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市碑林区:“新”“心”相应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市碑林区:“新”“心”相应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

来源:文旅中国2025-01-27 21:54

  漫步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大街小巷,如同游走在一幅流动的画卷中,文化底蕴及现代时尚扑面而来。伴随着春节到来的脚步,“西安年·乐碑林”主题系列活动在碑林区活力绽放,也让市民和游客在喜庆氛围中,更好感悟“人文碑林”的强大魅力。

  近年来,作为西安市核心城区,碑林区以“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文碑林”和“古都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作为品质升级的主攻方向,让古城西安的文化封面更加耀眼。

  以文润人,新空间激发优服务

  “手写春联承载着浓厚的年味,刚才老师专门为我写了一副极为贴合心意的春联,能把满满的福气带回家,很开心。”春节前夕,在建国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出门采购的陈女士遇见碑林区“金蛇献瑞 福聚碑林”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在此举办,不但获赠红彤彤的春联及“福”字,还意犹未尽地在老菜场市井天台免费观看了非遗表演,参与了互动游戏。

  2024年12月,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作为陕西的唯一代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荣获2024城市新一线街区案例奖项。在碑林区,像老菜场一样的新空间不断涌现,成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载体。

  “我们将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融入特色街区、老牌商圈、老厂房更新等,加快老城区提档升级。德福巷街区风貌与店铺个性化改造显著,重新翻红登顶同城热搜;九部坊音乐街区以红砖建筑为特色,以‘美食、音乐、人文’为核心,成为镶嵌在繁华都市中慢节奏的代表性街区。”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化科科长艾晶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凭借“颜值+内涵”“传承+创新”,让市民群众获得触手可及的高品质文化生活。

  近年来,碑林区持续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了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全覆盖,与银行、学校、企业、部队等合作,建成具有碑林特色的高质量、复合型的“碑林书斋”11家,已形成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遍布社区的“一公里文化圈”。

  “作为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碑林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三馆一中心”项目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着手搬迁工作。正式投用后,碑林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将成为有特点、有品质、有影响的碑林文化新标志,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的新期待。”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技赋能,新体验带来新品质

  “人心稳固业绩长,薪水攀升生活美”“技艺精湛工钱涨,勤劳致富开新年”……近日,市民小李忙着把这些特色对联分享给同事们,只因她在“事业”选项后的关键词栏目输入了“涨工资”三个字,一大批有趣的春联就这样生成了。

  以墨香辞旧岁,用创意迎新春。为了让蛇年新春更具浓浓年味和满满仪式感,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为市民游客“定制”的“AI书联 墨香碑林”活动上线以来,将传统春联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备受好评。“只要轻点手机,AI便能依据碑林丰富的书法字体库,生成具有欣赏价值新春对联,并将这份带着厚重感与科技感的祝福分享出去,特别有意思。”市民陈梓江这样评价。

  据悉, 2024年初,碑林区聚焦数字文旅新赛道,率先出台了《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鼓励加快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支持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新场景,推动形成“3668”数字文旅产品体系。即以旗众文化科技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文旅3大聚集区域;以“古筑风华卷”文化长卷为代表的6大AI新产品;以西安事变纪念馆数字魔方墙为代表的6个数字新场景;以全景碑林数字展厅为代表的8大线上体验项目,让群众感受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数字赋能文旅,创新引领未来”,推动数字赋能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典范区建设。

  以科技为翼,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碑林区各文旅单位借此推动服务品质跃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丰富多元、高效贴心的文化体验。“我们计划在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以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平台为主,发布群众文化活动、非遗活动、公益课等信息,进一步完善文化馆数字资源库。” 碑林区文化馆馆长王敏说。

  以合促进,新合作擘画新格局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非遗有着边界延伸的融合价值,充分提炼并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论对于传承人群,还是广大群众,都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制作花馍,大家加深了对非遗的认知,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之情,更感受到节日的喜悦。”近日,“岁首花馍绮梦缘,匠心搓捻乐陶然”花馍体验活动在碑林区文化馆举办,19组家庭受邀走进文化馆,共同感受传统花馍制作的独特魅力。此外,由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共青团碑林区委、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主办的“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碑林非遗新春集市活动,将精美的漆扇制作、造型质朴安塞剪纸、古朴典雅的锦灰堆书法、色彩鲜艳的马勺脸谱带进校园,让师生们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碑林区文旅系统近年来不断携手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推进文脉传承、绽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色彩。比如,在非遗方面,凝聚高校智慧,与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合作打造10余种非遗文创IP;汇聚中小学力量,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打造“老手艺·小工匠”“小小非遗传承人”等非遗品牌活动;与文化街区、人文景区、商业街区联合举办非遗市集、游园会等20余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依托碑林博物馆,举办“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等高品质文化活动;依托各大商圈,打造“公共文化+”阳台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联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展“非遗文创 微缩博物馆”主题展览。同时,在SKP、合生汇、王府井、中贸广场等多家商业综合体,举办文化展演和乐队驻唱活动,打造文商旅融合复合空间,推动高品质文旅融合集聚区建设。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好的职责。2025年,全区文旅系统要自觉强化责任担当,集中精力、财力、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把碑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创新实践,转化为发展胜势,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徐琳表示。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