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时代英才——西北大学本科教学纪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时代英才——西北大学本科教学纪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30 22:47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西北大学,有一个班的14名学员即将赴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6名学员将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开源证券、山西证券、西部期货等知名企业,而他们都是——首届“西北大学—开源证券”创新人才实验班结业的本科生。

  近年来,西北大学在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超常规进展,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西北大学有32个本科专业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省属高校首位。2022年,西北大学地质学、考古学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评选中,“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先后入选。

  倡导交叉融合 打造特色化知识传授体系

  西北大学坚持开门办大学,深度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开源证券—西北大学”创新人才实验班不仅是西北大学在新文科建设方面的探索,也是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急需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以“高校+券商”的多主体参与、多部门协作及在课程讲授、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等方面的嵌入式合作,将企业的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充分融合,为学生深入资本市场最前沿、了解金融改革创新和感知实体企业管理变革都提供了实际平台,成为高校和金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基地。

  “西北大学一向重视发挥综合学科特色与优势,文理并重,兼容并蓄,重视营造适合学生成长成才又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和环境文化,打造传授彰显学科特色的知识体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介绍,学校在持续推进保护“一座山”(秦岭)、呵护“一条河”(黄河)、融入“一条路”(丝绸之路)、壮大“一棵树”(地球动物树)、升级“一战略”(西部大开发)、建设和传承“一精神家园”(周秦汉唐文明)中不断探索实践,为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保障。

  西北大学以“秦岭—丝绸之路”为载体,建设了以鄂尔多斯盆地综合实习基地为代表的“综合实习基地群”,不仅满足了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实习需求,更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内涵与外延,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北大学特色的“校内多学科融合-校外多学科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学期“实践教学周”中精心筹划的本科生专业交叉融合综合实践活动,为塑造学生更具全局性、融通性和延展性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与能力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参与学生满意度超过95%。

  “西北大学课程设置非常广泛,学生可以同时兼修多门看似和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课程,但正是本科期间打下的这种多学科综合基础,对于我后期开展研究工作发挥了很大助益。”被权威期刊《自然》评选为“十大中国科学之星”的“80后”科学家付巧妹,回想起当年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说,当年我本想考取生物相关专业,却误打误撞读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就是可以修读不同专业的相关课程,除了考古、化学相关专业课程以外,我还学习了计算机、物理和生物等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 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作为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建校之初,学校就提出了“尚实求真”的“关学”精神,“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西北联大时期,学校明确提出“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愿景。

  “西北大学的老师不仅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而且极具个人魅力。西北大学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只向真理低头的精神,要勇于挑战难题,挑战老师,甚至挑战权威。”第二届“玉兰奖”获得者闫章更将军对于在西北大学的那段求学经历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一直念念不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诸多开创之举,如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冲破条块体制的束缚,同石油部、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探索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了一大批亟需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西北大学下大力气深化综合改革,就是想尽快让大学传统的内燃机车头牵引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发力的动车模式,激发起各个层面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西北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包括选课自由、选专业自由以及选择学习进程自由,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真正把有兴趣、有潜力、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到相关专业,使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完全学分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我可以依据培养方案选择修业课程和修读进度,让我用3年时间完成了相关学业课程,并获得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免试录取研究生资格。”2019级生物科学(基地班)专业的苏子栋同学说。

  紧跟时代步伐 传承深厚精神底蕴

  据不完全统计,在120年的办学历史中,西北大学共走出了33位两院院士和学部委员、7位国际研究机构院士,著名作家贾平凹、迟子健,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杨圣敏,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著名物理学家侯伯宇,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龚全珍等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恢复高考以来,西北大学本科教育共培养出9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位列全国地方高校之首。

  “要对接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要求,确保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创新性、科学化和多元化,必须建立起适合人才成长成才的治理体系,坚定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西北大学立足陕西、扎根西北,引导教师把鲜活素材、研究成果等自然融入专业课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打造“家国情怀+校史文化”的立体化育人资源。同时,作为国家首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西北大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实施“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坚持用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品格,让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的内在修养,使大学生具有理性力量的深厚源泉以及文化创新的原始动力。

  “对广大青年学子而言,增强文化自信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表示,西北大学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面,进行了较早的探索,有着充足的准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一直致力于引导广大学子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得到启示和力量。

  “公诚勤朴”是西北大学的校训,西北大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学校相关专业的设立都是响应国家特别是西部人才培养的需求。建国初期,全国石油地质人才严重不足,西北大学率先开办了石油地质专业,新中国的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就是从西北大学走出去的。此外,西北大学的考古专业也是紧跟党和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步伐,以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为原点,开展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和人才培养,以王建新为代表的考古团队更是将西北大学首创的以考古学研究为价值的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价值的保护体系、以文化遗产管理为价值的传承体系的“三位一体”考古学学科体系引介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培养和塑造了我国和中亚各国工作人员及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品格。

  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区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20余万名,这些学子中来自西部的占70%,毕业后服务于西部的占70%,科技项目服务于西部的占70%,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70%也落地于西部,西北大学坚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了解西部、钻研西部、适应西部和献身西部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浩 李洁 通讯员 李琛)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2024-03-29 09:36
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分析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减缓地球的自转速度,以至于下一个闰秒将被推迟3年。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说:“融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自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2024-03-29 09:33
胡新立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生理性乳酸水平变化对机体代谢的意义,以及恶病质中骨骼肌萎缩与乳酸的直接关系。
2024-03-29 09:31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小林制药此前表示,该公司的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导致消费者出现肾功能不良状态的非预期成分。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
2024-03-29 09:22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试验任务。2023年12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将三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4-03-29 09:30
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
2024-03-29 08:38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已启用“冠状病毒网络”(CoViNet),以促进和协调全球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早准确地检测、监测和评估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其他可能新出现的冠状病毒。
2024-03-29 08:38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一群“麦哲伦”式的实验物理学家正在高能物理的版图上开疆拓土。而玻色子的发现,正在指向新的“盛宴”。
2024-03-27 10:16
作为古生物学家,徐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云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
2024-03-27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