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1月8日,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陕西省法学会互联网法律与治理研究会、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知恒(西安)律师事务所协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安全治理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受到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文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实施计划”的支持。来自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安市科技局、抖音集团、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等实务界的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延川主持。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彦革代表学院致辞,强调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治理协同的重要性。
主旨发言环节由王延川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马长山以《认真对待AI治理中的系统性风险》为题,梳理了当前AI治理中存在的结构性风险以及制度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以《中国法上的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为题,系统分析了民法典应对AI侵权的契机、路径及其具体的法律适用。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云霞以《涉意识形态的人工智能幻觉生成及其规制建议》为题,对AI幻觉的生成、类型、成因以及应对路径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主题发言分为两个议题。议题一“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问题研究”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瑜主持。陕西慧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李青、蚂蚁集团高级政策专家毛智琪、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讲师余圣琪、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小安、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雨晨分别做了题为《数字标注实务中的合同风险及防范路径》《大模型“建”与“防”的双维技术原理及风险应对解析》《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法律问题》《司法大模型的机制性重塑》《人工意识的因果径路与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的公平决策何以可能?》的学术报告。
议题二“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问题探析”由广东知恒(西安)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刘健欣主持。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玥、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崔靖梓、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苑、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亚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包晓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耀华、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抖音集团法律研究员谢南希,分别做了题为《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的挑战与应对:以医学人工智能为例》《具身智能接入大模型的法律规制》《智能时代个性化定价算法的法律规制》《医疗大模型的产品责任适用研究》《从第47 批指导性案例看数据财产权益的保护强度》《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的进展经验与立法展望》《前沿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国际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
会议在充实而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聚合产业、技术、治理专家,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呼吁加紧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人工智能风险的技术和社会应对体系,以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