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丝路起点上的馆藏智慧!陕西七所高校带你探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丝路起点上的馆藏智慧!陕西七所高校带你探秘→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2025-05-18 15:16

  今天,

  2025年5月18日,

  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匙,

  叩响器物与人文交织的时代共振。

  高校博物馆里藏着怎样的“大学之道”?

  是典籍文物里流淌的文明传承脉络,

  是科创模型中跃动的求知探索星火,

  是多元馆藏间传递的生动育人哲思……

  今天,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项目组

  @中国大学生在线

  @西安交通大学

  携手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西北大学,

  共同开启三秦大地

  高校博物馆的联动篇章。

  让我们一起探秘

  丝路起点上的馆藏智慧,

  看千年文明

  在青春磁场里的璀璨光谱!

  丝路起点上的馆藏智慧

  ——“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七校联动特辑

  从周秦汉唐曙光到西部大开发新章,

  七座高校博物馆如文明密钥,

  在丝路起点解码三秦底蕴。

  在西安交通大学,

  寻访西迁精神铸就的青春丰碑;

  在西北工业大学,

  探秘空天重器蕴藏的尖端密码;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破译稼穑文明传承的金色基因;

  在陕西师范大学,

  品读典籍长河里的师道薪火;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破译电磁频谱编织的未来信号;

  在长安大学,

  解码山河经纬的脉络与未来交通的智途;

  在西北大学,

  拼接文明碎片里的时光图谱。

  看!

  历史脉搏在文物纹路里震颤,

  育人星火在展品光影中燎原。

  这里不仅是凝固时光的课堂,

  更是启智润心的大学里的“大学”。

  让我们跟随七把文明密钥,

  探寻背后的时代回响,

  领悟生动的育人哲思,

  汲取前行的源源动力。

  西安交通大学

  交大西迁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

  建成时间:2018年12月11日

  建设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委、西安市政府共建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21年,西迁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交大西迁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760平方米,共4层,馆内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展馆溯源南洋、致敬西迁、向西而歌,展出照片、实物等共2200余件,讲述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知识分子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

  交大西迁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等32个基地(教学点),年均参观人次20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参观线上博物馆

  西北工业大学

  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

  建成时间:部分建设完成

  建设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将建设成为一座集三航科技(航空、航天、航海)为一体、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的特色博物馆,旨在支持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并打造服务社会国防教育和科普教育阵地。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博物馆)由室外展场和室内展馆组成。室外展场约6万平方米,为三航整机展区,展示历代各型代表性三航装备,并打造“20”飞机专区;室内展馆1.2万平方米,建设航空、航天、航海主题展馆和无人机、发动机专题展馆,艺术厅以科技艺术为主题,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开展艺术展览。

  2024年完成室外展场一期建设,展出17型三航整机装备,包括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东风二号导弹等,运20飞机成为室外展场的“明星”展品。

  2023年至今,艺术厅先后举办“时空探索——西北工业大学2023(西安)当代艺术邀请展”“御风行——三航科技油画展”“山水之间——朱鹮摄影展”等专题展览。

  目前正在按照“以实物展示三航科技演进史”的设计思想推进展馆建设。馆藏5471组8720件三航类科技藏品。包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中国最早的风洞,东方红1号、东方红2号备份星,东风1号、东风二号导弹,U-2高空侦察机等飞机残骸,以及水下无人航行器等。

  2024年暑假对外开放期间,接待社会观众40余万人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昆虫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建成时间:1987年6月

  建设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8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植物保护学院丰富的昆虫标本资源,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来杨凌视察昆虫博物馆,要求进一步搞好昆虫博物馆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新建成的昆虫博物馆,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分为“昆虫生命厅”“昆虫家族厅”“昆虫与人类厅”“昆虫学家周尧教授厅”“昆虫文化厅”等五部分,展出标本超过10000多件,馆藏有一级保护动物标本以及许多国内外珍稀昆虫标本,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昆虫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参观者提供咨询、科普讲座、夏令营、现场教学,以及亲自操作实验等服务,在农业科普教育活动中发挥了宣传示范作用,受到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建成时间:2017年11月1日

   建设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7000平方米,内设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历史文化馆四个展厅,展藏近万件。

  教育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立德树人、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初心,集教育、研究、收藏、保护和展示功能于一体,在发挥育人功能、展示学校文化底蕴和品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博物馆组织开展了系列时代主题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育人成效突出的展览,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先后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建成时间:2017年10月27日

  建设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位于西电南校区,是一座综合性电子科技类博物馆,分为序厅、通信厅、雷达厅等八个部分,室内展区面积1600平方米,室外展区面积800平方米。馆藏苏制P-407超短波电台、雷达信号处理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演示装置等5000余件藏品。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高端电子装备的发展脉络,全面回顾了我党我军电子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为中国高端电子装备事业作出的贡献,弘扬了一代代电子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探索创新的崇高精神。

  2021年6月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2022年1月加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2022年5月被认定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面向师生校友、中小学生构建“红色基因+电子信息+场馆育人”三位一体育人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信息报国精神,培育创新人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线上博物馆

  长安大学

  公路交通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长安大学北校区

  建成时间:2011年

  建设单位: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公路、汽车和智能交通与工程机械三个展厅,展陈内容从公路交通基础建设、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到运输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发展,通过建立起一套有效、完整、严密的公路交通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展示特色重点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卓越成果,突出高等教育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向社会广泛传播公路交通科技文化知识。

  博物馆以全国科技活动周、世界博物馆日等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双线发展思路,举办“交通改变世界,智能引领未来”“解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等系列特色活动,打造博物馆育人经典文化品牌,先后获批科技部及交通运输部首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线上博物馆

  西北大学

  博物馆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太白校区

  建成时间:2011年4月22日

  建设单位: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教育资源建立的集人文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历史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文物、标本、化石等各类藏品20000余件,已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充分发挥着西北大学百年薪火相传下的学科特色和藏品优势,突出“文明之光”主题,将“科技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人类文明”进行独具匠心的展示,让观众于咫尺间,得以窥探亿万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奇观,欣赏万千林壑深处绚烂多姿的物种繁衍画卷,触摸千百代华夏腹地史诗般的文明创造菁华,追寻百余载郁郁学府薪火承传的艰苦奋斗历程。

  目前,博物馆下设校史馆、地球馆、生物馆、丝绸之路考古馆、历史馆、贾平凹文学馆等6个常设分馆,丝绸之路遗珍馆、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岳钰佛教美术馆等3个专题陈列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线上博物馆

  当历史积淀感应时代脉搏,

  馆藏智慧便漾起新光。

  这是学府献给文明的诗行,

  亦是时代赠予历史的回响。

  定制文创,互动有礼

  国际博物馆日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项目组

  中国大学生在线

  西安交通大学

  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西北大学,

  为大家准备了

  “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七校联动

  定制版精美明信片

  参与方式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评论区留言,

  讲述“你与博物馆的故事”,

  一件触动你的藏品、

  一座推荐的博物馆、

  一次难忘的参观感受、

  一份关于博物馆的小奇思……

  截止2025年5月22日中午12:00

  留言点赞数前20名的粉丝,

  可获得“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七校联动

  定制版明信片一套(共10张)!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项目组

  中国大学生在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大学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焦晶 刘佳蕊 张可盈

  版尾设计 / X工作室 方柯淳

  责任编辑 / 徐琛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