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诗意长安,看西安的远方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从诗意长安,看西安的远方

来源:西安文旅之声2024-09-21 18:53

  梦回长安诗意风华,最是文化余韵流长。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灞河之畔,诗韵袅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秋诗会》三期连播,再现 “山河诗长安”的盛景与浪漫。

  总台2024中秋诗会视频截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长安与诗词,淬炼于历史长河,让古人情有所寄、心有所归,为今人荡涤灵魂、滋养精神,以文化自信促生现代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澎湃动能。

  长安,如何跨越千载,成为亿万国人的精神故里?

  诗词,如何贯穿古今,唤醒华夏儿女的文化基因?

  在西安,你可以找到答案。

  古之长安,在氤氲墨色中沉淀出深邃的人文底色;今日西安,在历久弥新里等待着再添时代新墨。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从诗歌读懂长安

  公元742年,李白起身前往长安。这一次他是奉诏入仕,年过四十的他蹉跎半生,终于一朝扬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一年的长安,如同那一年的李白,正是高光时刻——红尘紫陌,斜阳暮草,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它有宫阙九重、廊腰缦回,也有渊渟岳峙、马咽车阗;有宫苑依傍着山明,也有夜弦追逐着朝歌。

  这是大唐的长安,也是长安的大唐,是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的惊艳一笔,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无数的名士汇聚到这里,游走在各个角落,咏出了千古风流。

  君且看——杜牧官道旁的回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岑参边塞外的思念,“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孟郊登科后的酣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忧国时的感伤,“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诗词里,有心之所归——“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有情之所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志之所往——“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有四时美景——春色撩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日明媚,“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秋叶飘零,“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冬日见喜,“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有快意人生——“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更有盛世繁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长安赋予了文人诗兴,诗词也赋予了长安灵魂,它们共同撑起的,是这片土地荡气回肠的文脉绵长。

  即便往事越千年,我们依旧能在长安诗词的字里行间,寻得凝练辞藻背后的丰沛情感,窥见绵密韵律织就的万千气象。

  酒香未散,弦歌未尽,华灯依旧。今天的西安,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古老而鲜活。

  长安是诗词的“原乡”

  一座长安城,半部《全唐诗》。

  当一座城市的繁华,和一个民族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同一时间相遇,必然会擦出耀眼火花。

  在中华诗词文化的“版图”中,西安这座城,何以引发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灵感”,构建起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说起中国的诗词,绕不过长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邱晓说,“长安在中华诗词发展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诗词的‘原乡’,更是滋养诗词的高地。”

  唐诗是中华诗史上的一座高峰。长安是盛唐之都,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数文人骚客汇聚长安,或以文会友,或对酒当歌,在这里留下浩如烟海的诗篇。清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收录近4.9万首唐诗,其中与长安相关联的唐诗不胜枚举。

  “只要诗在,长安就在。”城市是文学想象的基础,盛世长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辉煌,从此更是一种被仰望的意象。“‘长安’逐渐成为一个凝练的、极具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诗人眼里,它是理想之都,是云端之梦,是激发他们挥袖写下千古诗篇的灵感源泉。”邱晓表示。

  个体的悲欢离合,离不开世运的兴衰浮沉。盛唐催生了不朽的诗句,无数的诗句记录、塑造、铭刻了独一无二的盛唐。

  日积月累、代代传承,诗人们在千年时光中不断为这座都城注入人格与灵魂,才让长安成为一个精神家园与文化符号。文化与时代的相互成就,在长安有了生动注脚。

  “诗词文化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但最重要的是在其中找到来处、看到去处,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邱晓说。

  来西安寻找诗意生活

  “总要来趟长安吧,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大唐盛世颜!”外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西安的向往。

  人们对西安的一次次奔赴,是奔赴那些沉淀在岁月深处却仍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是奔赴镌刻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在西安,你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韵,更能触摸到无处不在的新意。长安诗词的韵味不只是书写在纸页上,还荡漾在这座城市里,融入人们生活的日常。

  诗意的景致,潜藏在西安的文化地标中。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仿唐风格的建筑群气势恢宏,描绘长安盛景的诗句被做成灯牌从树上垂下,点亮一片灯火;

  诗意的生活,浸润在古城的寻常巷陌里。身着古装的翩翩少男少女,在古风古韵的街市中浅吟低笑、徐徐穿行;

  诗意的创作,闪耀在文艺精品力作中。从电影《长安三万里》,到春晚《山河诗长安》8分钟精彩演绎,再到如今的《2024中秋诗会》,诗词以这个时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唤醒人们灵魂深处的文化DNA……

  文化自信,既存在于诗韵悠长的深厚积淀中,也活跃在紧跟时代的创新表达里。西安的无形之韵正一步步变为有形之景,日益深入人心。

  擦亮诗词IP向“远方”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西安如何以诗词文化激发城市活力,构建“诗与远方”的城市想象,擦亮“诗词之都”的文化品牌,让“长安”永在?

  往更深处开掘,让资源“成体系”。传承发展诗词,不仅要展其“形”,更要传其“神”,要不断挖掘和解码与西安有关的诗词,使城市的文化根脉更鲜明、更厚重、更独特。

  在更新处着墨,让游人“有看头”。用潮流且更具网感的形式打开中国式浪漫,用数字化焕活传统文化,紧密链接社交文化网络,用诗词问答、打卡集诗、跟着诗歌游西安等现代人喜爱的表现方式、互动形式,将景点、诗词、历史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打造可观、可赏、可游、可品的文化盛宴。

  向更鲜明打造,让文化“能出圈”。对长安诗词文化的特质进行现代化、时尚化和形象化演绎,创造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IP,擦亮辨识度,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安文化符号和城市品牌。

  往更日常融汇,让城市“有气质”。探寻诗词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诗词真正成为融汇于日常中“活的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形成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城市文化内核。

  天地有万古,诗词话长安。

  长安涌动的诗意并非停于纸上,而是需要接续不息地绵延与传承,在点滴生活里悄然生长。这关键的落笔,终将落在每一个人身上。

  举目见日,又见长安。我们在诗词里寻找长安“原乡”,也走向西安“远方”,续写的是盛世繁华,生动的是今日人间。

  来源:西安发布 视觉:杨皓宇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