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些大学生返乡,为村里带来了很多新点子、新模式、新活力,效率高了,村上的事办起来更方便了!”在陕西省黄陵县隆坊镇,党委副书记王永强对返乡大学生带来的变化感受深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发展潜力正在加速释放,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城市青年加入返乡就业创业大军,推动一批乡村新业态、新技术、新生产生活场景不断涌现。在隆坊镇,7名返乡大学生进入村干部队伍后,电商直播带货让农产品“飞”得更快,无人机植保让农田管理效率倍增,垃圾分类、绿色婚俗等新风尚悄然兴起;在线表格替代传统公示栏,村务公开更透明;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一系列新的变化正在村子上演,短短数月,乡村产业发展、移风易俗、治理效率、文化活力“新”意盎然。
隆坊镇大景照
隆坊镇的蝶变,是黄陵县以人才振兴为引擎,锚定“缓解本土大学生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村群众家庭负担、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切入点,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黄陵这片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归巢雁”,正带着新理念、新资源、新干劲,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五月,黄陵县出台《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从就业补贴、创业奖补、创新扶持三大方面,通过13项28条“真金白银”政策,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体系,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指导、动态评估与反馈迭代机制,政策精准滴灌,让返乡大学生从“生力军”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按照新政策提交资料后,很快就享受到了本科大学生每月2000元的学历补助,干劲更足了!”早在2023年3月就选入隆坊镇古路村村委会的陈曦是政策较早的受益者之一。截至目前,全县像她这样回乡就业创业的就有38名,同时,还有百余名在外大学生表达了回乡意向,“人才归巢、产业兴旺、乡村蝶变”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乡村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的活力不断注入。“随着更多‘小伙伴’的加入,年轻的村干部在老人手的带领下,会有更多的新作为,同时村上工作和村民工作有它的特性,保持耐心十分重要。”谈及对新“入伙”村干部的建议时,陈曦的话透着实干劲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显得至关重要,他们为农村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黄陵县桥山街道道南村由传统窑洞改造的特色农家乐里,有人在品尝地道农家饭,有人在品着咖啡,有人穿着汉服在小院水车旁拍照打卡……这个由90后青年张成打造的小院刚营业不久就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毕业于西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有新媒体营销策划、短视频及农产品直播带货经验的他,在村党支部书记宣讲家乡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创新政策时,毅然决定回归家乡,成了扎根乡土的“新农人”。
返乡大学生张成打造的创食侠拾光小院
除了融合生态养殖与黄帝文化的农家乐外,张成还依托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直播经验,建起了自己的苹果基地。其打造的300余亩的高标准“五新”果园,品种以秦脆为主,采用矮化密植栽种模式,配备先进格架防雹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果园专用机械等等,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我就是吃家乡苹果长大的,也是靠苹果养大的,现在借助好政策和自己的好点子,让乡党们的钱包更鼓。”张成说。
“五新”果园建设项目照片
如今,在距离道南村不远的“河畔星野”露营基地、中药材加工和养生茶研发项目、田园综合体项目等返乡大学生的诸多项目,正在燃起燎原之火,不断让乡村价值实现无限可能。
“我们通过‘资金池+服务池’双核驱动,破解大学生返乡‘不敢干、不会干、干不成’的痛点。”黄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清喜介绍,“政府搭台+部门服务+镇村帮带”的服务池,叠加“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的资金池,形成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可持续模式,让“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循环持续转动。
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一批批有情怀、懂经营、善管理、各有所长的“归巢雁”将释放“雁阵效应”。未来,随着更多在外优秀人才的陆续反哺,黄陵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必将源源不断地注入,让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振兴图景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