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这个女生宿舍 全员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这个女生宿舍 全员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来源:前方+客户端2025-11-13 18:24

  近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6号楼6237女生宿舍成为校园里备受瞩目的“明星”。近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6号楼6237女生宿舍成为校园里备受瞩目的“明星”。近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6号楼6237女生宿舍成为校园里备受瞩目的“明星”。住在这里的6名大三女生——李美乔、曹冰茹、秦丹阳、李娟、孙艺哲、罗燚,创下了一项令人惊叹的纪录:全员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宿舍连续4个学期被评为校级“文明宿舍”。

西安这个女生宿舍 全员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条件十分严格的背景下,一个宿舍实现“全员国励”已属罕见。而她们更在这份荣誉之外,交出了一份全面发展的亮眼答卷:累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60余项,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的集体能激发出个人的无限潜能。

  “学习共同体”:从“一人带动”到“全员奔跑”

  推开建筑与轨道交通学院6237宿舍的大门,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6个女孩围坐在书桌前,对着一张复杂的建筑图纸热烈讨论。

  “我们没什么硬性规定,但一个人开始学习,其他人就会自然加入。”宿舍长罗燚说。这种“一人带动 全员奔跑”的模式,让宿舍成为她们自发形成的“第二自习室”。

  女孩们有自己的一套“兵法”。擅长英语的李美乔,是秦丹阳的“专属教练”,她会用举例、画图等方式形象地讲解语法;在专业课绘图上,秦丹阳则成了李美乔的“反哺老师”。这种灵活的“学科带头人”制度,让知识在宿舍里无缝流动。

  最经典的莫过于学期末的“深夜卧谈会”。“熄灯后,我们会躺在各自床上‘抢答’问题,巩固重点和难点知识。”孙艺哲说,这种独特的复习方式,让学习变得高效而有趣。

西安这个女生宿舍 全员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逆袭与守护:是室友,更是战友

  众所周知,传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孙艺哲上大一时,因数学薄弱和身体原因,她与那一学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失之交臂,但其他5名室友全部获奖。

  “那一刻确实很失落,但看到她们都在向前跑,我根本无法停下。”孙艺哲回忆说,她没有气馁,而是主动向室友们看齐,借来笔记、钻研难题。在她同时备战“专升本”的压力期,是室友们无声的陪伴和及时的帮助,给了她坚持的力量。最终,她成功逆袭,与大家并肩站在了领奖台上。

  “我们宿舍最可贵的就是‘双向奔赴’。你为集体付出,集体也给你支撑。正是这种氛围,让我们都成了更好的自己。”李娟说。

  这份同舍之谊,同样抚慰了萦绕的乡愁。从辽宁省铁岭市跨越1000多公里来西安求学的李美乔,初来时饱受思乡之苦。舍友们察觉后,用最朴素的方式温暖了她:秦丹阳故意用夸张的语调讲笑话逗她开心;罗燚则以“熟悉环境”为由,拉着全宿舍的人陪她逛遍西安的大街小巷。“她们让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李美乔说。

  “文明”的涵义:是自律,更是温情

  在6237宿舍,文明的涵义被具象化为无数生活细节。大一第一次寝室会议定下的卫生轮值表,被严格执行至今,规则早已内化为习惯。“如果谁不小心忘了,其他人会提醒,甚至会一起帮忙打扫。”曹冰茹说。

  选择“明年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曹冰茹,为了帮助5位准备“专升本”且需要搬宿舍的室友,她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下楼梯奔波近一整天,累得满头大汗也毫无怨言。“虽然我们目标不同,但她们的事就是我的事。”曹冰茹说。

  女孩们的座右铭也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秦丹阳信奉“失败100次,重振101次”,正是这般坚持让她攻克了英语难关;罗燚的格言“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会消失”,源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勇敢选择“专升本”路径,突破了“担心考不上”的恐惧。后来,带着这份勇气,她带领整个宿舍直面每一个挑战。

  如今,宿舍成员多人考取了“1+X”系列职业技能证书、建筑工程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李美乔和李娟两位同学已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据了解,6237宿舍的涌现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将学风建设作为育人重点工作,通过打造“学习促进中心”、开展“学霸讲堂”活动、进行“优良学风班级”“学习之星”评选、推广“宿舍学习共同体”模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6237宿舍正是结出的硕果之一。她们的故事,为身边学子树立了一个可感、可学的鲜活榜样,生动诠释了何为“厚植学风,笃行致远”。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