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是如何“出圈”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是如何“出圈”的?

来源:西安硬科技2024-10-28 20:01

  沃野流金季,丰收正当时。

  西安“双中心”核心区内,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初设方案获批,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加速落地;

  秦创原总窗口,中创云图探测者ZC360探地雷达震撼登场;

  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内,国产首台飞机紧固件自动封包涂胶机试制成功,进一步提升我国民用大飞机制造能力;

  护城河上,欧卡智舶的自动驾驶游船正带领游客欣赏西安美景、围炉煮茶……

  金秋时节,西安硬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硬科技,成就西安“高光时刻”

  追溯西安“硬科技”发展的时间脉络,是城市科技实力不断攀升的发展史,更是创新活力涌动的鲜活例证。

  2017年,西安高擎硬科技大旗,成功举办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正式将“硬科技”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此后,西安乘势而上,以打造“硬科技之都”为城市创新发展目标,全面发力,加速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进程。

  而今,这个由西安定义的科技名词,已从区域概念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动能。西安作为硬科技发展的先行者,其探索与实践更是得到了时间印证。2024年,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硬科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政策所指,更是产业所向。

  聚焦西安,在多重政策叠加的显著优势下,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以隆基绿能、诺瓦星云、欧卡智舶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如同璀璨星辰,在各自的领域内迅速崛起,不断突破多项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硬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也为西安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能。

  不仅于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西安还规划了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6大发展方向,加快开辟硬科技产业新赛道、塑造硬科技发展新优势。

  回望这8年,那些最初在西安这片沃土上萌芽并蓬勃发展的“硬科技”,正以一种充满活力与回馈的姿态,反哺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并为其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与创新动力。

  西安硬科技强势出圈 “硬”在有底气

  硬科技赛道,制胜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实力的硬核比拼,同样深度依赖于诸如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平台搭建等“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西安硬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强势出圈。这既得益于“双中心”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更离不开这座城市自身的硬核实力。

  西安位居地理之枢,东承西接,南通北连,不仅为硬科技产业的交互与合作架构起天然的沟通桥梁,更赋予了科技资源汇聚与辐射以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加之,西安拥有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以及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坚实产业基础,产业版图枝繁叶茂,为硬科技的孵化与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此外,优质的创新环境更是从研发、转化、培育、壮大等各个环节,为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发展体系,为西安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安先后印发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文件,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方面,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对全市创新引领和产业高端化发展,实现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硬科技支行、科技人才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给硬科技企业提供了更普惠、更可靠、更多元的融资渠道,高效促成硬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助力更多硬科技成果转化。

  西安市汇聚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众多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科教优势人才显著。此外,英才计划、“校招共用”引才模式等人才改革举措,进一步加快了高端人才在西安集聚。

  以全球硬科技大会、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为品牌IP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大会更是频频将西安的科技成果与创新能力引入全球视野中,进一步促进西安与世界各地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以及顶尖科技人才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

  创新潮涌奋楫先,千帆竞发正当时。

  11月1日,备受瞩目的2024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在古都西安盛大举行。届时,全球目光将再次聚焦西安,我们共同期待,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科技盛宴中,见证全球创新智慧碰撞交融的高光时刻。(刘望)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习近平抵达韩国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