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站里的“解忧”老谭:帮遗失物品“回家”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袁晴]

西安站里的“解忧”老谭:帮遗失物品“回家”

来源:新华网2025-05-04 08:50

24小时热图
  • 河北卢龙:“甘薯之乡”播种忙

  • 西安古城墙吸引游人

  • 西渝高铁康渝段刘家坝隧道贯通

  • 老牛湾引客来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

  5月2日,谭仲元在位于西安站南广场的遗失物品招领处整理旅客遗失物品。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在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谭仲元对一件旅客遗失背包进行入库处理。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谭仲元(左)在西安站候车大厅服务台与同事交接旅客遗失物品。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谭仲元使用行李车运输旅客遗失物品。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在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谭仲元整理旅客遗失的水杯。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谭仲元对当日旅客遗失的身份证件进行登记。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谭仲元推着行李车穿行在西安站候车大厅。一些旅客遗失物品体积较大,行李车成为谭仲元的常备工具。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谭仲元(中)在西安站进站安检口交接旅客遗失的证件。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5月2日,在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两名前来领取遗失物品的旅客与谭仲元(左)交流。

  从一把钥匙、一包零食到手机、电脑、拉杆箱……走进西安站遗失物品招领处库管区,千余件各样物品整齐归类码放,等候失主的认领。遗失物品招领处工作人员谭仲元,今年56岁,作为一名“老铁路”,节假日坚守岗位是他的常态。“五一”小长假期间,老谭每天往返于站台、候车大厅、安检口等场所收集旅客遗失物品,日均步行超过两万步。

  失物招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登记、归类、寻找失主、沟通归还方式……为了让遗失物品尽快回家,老谭平均每天接打近百个电话。“只要能物归原主为旅客解忧,我们就打心底里高兴!”谭仲元说。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