保万无一失。

  当航班抵达后,登机检疫关员出场,再次与机场方面核对机上旅客信息,确认重点旅客具体座位,随后登机,逐一仔细询问机上人员健康情况,使用手持测温枪对机上所有人员100%测温,开展医学巡查,重点关注有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根据登机检疫情况,检疫关员对机上人员进行分类处置。

  边检环节,边检民警与海关、卫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严格检查,严防死守。

  口岸入境这一侧,还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为严防疫情输入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在深圳市口岸办陆路口岸处副处长薛华明看来,由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建立的这个“后援团”,工作体系统一高效,在服务境外返深人员尽快回到目的地、严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早在2月27日,在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下,深圳设立防控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工作专班,统一协调指挥防控疫情境外输入工作,特别是机场和深圳湾所在区,成立口岸现场指挥部,并增设高铁北站现场指挥部。

  按照属地责任,深圳各区均设立工作专班对接人员安置,落实管控人员社区管控责任,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

  在深圳机场和深圳湾口岸的转运点,省内各市、市内各区分别设置有候车专区和接送站。

  每一位转运前的旅客,都需扫码,自主申报身份、家庭住址、入境口岸、乘坐交通工具等十多个方面的信息,随后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人员移交记录单”交给现场工作人员和海关各一份存底。

  之后,入境旅客再次扫码,申报乘车信息。现场工作人员核实后,根据旅客目的地,分拨至省内、省外及深圳市内各区等不同指定区域,等候专车接送。

  自4月28日起,上述流程发生变化。其中,从深圳湾口岸入境的人员,目的地在省内市外、省外的旅客,一般由指挥部统一安排至深圳各区的酒店进行隔离。

  当日中午,前往福建的颜女士、黄女士在南山分流区等候隔离,之后被工作人员引至宝安分流区,并在16时30分许入住宝安一家酒店。“酒店是统一安排的,房费和用餐费大家也都还能接受。”颜女士说。

  自深圳湾口岸转运点建好后的第一天起,无论晴天雨天,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副调研员彭耀玖,一直和大家坚守在这里。

  3月13日起,一周时间,深圳湾口岸呈现旅客入境高峰,一天有3000多人进入分流点,压力陡增。彭耀玖和现场200多名工作人员三班倒,通宵作业。

  目前,入境人员减少,但他们一刻都不敢懈怠,依旧一丝不苟地组织分流。

  “每天手机要充三四次电。”作为现场指挥部的“大管家”,彭耀玖的手机几乎一直处于热线状态。这不,刚处理完两位旅客的求助,坐下还没几分钟,分流处又来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

  上下联通、左右联动。深圳对所有从境外入深返深人员,形成了一个从航空运输、口岸检疫到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各环节的闭环,确保防疫核查不漏一人。

  截至5月13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其中,39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88天本地感染病例零报告,连续13天“零新增”,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在院治疗仅有一例。

  在不足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作为一座实际管理人口超过两千万人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的疫情防控战绩,令人刮目相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这是深圳在战疫中最深情、最有力的回答!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梨花风起,杨柳万株;春风浩荡,满目新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余海蓉 綦伟 秦小艳 戴晓蓉 方胜 闻坤 韩文嘉 张锐 唐光明 罗莉琼 吴德群)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