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绘就生态画卷 书写幸福高新 西安高新区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绘就生态画卷 书写幸福高新 西安高新区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来源:群众新闻网2023-05-25 16:03

  作者:梁宇晴

  时间迈入5月,春日渐远,风暖昼长,万物并秀。回望这个春天,唐城墙遗址公园的枝头坠起红梅、高新二路樱花满地、永阳公园海棠热烈……近来,牡丹花正在祉湖公园盛开。在西安高新区,主要街路碧树葱茏、城市公园生机盎然,随处可见散步拍照的人们,定格下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高新区在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优化绿色资源、绿色空间,编织城市绿网,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绘就生态画卷 书写幸福高新 西安高新区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推窗见绿 家门口就是风景

  这个“五一”假期,高新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又有了大仁遗址公园一期、唐城墙遗址公园、竹南路公园3个综合性公园和18个口袋公园可供休闲。

  行走在流光公园,连续的曲线景墙营造出“峡谷穿行,出谷林草”的景观感受,既有一线天的追光峡谷,也有开阔舒适的林下草坪;

  中央公园设置有儿童乐园、慢跑道、瑜伽草坪和林下活动绿地,能够满足全龄段人群的各种活动需求,并设置城市驿站为市民提供服务;

  西太路与纬三十二路东北角口袋公园定位休闲城市慢体验“乐活角”,充分结合现状高大乔木点位,塑造多功能活动场地、中心活动草坪等,同时配套城市驿站、户外休憩茶饮场地及临时停车场。进一步提升市民游玩乐趣,塑造最具人气的城市转角公园……

  这些高品质的公园绿意盎然、各具特色,让高新区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也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提供更多去处。

  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座城市的生态底蕴和宜居指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着力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化”生态园林城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生活零距离贴合,“推窗见绿”,让城区变得更加绿色宜居,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仅2022年,西安高新区就新建及改造提升城市公园5座、口袋公园30座,新增绿化面积86.3万㎡。

  据了解,2023年,高新区全年计划新建及提升城市公园5座、口袋公园30座,新建道路绿化66条,新增绿地面积62万平方米。此次集中开园的3个综合性公园和18个口袋公园,主要集中在丝路软件城、丝路科学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标志着高新区“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城市空间体系、“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城市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以水为笔 绘就生态底色

  隋唐长安城“八水五渠”之一,如今静静流过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的核心区。春日的永安渠,樱花、紫荆、海棠、红梅依次盛放,两岸郁郁葱葱,河面吹来徐徐清风,这一道碧水长廊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

  优美的水环境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在西安高新区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沣河、太平河、皂河、沣惠渠、永安渠等多个水系纵横交错,而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蓝绿交融已成为高新区的生态底色。

绘就生态画卷 书写幸福高新 西安高新区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全域治水和“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全面展示“全域治水”治理成果,不断加大对沣河、潏河入沣口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二期以及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三期、沣河梁家滩防洪工程等项目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目前,沣河高新段堤防、绿道已全线贯通,绿道长度32公里,滩区修复面积173公顷;新建西户路桥北液压坝一座,三河一山绿道终点仪祉桥已全面建设完成;潏河三星段新建溢流坝5座,增加生态水面200余亩。

  不仅如此,高新区还持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资,全区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10万m3/d,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30万m3/d左右,建成区和园区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目前,高新区年处理污水约710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同时,为实现处理后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高新区大力推广再生水使用,新建再生水管网8.2公里,累计建设36.5公里。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但改善了区域水环境,体现了“还绿于民”的生态发展理念,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有效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系治理、公园建设,都是高新区绘就绿色生态画卷,打造宜居宜业之城的缩影。如今的高新区,居民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推窗可见绿道蓝网,开门即是层叠风景。新的一年,高新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高新区恒久的骄傲。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