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围观!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围观!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来源:陕西高院2024-11-22 14:46

  11月20日,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敏出席新闻发布会,法治日报、人民网、中国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16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今年以来,我们做了这些工作

  今年以来,陕西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安排部署,以开展“行政审判质效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提升审判质量、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一是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以“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在行政审判中做到“换位思考”,坚决克服消极审判、机械司法的办案思想,深刻认识公正是根本要求、效率是人民期盼。二是聚焦合力,共同促进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与行政机关共同推进全省各地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建设,推动行政争议化解模式从“司法主导”向“行政主导、司法终局”转变。三是切实防止程序空转。制发《关于加强立审衔接、统一行政案件起诉条件审查标准的意见》,建立立案庭及行政庭法官一体联动释明机制,规范统一审查标准,引导当事人就核心争议提起诉讼,切实减少当事人诉累。四是把协调化解工作贯穿行政审判始终。充分发挥庭审作用,严格落实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牢固树立“判到位”理念,依法选择最有利于实质解决行政争议的裁判方式,着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五是切实推进执法司法有机衔接。与重点领域行政机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判分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的联动水平。

  下一步,我们这样做

  我们将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增强行政与司法合力,促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答记者问环节

  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中,行政审判是如何落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树立正确裁判理念。采用穿透式方式审理行政案件,促进实质化解行政争议,达到定分止争的目的。运用裁判文书讲清法理、事理、情理。判公案件,确保案件质量;判暖人心,确保群众满意。二是加强立审工作衔接。立案阶段全面审查起诉条件,并引导当事人对核心利益和诉求起诉,避免程序空转,提高起诉的精准性,最大限度减少衍生案件,减少群众诉累。三是加大诉前调解力度。通过诉前见面、诉前征询、诉前调解告知等方式,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咸阳中院“五三工作机制”,洛南法院诉前“五个一见面会”机制等均是为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增援助力的有利举措。四是一揽子解决行民争议。探索开展一人多案,一事多案的集中办理工作,降低诉讼成本。推进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一揽子解决。五是延伸审判职能。跟踪化解、执行进程,建立行政机关未执行生效裁判的通报制度,及时兑现诉讼权益和调解允诺,促进胜诉权益、调解利益落地见效。

  我省行政审判在推进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中,是如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的?

  陕西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坚持权利保护与权力监督并重,坚持案件办理与社会治理一体推进,努力将促进依法行政、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最好办法。一是突出行政主体责任,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平台建设,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把行政纠纷化解关口迁移,积极参与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咨询、重大项目处置论证,提出预警和治理建议。加强行政争议化解平台建设,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汇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形成行政争议化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立体化的矛盾纠纷解决途径。二是聚焦合力,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构建协同治理会商机制。省高院与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等6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信息互通、问题共研、争议共调平台,为服务高质量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基础。三是发挥庭审功能,突出裁判引领示范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主动纠错化解争议。开展行政机关旁听庭审活动,提高行政机关应诉水平和能力。坚持依法裁判,推动将司法裁判标准贯通至行政争议化解全过程。对行政诉讼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通过发送纠错建议书、实质化解倡议书等方式,鼓励行政机关主动自我纠错,切实取得群众更大程度的认可。四是发挥司法审查报告、司法建议作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针对执法活动覆盖面宽、行政争议易发的领域,制发司法审查报告、司法建议等,提出改进意见,避免执法中的同类问题再次犯错,堵塞行政管理漏洞,有力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