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擎筑未来之城——丝路科学城焕新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擎筑未来之城——丝路科学城焕新蝶变

来源:群众新闻网2022-12-28 16:50

       作者:高杰 杨皓 张静攀 于秋瑾

       三星二期扩产项目竣工投产、西安高新区人民医院建成投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部分投产;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43栋楼宇封顶,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多家机构入驻……

       作为西安高新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核心板块,丝路科学城近一年来建设成就格外引人注目,优势产业加速聚集、民生配套交相辉映,一座高品质高能级的现代化新城正在西安西南加速崛起,西安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新实践也在此生动上演。

       焕新蝶变

       未来理想城梦想照进现实

       初冬时节,天色微寒。当天际闪出金色的晨光,整个西安高新区紧张而忙碌的一天也就此开始。

       沿西太路南眺,道路宽阔笔直、楼宇拔地而起,远方秦岭山脉磅礴大气,眼前建设场面一派火热。这里便是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脉搏跳动最为强劲的地方——丝路科学城。

       时光的指针拨回到2021年6月,踏上“三十而立再出发”新征程的西安高新区重磅发布丝路科学城建设规划,一座承载着梦想的未来理想城轮廓清晰、跃然纸上。

       220 km²的土地上,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空间布局,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将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聚集“十个产业组团”。当年6月15日,随着总投资超1000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27个重点项目开工,丝路科学城轰轰烈烈建设的序幕正式开启。

       “丝路科学城是引领西安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我们要倾全区之力、集全国之智、聚全球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好丝路科学城。”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不止一次强调。而在过往一年多发展中,西安高新区也是坚持调度、反复论证、不断优化规划方案,将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理念贯穿在丝路科学城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年多来,在诸多目光聚焦和期许下,丝路科学城紧扣“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加速成势。如今,其核心板块中央创新区发展最为迅速,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也最为凸显。

       例如,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设计之初便立足“全球地标、传世之作”定位,其设计师是中国第一个“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设计理念秉持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的意向,以连绵起伏舒缓的山体形态应合着秦岭山脉和“未来之瞳”的放射状城市形态。环绕在未来之瞳周围的是,一条条平坦宽阔、绿化美观的主干道路、环瞳道路,一座座高规格高品质的好医院、好学校,以及功能齐全、设计一流的西安大剧院、永安渠商业街区等重磅配套项目。

       “我们还先后引进中铁二局盈创中心、中铁三局卓越领创中心、陕建股份总部、智德通AN国际大厦、秦煤集团总部大厦、林凯洲际大厦等重点项目,未来之瞳区域企业总部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新城悄然崛起,让城市客厅发展中心负责人兴奋不已。而让附近兴隆街道居民夏先生欣喜的是,经过一年建设发展,眼看着规划项目一个个跳出图纸变为现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公园绿地不断增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也最让群众满意。我们期待丝路科学城早日建成。”

       中央创新区是丝路科学城建设的缩影。如今,在丝路科学城每一个组团,甚至每一个角落,项目建设、配套布局都在加速跟进,大家铆足干劲儿共同擎筑着这座未来理想之城。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雄厚产业基础、优质创新生态、宜居宜业发展环境持续为大家所看好。“丝路科学城”不但成为最火热的热搜词条,也已成为西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产业高地和强力发展引擎。

       产业筑基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强劲

       天气日渐寒冷,丝路科学城内埃顿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工地,建设场面依旧“火热”。数十台大型机械繁忙作业,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承台施工,已完成主体施工的1号厂房已换上银灰色“外衣”,远远望去规模庞大、气势逼人。

       作为一座高能级高品质现代化新城,产业是丝路科学城建设的核心支撑。一年多来,围绕“55611”现代产业体系,丝路科学城十个产业组团内,一个个“能打、能扛”的产业项目加速聚集、有序推进。数据显示,2022年,丝路科学城在建项目多达287个,年计划投资达1079亿元。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丝路科学城内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增资扩产项目、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一期二阶段)已经竣工投产,比亚迪12GWh动力电池项目部分厂房已投入使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二区三期、华科光电、翌飞核能等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正加速推进……

       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随着丝路科学城一批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及产能爬坡,西安高新区成为全球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下,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继电子信息产业后第二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放眼整个丝路科学城,近年来聚集的近4000家企业加速发展,不断积蓄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磅礴力量。2022年前三季度,西安高新区GDP增速高达10.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8%,这其中丝路科学城贡献了2715.59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798.02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

       记者从高新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一年多来,丝路科学城已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引了52个产业项目。目前,三星SDI动力电池二期、信息安全科创园、泰康智慧医养总部、中电科20所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梳理丝路科学城现已集聚的企业及项目不难发现,这些产业布局方颇具前瞻性,更多聚焦在极具发展前景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硬科技等行业新赛道,这无疑为区域未来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新动能。

       新城崛起

       美好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在丝路科学城,生态优先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西安高新区始终践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擦亮发展生态底色,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生态格局已然构成。

       新建成的仪祉湖公园,白鹭、野鸭等野鸟湖中觅食、自由飞翔,一幅山水相映的自然生态美景夺人眼帘;梁家滩运动公园内,跑道、绿植“蓝绿相映”,运动设施、场地功能区齐全,每逢周末便会引来许多游人游玩;综合治理提升后的沣河、潏河、洨河等9条河流在这里“九水聚心”,“三河一山”绿道贯通南北;新建成的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秦岭八村也逐渐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佳打卡地。

       随着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强力推进,“日新月异”成为每一位踏足者由衷的感叹。纬三十二路、纬三十六路等“大动脉”次第打通,以及地铁6号线延伸段、地铁15号线、有轨电车、沣邑大桥等重要交通工程的加快推进,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已见雏形。

       教育资源最为群众看重,这里已建成的7所高中、17所初中、48所小学、77所幼儿园不但能满足辖区居民的教育需求,让家长放心的是,高新区还大力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高新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医疗资源方面,这里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高新区人民医院等8家综合性医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共同建立起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体系,也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大批高端住宅、安置性商品房及城市更新项目正加速建设,也有一大批免税店及商业配套项目相继签约,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西安最具国际范儿、最有活力、最宜居宜业的区域…

       “丝路科学城这一年的变化真不小,新建了公园、学校、医院,配套上了好几个档次。”在这里工作并新购了住房的市民李女士高兴地说,现在已经可以憧憬未来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了。

       环境优美,道路畅通,医疗教育资源充足,住宅商业完善……这些让群众充满获得感的幸福因子,也成为西安高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坚实保障。

       “到‘十四五’末,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元经济规模,成为西安高能级产业片区和高品质城市片区。”对比丝路科学城的宏伟规划,再纵观过去一年多时间的聚力建设,蓝图上的美景正逐渐变为可感可及的美好现实,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正焕新蝶变、加速崛起!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