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足球与渭南的“双向奔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足球与渭南的“双向奔赴”

来源:渭南宣传2025-03-28 11:12

  2月25日,陕西联合月亮泊足球俱乐部官宣:中甲新赛季,“西北狼”将继续以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为主场!这支去年递补冲甲的劲旅,经过多场次比赛的磨合,终于决定在渭河之畔继续深耕。

  渭南,这座被誉为“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中国足球联赛炙手可热的足球坐标。当“西北狼”的图腾与渭南的城市肌理深度交融,一场关于体育、经济与城市文明的蜕变正在渭水之滨悄然上演。

  (一)

 

  2024赛季初,陕西联合临时将主场迁至渭南。彼时,外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一次“过渡性安排”。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渭南市体育中心这座跨度258米的“西北第一跨”,在赛季末化身中乙联赛的“圆梦工厂”,以32000个座席的恢弘气势、便利的交通网络和热情的球迷氛围,成为球队的“福地”。

  数据显示,2024赛季渭南主场吸引超30万人次观赛,单场最高上座率达2.8万人,创下中乙联赛纪录。赛季末,俱乐部高层坦言:“渭南的诚意和专业,让我们看到了长期合作的可能。”

  即将到来的3月30日,这座经过全国十四运会淬炼的钢铁场馆,正以“工业硬核+人文温度”的双重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见证陕西联合月亮泊的中甲首秀,届时将迎战定南赣联足球队。这场中甲新军与南方劲旅的巅峰对决,不仅是战术与激情的激烈碰撞,更是检验渭南“赛事经济”成色的重要一役。当哨声再次响起,钢桁架勾勒的天际线与看台上翻涌的TIFO交相辉映,万人齐唱的秦歌助威声穿透云层,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滚烫的心跳。

  这场主场揭幕战,恰是渭南“赛事经济”战略的集中展演。这些年,渭南以举办全国十四运会部分赛事、筹办陕西省十八运会为契机,创新构建起“顶级赛事引领+全民健身筑基”发展体系。从WCBA女篮联赛的巾帼豪情,到“丝绸之路·华山杯”国际足球邀请赛的绿茵狂飙;从中冠足球总决赛的群雄逐鹿,到武林功夫大会的侠影翻飞;更有“村BA”、马拉松、群众足球联赛、广场舞大赛等点燃的全民运动热潮,年均举办赛事超900场,吸引200万人次参与。

  体育赛事如同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带动文旅融合的诗意栖居、商务洽谈的机遇涌动。去年,“赛事经济”直接拉动消费10.15亿元,让古老的关中大地焕发出“体育+”的无限可能……

  (二)

  陕西联合月亮泊与渭南的“联姻”,始于偶然的场馆借用,成于对体育价值的深刻共识。当足球激情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整个渭南进入了“足球时刻”。

  在渭南,足球不再是22人的竞技游戏,它化作一剂“城市催化剂”,撕掉了“赛事即门票”的陈旧标签 。比如,联合大集。体育场东广场的“联合大集”悄然成型——老字号郭楠烤肉摊日销3000串创收新高,烤肉的烟火气与球迷的助威声交织,俱乐部球员与市民玩起街头射门游戏,文创雪糕印着“西北狼”LOGO热销一空,就连周边便利店都紧急增设球衣熨烫服务,俨然成了渭南人的“第二会客厅”。 比如,渭味集市。上万名球迷把渭南“舌尖上的城市记忆”搬到了足球赛场边,大荔冬枣带着晨露的鲜甜,富平柿饼裹着霜糖的甘香,潼关肉夹馍浸润着油泼辣子的醇厚,让球迷在助威呐喊中品味“渭南味道”。 比如,旅游延伸。足球带来蝴蝶效应,消费热潮更蔓延至城市肌理,外地球迷持球票可享旅游优惠,渭南文旅借势推出多个主题套餐引爆旅游市场,比赛日酒店预订量激增,让球迷尽情享受渭南风光,大脑里存满渭南记忆。 比如,文化解构。新媒体平台上关于“#陕西联合月亮泊”“#渭南”的话题流量,网友戏称:“去渭南看球等于补修关中文化必修课”。中小学生临摹联合TIFO设计图,非遗传承人将皮影戏植入中场秀,最具符号意义的是,某游客在社交媒体晒出“时辰包子加油包”并配文:“在渭南,碳水之都的胃和足球之城的心总有一个在沸腾”。

  渭南以“全周期护航”理念为陕西联合月亮泊打造职业化运营生态,把球迷体验感放在首位。比如,硬件支撑。投资1.2亿元,完成体育中心智慧化改造,配备球员专属更衣室、VAR裁判室及地暖系统,使场馆达到中甲联赛A级标准。比如,暖心服务。打造“赛事+城市服务”模式,开行“球迷专列”,将绿皮车厢化作移动的“球迷狂欢现场”,定制公交接驳专线,实现“从家门口到球场边”无缝衔接。去年,中乙联赛陕西联合主场比赛期间,渭南市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在比赛日全天免费向球迷开放,覆盖约5000个车位,实现“惠民观赛”与“城市管理”的双赢。比如,政策扶持。出台《促进赛事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统筹6部门创新推出“赛事+”融合发展模式,放大“金牌球市”效应。文旅部门将球队主场比赛纳入“渭南文旅一卡通”体系,持赛季套票可全年免费游览全市14个A级景区,实现“踢一场球,带火一座城”的协同效应。

  (三)

  作为一座因足球而沸腾的城市,渭南将体育活力注入城市发展血脉,重塑渭南的筋骨与形象。

  打造西北狼的“第二故乡”。升级渭南市体育中心硬件设施,完善训练基地配套功能,优化球员生活服务,继续以“主场标准”为陕西联合月亮泊足球队打造最温暖的港湾,让球队安心扎根。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解决球队运营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赛事组织、后勤保障、市场开发无缝衔接。打造“球迷服务生态圈”,推出球迷专属文旅优惠、交通接驳专线,并建立球迷互动平台,增强归属感。

  解码“赛事流量”的运营规则。用赛事“流量密码”构建“赛事+文旅+农业+教育”等全链条生态,让看球不只是看球。比如,设计“足球+红色旅游”“足球+生态研学”等精品线路,串联华山、司马迁祠、潼关古城等景点,推出赛事主题民宿、“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活动吸引游客。借助赛事平台推广“临渭葡萄”“白水苹果”“澄城樱桃”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赛事农产品展销周”,推动农特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并向常态化、品牌化升级。

  内外兼修绘就幸福渭南画卷。以陕西省十八运会为支点,撬动一场“体育基因”与“城市更新”的化学反应,加速城市品质与市民素质双提升。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更宜居更有品位。依托渭河生态运动公园、车雷公园足球场等公共设施,举办“市民足球联赛”“万人健步走”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运动、人人共享健康”氛围,让体育成为渭南人幸福感的“里子”。

  “我们没指望靠足球‘一夜暴富’,但它确实让渭南人走路都带风了!”渭南市体育局一工作人员的调侃,道出了渭南人的心声:当足球遇见渭南,不仅仅是绿茵场上的激情碰撞,更是一座城市破茧重生的铿锵宣言!

  3月30日,让我们相约渭南市体育中心,一起揭开陕西联合月亮泊足球队15场主场比赛的序幕,共同见证属于这座城市的足球荣耀时刻!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卫轩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