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市碑林区:“新”“心”相应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市碑林区:“新”“心”相应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来源:文旅中国2025-01-27 21:54

  漫步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大街小巷,如同游走在一幅流动的画卷中,文化底蕴及现代时尚扑面而来。伴随着春节到来的脚步,“西安年·乐碑林”主题系列活动在碑林区活力绽放,也让市民和游客在喜庆氛围中,更好感悟“人文碑林”的强大魅力。

  近年来,作为西安市核心城区,碑林区以“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文碑林”和“古都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作为品质升级的主攻方向,让古城西安的文化封面更加耀眼。

  以文润人,新空间激发优服务

  “手写春联承载着浓厚的年味,刚才老师专门为我写了一副极为贴合心意的春联,能把满满的福气带回家,很开心。”春节前夕,在建国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出门采购的陈女士遇见碑林区“金蛇献瑞 福聚碑林”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在此举办,不但获赠红彤彤的春联及“福”字,还意犹未尽地在老菜场市井天台免费观看了非遗表演,参与了互动游戏。

  2024年12月,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作为陕西的唯一代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荣获2024城市新一线街区案例奖项。在碑林区,像老菜场一样的新空间不断涌现,成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载体。

  “我们将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融入特色街区、老牌商圈、老厂房更新等,加快老城区提档升级。德福巷街区风貌与店铺个性化改造显著,重新翻红登顶同城热搜;九部坊音乐街区以红砖建筑为特色,以‘美食、音乐、人文’为核心,成为镶嵌在繁华都市中慢节奏的代表性街区。”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化科科长艾晶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凭借“颜值+内涵”“传承+创新”,让市民群众获得触手可及的高品质文化生活。

  近年来,碑林区持续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全覆盖,与银行、学校、企业、部队等合作,建成具有碑林特色的高质量、复合型的“碑林书斋”11家,已形成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遍布社区的“一公里文化圈”。

  “作为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碑林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三馆一中心”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着手搬迁工作。正式投用后,碑林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将成为有特点、有品质、有影响的碑林文化新标志,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的新期待。”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技赋能,新体验带来新品质

  “人心稳固业绩长,薪水攀升生活美”“技艺精湛工钱涨,勤劳致富开新年”……近日,市民小李忙着把这些特色对联分享给同事们,只因她在“事业”选项后的关键词栏目输入了“涨工资”三个字,一大批有趣的春联就这样生成了。

  以墨香辞旧岁,用创意迎新春。为了让蛇年新春更具浓浓年味和满满仪式感,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为市民游客“定制”的“AI书联 墨香碑林”活动上线以来,将传统春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备受好评。“只要轻点手机,AI便能依据碑林丰富的书法字体库,生成具有欣赏价值新春对联,并将这份带着厚重感与科技感的祝福分享出去,特别有意思。”市民陈梓江这样评价。

  据悉, 2024年初,碑林区聚焦数字文旅新赛道,率先出台了《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鼓励加快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支持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新场景,推动形成“3668”数字文旅产品体系。即以旗众文化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文旅3大聚集区域;以“古筑风华卷”文化长卷为代表的6大AI新产品;以西安事变纪念馆数字魔方墙为代表的6个数字新场景;以全景碑林数字展厅为代表的8大线上体验项目,让群众感受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数字赋能文旅,创新引领未来”,推动数字赋能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典范区建设。

  以科技为翼,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碑林区各文旅单位借此推动服务品质跃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丰富多元、高效贴心的文化体验。“我们计划在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以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平台为主,发布群众文化活动、非遗活动、公益课等信息,进一步完善文化馆数字资源库。” 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说。

  以合促进,新合作擘画新格局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非遗有着边界延伸的融合价值,充分提炼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对于传承人群,还是广大群众,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制作花馍,大家加深了对非遗的认知,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之情,更感受到节日的喜悦。”近日,“岁首花馍绮梦缘,匠心搓捻乐陶然”花馍体验活动在碑林区文化馆举办,19组家庭受邀走进文化馆,共同感受传统花馍制作的独特魅力。此外,由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共青团碑林区委、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主办的“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碑林非遗新春集市活动,将精美的漆扇制作、造型质朴安塞剪纸、古朴典雅的锦灰堆书法、色彩鲜艳的马勺脸谱带进校园,让师生们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碑林区文旅系统近年来不断携手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推进文脉传承、绽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色彩。比如,在非遗方面,凝聚高校智慧,与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合作打造10余种非遗文创IP;汇聚中小学力量,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打造“老手艺·小工匠”“小小非遗传承人”等非遗品牌活动;与文化街区、人文景区、商业街区联合举办非遗市集、游园会等20余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依托碑林博物馆,举办“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等高品质文化活动;依托各大商圈,打造“公共文化+”阳台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联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展“非遗文创 微缩博物馆”主题展览。同时,在SKP、合生汇、王府井、中贸广场等多家商业综合体,举办文化展演和乐队驻唱活动,打造文商旅融合复合空间,推动高品质文旅融合集聚区建设。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好的职责。2025年,全区文旅系统要自觉强化责任担当,集中精力、财力、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把碑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创新实践,转化为发展胜势,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徐琳表示。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