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柴家沟的“积分超市”刚开门,村民龚国胜便揣着布袋匆匆赶来。用精心打扫环境攒下的积分,他熟练地兑换了一包挂面、一壶香油。“这政策实在!”龚国胜脸上光彩洋溢。谁能想到,曾经沉默寡言的他,如今已是村里交口称赞的“卫生明星”。这寻常粮油背后连接着的,是平利县近年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是将“积分制”与“网格化”深度融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托举百姓稳稳幸福的生动实践。
从“旁观者”到“主人翁”: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
两年前,当“积分超市”的构想首次在中原村提出时,并非一片叫好。“又在搞花架子?”“免费没好货!”质疑声时有耳闻。面对阻力,村干部没有退缩。他们绘制通俗易懂的图文宣传页,挨家挨户耐心讲解;在院坝里、火炉旁连开十几场群众会,掰着指头算“明白账”:“扫干净摆整齐,自己住着舒坦,还能换东西,哪里不好?”
为方便村民,中原村创新思路,将积分超市“化整为零”,与村内5家便利店签约合作。统一醒目的门头牌匾挂起来,清晰的兑换清单列出来,村集体按季度统一结算。自2024年起,由村干部、网格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卫生考官”队伍正式履职,按照“周监督、月抽查、季普查”的频次,对全村309户常住户实地打分。依据分数高低,每户可获得0到20元不等的五档积分,可累积使用,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积分制的内涵远不止于环境卫生。其巧妙地将道德评议表彰、和美庭院创建、志愿服务、孝义善举、简办婚丧嫁娶等正能量行为纳入其中,成为宝贵的“加分项”,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改变最大、感触最深的当属龚国胜。独居的他,以往常年默默守着后山一小块地,日子过得有些黯淡。去年3月,考评组推开他家院门,眼前却是一亮:地面扫得发亮,桌椅一尘不染,农具码放齐整。“满分!”网格员胡明春当场竖起大拇指。龚国胜搓着手,局促中难掩欣喜。
不久后的“清洁中原”暨道德评议表彰会,成了龚国胜人生的高光时刻。当“卫生之家”荣誉证书和奖金递到手中,当鲜艳的大红花别上他褪色的衣襟,这个沉默了半辈子的汉子手足无措,眼眶泛红。自此,他的“责任区”从房前屋后拓展到了公共区域,树上掉片叶子他都连忙捡起,甚至主动催问村干部“啥时候再来检查?”他用最朴实的笔触写下决心:“这辈子第一次戴小红花,我很高兴,但不能骄傲,要保持干净。”
龚国胜的故事如石入静水,激起层层涟漪。村民华松在爷爷79岁生日时,用一场精心安排的北京全家游替代传统寿宴,只为圆老人亲睹天安门升旗的夙愿,老人归来逢人便夸:“这比摆多少桌酒席都好!”道德评议委员会为此典型加分鼓励。高龄的王奶奶腿脚不便,便利店主人甘冬梅便记着她的需求,准时将洗衣粉等送上家门,离开时总不忘带走待扔的垃圾……在评分表与兑换册中,点滴善行被郑重量化,凡人微光汇聚成炬。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扫地声,村容村貌稳步提升。截至目前,中原村已将7.8万元的奖励通过积分化作暖流,变为米面粮油、生产工具,融入村民的日常烟火。
从“跑断腿”到“网通畅”:小网格编织服务密网
清晨,平利县兴隆镇汝河村67岁的村民贺修琼像往日一样打开自家杂货铺大门。处理完店务,他便拿上装着反诈、安全用电等政策宣传页和工作日志的公文袋,走向自己负责的网格。作为汝河村第一网格员,他管辖的36户村民,每家情况他都“门儿清”。“3户村民因用水问题发生争吵,经调解后矛盾得以化解”“公路石崖边两处胡蜂巢已得到妥善处理”……他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细节。“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到网格讲政策、查安全、找问题。把各家各户的情况摸透了,遇事才能精准协调。”贺修琼说。
在平利县,像贺修琼这样的网格员共有2050名。他们穿梭在乡间村落、社区街巷,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基层服务网。
“过去群众办事多头跑,现在网格员不仅能就近就便提供政策咨询,还可以帮忙协调办理简单业务。遇到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他们也能主动介入协调处理,给群众带来便利。”兴隆镇负责人介绍,该镇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优化划分网格,配强专职与兼职网格员,创新推行“网格+”模式,将党建、政法、民生等服务资源全部纳入,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办”。通过发挥网格员“耳目”“探头”作用,实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镇域每个角落。
网格工作不仅是解决实事,也注重丰富精神生活。在兴隆镇冠汝社区,第六网格员李小薇常在傍晚带领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练节目。“邻里一起活动,心就近了,矛盾就少了,社区也更温暖了。”冠汝社区作为易地搬迁社区,通过“党支部+网格员+社区居民”机制和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社区融合,让新生活更有温度。
网格化治理不仅让“微矛盾”就地化解,还让更多“小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激活了基层善治的内生动力。在老县镇西关社区,网格员柯平帮助从偏远山村搬迁来的柯杰参加技能培训、联系工作,如今柯杰已成为一名熟练的机械操作手,月月有稳定收入。“柯平不仅帮助我,还帮我们社区的20多人就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柯杰感激地说。
“网格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将继续深化网格化治理改革,推动更多资源下沉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让这张‘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服务就在身边’,让群众的幸福感满格。”平利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层层转”到“秒响应”:小闭环提升治理效能
傍晚时分,平利县长安镇负责人的手机响起提示音,网格员唐朝顺发来照片:双杨村龙家坡那条曾因山石滚落、重车碾压而破碎不堪的产业路,已平整如新,农货车正平稳驶过。而在当时,情况还十分紧急,唐朝顺迅速拍照上传至“长安镇网格管理服务群”。不到10分钟,镇上负责人的回复跳出:“@双杨村王坤林,请立即安排挖掘机清理!同步组织所涉群众商议道路养护方案……速办!”当日下午,镇村干部就和村民召开院落会定下方案。半个月后,路面修复完毕。
“以前程序多、时间长,现在是微信群里一@就灵!”长安镇平安法治办干部胡月圆感慨。过去,群众诉求需要层层转办,小事有时拖成烦心事。为此,长安镇打通“末梢梗阻”,将镇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合二为一”,相关站所“打包”办公,打造“一站式”解决平台。无论是线上“吹哨”还是线下反映,信息直达核心,指令直接下达。“秒批”“速办”成为新常态。
然而,高效指令传递只是第一步。为摸清治理“家底”,长安镇将绘制精细化民情地图作为关键一步。全镇16个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班子,手绘出130张覆盖全镇的“网格作战图”,用熟悉的“小地名”清晰标注。今年5月,中原村因精准调整网格,推选退役军人党员吴超担任新划安置房专属网格员,正是这次调整,让吴超在巡查时及时发现并将独居突发脑溢血的老人李治新送医,挽回了老人生命。
“秒批加交办,动力更足!”这是激发网格员执行力的关键。同时,长安镇明确了网格员“三进三清”(进家门、进角落、进心坎,摸清户情、隐患、诉求)职责,构建起“选好网格员、诉求收上来、马上办到位、事后必回访”的闭环。
线上上报,线下收集。院坝会成为网格员收集信息、群众参与治理的好阵地。夜幕下,柳坝村安置房楼下,村民围坐一圈,为“颐养餐坊”运营献计献策。“小板凳一拢,问题亮出来,往往一杯茶没喝完,点子就有了。”村民感慨道。
从柴家沟积分超市的油香面润,到汝河村网格员风雨无阻的步履不停,再到长安镇高效精准的指令落实,平利县正以“积分制”激发民众参与热情,以“网格化”夯实基层服务底座,以“快速响应”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的基层善治新图景。
作者:平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