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块屏幕实时显示着井下作业画面,工作人员在环岛式排列的计算机前监控监测矿井数据。这是百人千万吨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的日常工作画面。
9月19日,“人大代表走进神东——看生态文明建设”团队一踏入大柳塔煤矿的区域生产控制指挥中心,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
大柳塔煤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井工煤矿,年生产能力3300万吨,煤层为容易自燃煤层,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赋存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开采。
“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生产理念,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大柳塔煤矿分类施策,提高智能化建设水平,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生产。”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党委副书记祁阳说。
此外,大柳塔煤矿搭建起万兆生产环网,建立标准数据机房,建设监测大井数据点位31443个、活井数据点位30373个,涵盖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生产系统,实现各生产系统数据集中显示、监测存储,设备远程控制、智能报警以及故障辅助分析等,为矿井的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这是地面‘太空舱’远程控制中心,是高级智能化综采生产的主要设备。”大柳塔煤矿智能运维队数据运维班班长王志强指着一个半球形舱体介绍,“‘太空舱’综采六队创新实施‘2+2+1’模式,即地面2名操作工在舱内进行生产,井下2名检修工负责日常巡查,1名带班管理人员。”
记者了解到,“太空舱”大屏显示综采设备的实时数据,反映着矿压、工作面采高、液压支架姿态等。操作人员坐在“太空舱”内,就能对矿井现场一目了然。
“割煤、支架推进能依据机器人提供的‘透明化煤炭情况图’自动作业,操作人员只需在地质发生变化时,根据监控画面远程干预采煤机、支架即可完成作业。”王志强说,传统一个综采工作面需要10余人值守井下才能完成作业,“太空舱”的使用仅需2人下井,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驱车驶入神东煤炭集团的上湾煤矿井下,煤海里的“钢铁巨兽”令人瞠目——全国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设备,可实现每小时产煤3000吨。
“被称为煤海‘擎天柱’的液压支架为我们筑起了安全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可以勇往直前,一路开采。”上湾煤矿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刘建宇介绍。
上湾煤矿在智能矿山建设上提速加力,建成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5G煤矿企业定制专网;研发推广锚杆支护机器人、喷浆机器人等16类机器人,取消固定岗位人员50余个,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职工安全。
“走进上湾煤矿,仿佛走进一座‘地下智慧城’。采煤机自动割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设备数据实时上传等一系列智能化作业让人惊叹。昔日‘苦脏累险’的采煤作业,被高效、洁净、安全的智能系统重构。每一位在井下奋斗的作业者,他们是能源保供的脊梁,希望先进技术能够持续为一线人员赋能,守护他们平安!”省人大代表、榆林市榆阳区溪谷粮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龙说。(群众新闻记者 苏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