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0-24 20:40

  中新网延安10月23日电(刘越)万万没想到,记者们刚下大巴,就被苹果林间的主播赵生生“硬控”了三十秒。

  “我们陕北土质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苹果口感好,个头大,颜色红,水分足,老铁们,家人们,赶紧下单!”

  作为去年才继承家业的“果二代”,赵生生正尝试利用新媒体,来打下一片“新江山”。他一边满脸笑容地讲起自己的生意经,一边拿起苹果,举刀一切一划,汁水迸溅,甜美果香扑面而来。

  苹果甜,南沟村老百姓的日子更甜。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村民赵生生向记者们展示汁水丰盈、清甜味美的南沟村苹果。刘越 摄

   苹果树下的乡村振兴“变形记”

  10月22日,在大巴车沿着摇曳的林海转了好几圈后,“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终于抵达了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树繁花,瓜果飘香。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成片的苹果林。一列列整齐的果树被菜畦隔开,红果掩映在绿叶中,煞是可爱。

  “苹果果型长的好吃,圆的差一点,记得要选表皮条纹多的,这种苹果甜。”苹果树下,高大姐给记者讲起挑苹果的小妙招。高大姐是外村人,闲时来南沟村打打零工,侍弄侍弄果树,赚点小钱。

  “这里的苹果好卖嘞!可多游客来这转,都是摘完直接装箱,一箱一箱买。前两年来了一个西安的果商,看着果园好,尝着口感好,最后包了几百万块钱的果子。”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果园工人向记者讲解挑选苹果的秘诀。刘越 摄

  将苹果树称为南沟村的“摇钱树”,毫不夸张。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驻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忠介绍,如今南沟村的苹果种植面积高达3160亩,能达到人均3亩、户均10亩的种植规模。“苹果收入占我们全村成员总收入的52%,总产值达到了1500多万,纯收入约为1080万。”

  要知道,南沟村过去是一个典型的拐沟村,总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345户1009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南沟村按照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自2015年起依托村集体经济修缮了水利等设施后,南沟村开始大力发展苹果等经济作物;2018年,南沟村成功脱贫摘帽;2023年,全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1500元,村集体经济由0收入增长到63万元;今年年初,为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南沟村又引进新品种,改造果园200余亩。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枝。刘越 摄

  截至目前,南沟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幸福指数也不断增强。

  南沟村的蝶变,充分印证了那句老话:要想富,先栽树。小小红苹果,让南沟村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道路。

   直播带货 “链”动苹果产业新未来

  而新道路上,往往不乏新的身影。

  自从延安苹果跟着神舟十二号、天舟五号等飞船上太空后,“太空苹果”名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果农都吃到了红利,果园“老把式”赵永东就是其中一员。

  赵永东种苹果十余年,从一开始的五六万元,到后来的七八万元、十几万元,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他种植的苹果亩产量达到四千斤,收入14万,刨去成本,利润能达到十万。而赵永东的儿子赵生生,则是南沟村为数不多返乡种植苹果的后生。

  由于家中果园无人管理,再加上父亲年岁渐长,去年五月,赵生生从城里返乡,成为一名新鲜出炉的果农,也成了村里第一位通过直播带货苹果的短视频博主。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赵生生和父亲赵永东(左三)。刘越 摄

  有趣的是,最初赵永东并不赞同儿子的“网红路线”,认为他是在胡搞瞎闹。“一开始我是反对的。我心想,成天玩手机怎么能赚到钱呢?那时候我还笑话他,让他别弄了。”

  后来随着成交额的逐步攀升,赵永东这才意识到,互联网还真是个好平台。过去论堆卖,现在论箱卖、论个卖,电商新模式,开拓了南沟村苹果产业的新空间。如今,赵生生以“赵哥爱生活”的账号活跃于某短视频平台上,每天直播2-3小时,分享果农生活,创作乡村段子,以内容抓取流量,再反哺销售,目前已累积了3.6万粉丝。

  谈及自己的主播事业,赵生生这样说:“互联网是好平台,在家既照顾了孩子,又照顾了老人,还能挣到钱。我经常对自己说,要把事业干好,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也能带动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回来共同发展,共同把农业给搞起来,这样才能共同走向致富道路。”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苹果园间,媒体团成员尝试采摘苹果。刘越 摄

   果树认养 开启乡村致富新“钱”途

  在致富道路上,村民有干劲,村委会也屡出新招。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南沟村创新经营模式,利用新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全面推行苹果樱桃认养,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引进企业发展夜经济,让南沟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了连年增收。

  其中,“我在南沟有棵树”认养活动广受欢迎。果园中,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身份牌”。果园分为认养区和自由采摘区,以苹果树500元/棵、樱桃树798元/棵的价格进行认养,村集体分别提取30元、58元的推广费,年增收12.2万元。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苹果树的“认养证明”。刘越 摄

  张忠举例,一棵樱桃树的采摘权是25 斤保底,如果不够,工作人员会到自由采摘区予以补齐;一棵苹果树的保底量则是三箱24颗装的苹果。“外地游客可以发快递。延安市周边的游客可以带着老人、孩子体验采摘乐趣。”

  此外,南沟村计划未来几年陆续平稳大规模种植新品种果树,并采取防雹网、杀虫灯等现代化技术防治自然灾害、病虫害。当前,村里还在尝试构建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旨在融合养殖与种植,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村民养牛、养羊,同时发展果园。羊被放养在果园里,粪便有助于果园的土壤循环,果树因此得到滋养,产出的苹果品质上乘,而苹果的销售收入又鼓了村民的腰包。”张忠介绍,该模式的核心是“以旅带农,以农带畜,以畜养果,以果养人”,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益。

小小苹果树,种出延安致富新“钱”途

南沟村里广袤的苹果园。刘越 摄

  以小苹果走出大富路,是延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深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达332.8万亩,年产苹果464.4万吨。全市220多万人口中,将近一半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80万农民从中获益,苹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1%。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全市覆盖面最广、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

  如今,延安苹果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城市,出口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是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概况,也蕴含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密码。

  漫步黄土地,每一颗红苹果都诉说着动人故事。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甜蜜馈赠,更是饱含初心的奋斗果,是广连市场的致富果,是大有前途的振兴果,映照出党和人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小小苹果连接起千家万户,共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图景。(完)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浏阳:盛夏假日赏烟花

  • 内蒙古额尔古纳:油菜花海醉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