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小山村”变形记

来源:农民日报2025-02-27 18:52

  不久前,记者走在陕西省旬阳市仁河口镇水泉坪村田间,千亩油菜长势正旺。干净整洁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农舍,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次第展开。

  “快请里面坐。”张圆圆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一边介绍,“去年回乡经营网红小院,依托开门见景的优势,提供烧烤、茶艺、咖啡、室外电影、K歌等服务,生意火热,还通过抖音直播推介农特产品,当起了家乡的推介官。”

  在整个村庄,很多民宿像网红小院一样火热。水泉坪作为藏在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为何能从“偏僻小村”变为“旅游名村”,吸引大量游客从城里往山里跑,让年轻人从外出就业到返乡创业,走上致富路?

  独特地貌,打造不一样的看点

  水泉坪一直被称为“现代版世外桃源”,沿着陡峭的崩云峡谷走上来,一片千亩稻田映入眼帘,使人豁然开朗。

  “16年前,在农村还没听谁说发展旅游。但每年都有外地人来玩,说水泉坪有特色。”水泉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炎贵回忆起当年,种地是村里唯一的生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时,大量年轻人开始外出务工,土地撂荒闲置,村庄的未来在哪里?“现在回看当年的我们,就像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李炎贵调侃道。

  好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产业和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2015年,仁河口镇将桥上、水泉坪、王莽山3村协同布局,一体化发展,打造特色景区。2018年4月,崩云峡谷建成,水泉坪景区正式开门迎客,开园当天游客超过3000人次,被游客赞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游客来了,给游客看什么呢?“乡村旅游的初衷就是要让城里人看乡村特色,用农作物演绎乡村之美。”仁河口镇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纪宏松说。

  “稻油轮作”让水泉坪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看点,春看油菜花海、夏看稻苗碧波、秋看金黄稻浪、冬看白雪皑皑,四季皆景。

  “初期的花海可没现在这么美。”李炎贵讲述起缘由。油菜厌水,稻谷收割结束后,需及时排水,因地势不平坦,部分地块排水耗费人工,种植成本高,农户不愿耕种,严重影响整体花海风貌。为了“一块田”也不落下,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最后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

  历经长期探索,水泉坪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景区+农户”思路,对油菜种苗、稻谷秧苗种植方式、距离、时节进行明确规定,引进无人机开展田间管护。“整体风貌提升,收种操作便捷,收成几乎翻了一番,特别是机械化收割,省时省钱又省力。”李炎贵说。

  如今,还打造出稻田画、茶山步道、荷花塘等景观,挖掘出王莽山云海、猩猩问天岩画等。

  业态丰富,不卖门票“卖服务”

  嗡嗡……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一辆载满游客的稻田小火车缓缓驶来。纪宏松介绍,这是去年景区新上的一个服务项目。

  水泉坪作为一个开放型景区,如何打破传统景区“卖门票”的运营方式,让“流量”变“留量”,带动百姓致富?

  “之前我们一直面临一个困境,一辆辆旅游大巴载着游客早上来、下午走,游客自备食物和水,单纯来看景。”李炎贵说,因缺乏旅游业态,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村集体每年还要花费一大笔钱用于聘请工作人员,维护景区运营。

  为让游客留下来,仁河口镇按照“党支部引领+集体搭台+农户参与+企业唱戏”的思路,先后打造了西湾露营地、陌上花栖、岩洞酒吧、茶山步道、稻田小火车、特色小院等旅游业态,确保每一位游客玩在这里、乐在这里。

  游客多了,年轻人也从外出务工变为返乡创业。

  “我们提供住宿、餐饮、篝火、音乐晚会、卡拉OK、台球、茶吧、农特产品代售等服务。去年,接待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西湾露营地负责人袁达玉介绍。

  “通过‘以奖代补’,动员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将农房改为客房,农具成了研学‘教材’,让小院依托一壶茶、一顿饭、一间客房将游客留下来。”纪宏松谈道。稻田居、桃花源、品木农舍、香樟小院等一批特色民宿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受游客欢迎。

  不仅如此,仁河口镇还拓宽思路,探索出“庭院+养殖”“庭院+种植”等模式,让人人有事干、有钱挣。桥上村村民翟顺介绍,从在外就业到返乡养鸡,将自家闲置的土地、林地整合起来,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并与景区内的民宿、农家乐签订购销合同,现在每年收入都能超过20万元。

  富硒大米、菜籽油、香蒿面、魔芋米线、豆腐乳、土鸡、土鸡蛋、干菜等农特产品已成为游客返程必带的伴手礼。

  深挖文脉,让乡村更加鲜活

  水泉坪有王莽追刘秀的西汉历史文化、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文化、传统农业的农耕文化,如何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

  “我们以农耕文化为主,红色、历史文化为辅,通过水泉坪省级研学基地、村史馆、乡村美术馆等载体,讲好水泉坪故事,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水泉坪。”镇党委副书记熊贤燚说。

  走进村史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都记录着感人的故事。“这个外表斑驳的铜茶罐,承载着军民‘鱼水情’。”桥上村村民郭永清对游客讲解。当年郭永清丈夫的奶奶看见一名红军小战士赤脚赶路,双脚都磨破了,心生怜惜,便连夜用家里的破布条打了两双布绺草鞋送给小战士,小战士将自己烧水用的铜茶罐送给了老人家,才肯收下草鞋。

  赵长江是红三军的一名战士,曾带领群众在水泉坪建立了陕南第一个苏维埃乡政府,后被叛徒杀害,长眠在桥上村的肖家沟。当地百姓自发给赵长江烈士修建了墓园。“赵长江红军墓是陕西省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各单位组织党员前来祭奠,缅怀革命先辈。”仁河口镇组织委员冯雪萍说。

  2022年,水泉坪获批旬阳市首个省级研学基地。“将课堂搬进农田,对稻谷育种、培苗、插秧等全流程讲授,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学习农业知识。还指导孩子们利用五谷杂粮做手工画,提升动手能力。”袁达玉说。

  一场场精彩的文化活动也让水泉坪不断“圈粉”。“我们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的思路,悉心策划各类精彩文艺活动。”熊贤燚介绍,不定期开展公益电影、皮影戏等活动,还定期举办油菜花节、插秧节、音乐节、荣耀乡情·未来种子计划等活动。

  “我们依托水泉坪AAAA景区创建,将持续从优化规划着眼、丰富业态入手,突出特色优势,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让旅游服务业成为仁河口镇的主导产业。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把仁河口镇打造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乡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周边城市居民的后花园。让游客乐在仁河口、忆在水泉坪,让景区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仁河口镇党委书记刘忠涛说。(龚德波 尤生银)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5000多款产品亮相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 探寻辽上京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