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来源:西京医院2025-11-19 20:59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52岁的张阿姨从未想过,一场看似普通的“胃痛”竟将她的人生拖入深渊。三个月前,张阿姨感到上腹部间断性胀痛。起初总想着“忍忍就好”,可疼痛愈演愈烈,逐渐发展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短短几周体重骤降近20斤。看着镜中自己日渐消瘦、面色蜡黄,张阿姨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家人陪伴下前往医院就诊。

  “疑似恶性”“多脏器受累”——诊断结果如一记重锤般砸在张阿姨一家人心上。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都是“病灶复杂,无法治疗”的答复。张阿姨的病情持续恶化,未知的预后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当得知肿瘤已广泛侵犯周边脏器时,家人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术前增强CT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阿姨一家了解到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在腹部疑难复杂肿瘤救治领域经验丰富,一家人怀揣孤注一掷的信念前往就诊。入院当天,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肝肾间隙藏着约15cm×15cm×18cm的巨大软组织肿块,被多重要害结构紧紧包裹——上方是膈肌及第二肝门,下方抵至右肾静脉平面,右侧紧贴腹壁及肾门,背侧压迫腹主动脉并越过中线,腹侧及左上则被肝脏、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禁锢在狭小空间内。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这简直是‘狭缝拆弹’,一步都不能错!”  肝胆外科王琳主任在术前讨论中讲到,手术的难点集中在:一是空间极度受限,15cm的肿瘤几乎挤占腹腔关键操作区域,常规手术路径几乎失效,操作空间不足拳头大小;二是脏器与血管粘连风险极高,肿瘤长期侵犯导致与下腔静脉、肝血管、肾血管等重要结构粘连致密,就像胶水粘住的零件,分离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致命大出血;三是脏器功能保留难题,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又要最大限度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一旦损伤,术后极可能出现器官衰竭。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 家属红着眼眶,紧紧攥着医生的手。这份信赖,化作肝胆外科团队背水一战的决心。为制定最优手术方案,团队多次召开病例讨论会,结合影像资料反复推演:优先从瘤体足侧沿着被推挤“薄如蝉翼”的腔静脉主干向头侧推进;若瘤体与第一肝门及肝脏脏面粘连致密、毫无间隙可入,则从腹侧劈开肝脏,以 “翻书式” 操作打开肝脏后探究背后的门静脉及腔静脉主干——这意味着手术将额外增加肝部分切除的高难度操作,对术者的解剖把控和操作精度提出了毫米级的要求。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手术由肝胆外科于恒超副教授领衔实施,金亮医生等担任助手,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拆弹行动”拉开序幕。当手术切口缓缓打开,现场情况比术前规划更为严峻——肿瘤与下腔静脉、肝脏、肾血管的粘连程度远超预期,视野内遍布 “雷区”,狭小的操作空间内,每一次器械移动都需极致谨慎。更为棘手的是,张阿姨身高150cm、体重不足50kg,身体耐受大出血的能力极差,“一旦重要血管破裂,狭小空间内根本无法快速止血,患者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于恒超副教授凭借多年临床经验临危决断:“先主动控制大血管,再切除肿瘤!”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手术团队立即响应,小心翼翼游离出被推挤致密的左右三角韧带,使肝脏及瘤体向足侧微小移动——这个动作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偏差就可能碰破血管。最终,团队成功游离并悬吊起肝上-下腔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这一操作如同给 “炸弹” 的引线装上“保险”:一旦术中发生大出血,可立即收紧悬吊带快速止血,将致命风险牢牢掌控在手中。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切除后肿瘤


  接下来的手术,成了考验耐力与精度的 “攻坚战”。手术团队屏住呼吸,在狭窄的视野里小心翼翼地分离、结扎,逐一离断供应肿瘤的血管和致密的粘连组织。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米,每一次结扎都力求稳妥,手术过程如履薄冰,手术室里只有器械轻微的碰撞声和医护人员的呼吸声。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五斤肿瘤“霸占”腹腔,狭缝拆弹精准切除

  术后复查CT


  历经4小时35分钟鏖战,手术终获成功:重达五斤的肿瘤连同受侵的右肾被原位整块完整切除,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等所有重要血管及周边脏器均完好无损,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实现脏器功能的最大化保留。术后,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张阿姨恢复迅速,一周便顺利出院。术后1月复查显示,身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医院组织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会诊,为其制定详尽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从绝境重生到重获新生,这场跨越艰难险阻的手术,既彰显了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团队攻克复杂疑难腹膜后肿瘤的精湛技艺,更深情诠释了医者 “敢于挑战、勇于担当” 的赤诚初心。正是这份专业与坚守,护佑着患者健康,也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团圆与安康。

作者 | 金   亮

编辑 | 王欣睿

编审 | 任伟锋 双  乐

监制 | 王志君

主办 | 西京医院政治工作处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