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会”通海陆 共识致共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会”通海陆 共识致共赢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2025-09-26 10:19

“会”通海陆 共识致共赢

2025欧亚经济论坛将启幕

  中欧班列呼啸而过,与历史脚步同频。

  2000多年前,驼铃声声,张骞出使西域;20年前,西安与欧亚经济论坛结缘;2年前,《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在此签署,将区域合作的蓝图绘得更细、更实。

  如今,千年古都再敞胸怀。以“聚合欧亚新动能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举办。

西安奥体中心。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西安奥体中心。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20年同行凝共识

  2005年,西安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到了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承办权。20年同频共振,十届论坛,见证西安的成长与胸怀。

  2007年,在第二届论坛上,各参会国共同签署了《西安共识》,成为欧亚经济论坛务实合作的里程碑。

  2009年,与会的欧亚各国海关和商界代表共同签署《推进贸易安全与便利西安倡议》。2011年第四届论坛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中国企业欧亚国家投资报告》。2013年,与会各国嘉宾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深入交流,凝聚合作共识。2015年,论坛被正式纳入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十大平台序列。2017年,论坛进一步明确“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的宗旨。2019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论坛最强音。2021年,论坛在内容设计、嘉宾邀请等方面全面提升。

  2023年,第十届欧亚经济论坛,吸引了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人士共襄盛举,展开广泛对话交流。全面聚焦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形成了一批新成果。

  历届论坛拓展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政商学界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200余项,推动能源、金融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安成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西安成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20年积淀启新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恰逢欧亚经济论坛创办20年。本届论坛议题更聚焦,内容设置和办会机制更创新,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彰显“高端、特色、务实”的鲜明定位。

  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委员、论坛副秘书长、西安市政府副市长牛恺介绍,本届论坛将紧紧围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重要成果,总体框架设置为“1+5+3+1”的论坛举办模式,设置产能合作、规则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创新、协同治理五大论坛板块13场分会;举办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报告发布3项活动,建立论坛智库合作机制。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将凸显“三个新”特点,多维度赋能可持续发展:一是承载新使命,致力于落实国家总体外交布局,助力打造欧亚地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二是聚焦新合作,围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三个“联通”部署和《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通过13场分会搭建高能级开放交流平台;三是谋划新成果,推动国际友城数字经济联盟启动、中吉地学合作中心揭牌,发布《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白皮书。

西安奥体中心。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西安奥体中心。2025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供图

  20年诚心致共赢

  从“会”到“实”,西安的城市“骨架”在拉伸,“胸怀”在开放。

  如今,西安在对外往来的通道、渠道、沟通机制上,形成了成熟、立体、多元的合作体系。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等现代化会展设施拔地而起;地铁线路贯通会展核心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联通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4个航点,实现了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

  中欧班列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2025年上半年,西安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达1243.4 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54.1%。西安的通道枢纽优势持续释放,为后续更多项目的合作奠定基础。

8月13日,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杨玥摄

8月13日,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杨玥摄

  20年共襄盛举,为一座城蕴藏发展“养料”,西安产业“筋强骨健”。航空航天产业全链蓄势“飞天”,“秦创原”创新生态加速扩容,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在大唐不夜城,水舞光影中,国内外游客与“长安”对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顶级峰会、万人年会等盛会,为经贸、人文交流提供了世界级舞台。

  区位、交通、政策、人文与机会优势,让西安和欧亚经济论坛共生共荣。

  从驼铃声响,到“会”通天下,古都“钟声”响彻四海,天涯比邻多是知己!西安以秋韵入笔,描绘“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未来。(王丽)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