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琴”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琴”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来源:西安发布2022-09-06 23:09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着3000年的悠久传承历史。从先秦时期沟通天地的礼器,到后世文人士子修身养性的道器,其音色高古、通透、圆润、低音醇厚、高音清越。”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谢氏古法斫琴的第七代传承人谢双戌说。

  “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神农式、响泉式等,造型多为古籍记载,由斫琴师代代相传。譬如伏羲式造型圆润古朴,颈腰各有半月形弯入,弧度精巧。其音色宽宏,抚之悠远若遗世之音。”跟着谢双戌走进谢氏古琴斫制工坊中的木工室,墙上挂着造型不一的古琴,每一床古琴的造型都大有来历,或是圣人造琴,或是因受中国四大家、传统诗词、神话故事影响而衍生。

(转载)“琴”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906115848

  一床古琴的制成,通常要经历至少30多道传统工序,历时两年才能完成。斫琴就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从入门到传授下一代古法斫琴技艺,谢氏两兄弟斫琴已有二十余载,通晓四十多种造型古琴的制法。

  “古琴从选材上就大有讲究,受过上百年风霜雪月的秦岭木材,才能承得住这奏响百年的重任。”谢双戌将已裁成古琴雏形的木材胚子放在了工作桌上,拿起铅笔勾勒出已覆盖在木材上的古琴造型线条,这就是谢氏古法斫琴的第三步——定形制。造型勾勒完成后,谢双戌拿起木凿开始槽腹腔,槽腹直接决定了古琴音质的优劣,是一床琴的灵魂所在,这一步至关重要,掏制槽腹和打磨调音都需要基于斫琴师几十年经验积累形成的审美要求,并且要边槽边试音,听古琴的音是否达到想要的干净度、纯净度,没有达到想要的音色就得继续调整。

  当音色已清、透、圆润时,就可以将古琴底板扣在上面,完成合琴这一步骤,贴上想要的附件。接下来就要送入漆室,完成长达一年的上漆过程。走进漆室,空气弥漫着一股泥土混着树木本身的味道。这是因为古琴所使用的漆是天然漆(又称大漆),大漆含有植物酯素酶,直接接触就会使皮肤过敏,发痒发肿,敏感的人连闻漆气也会过敏。大漆需要等干透才能上第二遍大漆,一共要进行三遍上漆过程。

  “除了选料、定式、造型、槽腹、辨音、刷漆还有裹麻、上胎、打磨、试音、调厚薄、定音、推光、上弦等三十多道传统工序,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细小的制琴步骤。”谢双戌说道。一床古琴,来之不易,离不开斫琴师无数次的打磨,考验着斫琴师的耐心与定力,问起谢双戌自己最满意的一床琴,他只觉得他自己做的琴,永远都需要去学去打磨。

  谢双戌是个老西安人,院子里住着的人都感染着他。“我的父辈还有院子里住着的长辈们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小时候就爱跟着他们弹弹琴,写写字。耳濡目染下,稍大点我们对这些琴棋书画更是爱不释手,一个契机我们兄弟俩了解到古琴,就开始有了古琴的爱好。”

  “早些年,我和我哥两人为了学好古琴,四处请教老师,这才找到了李建正先生。进了屋子,与老人一见如故,聊了很久,从古琴弹奏聊到斫琴,也因为我们的坚持打动了老师,决定传授给我们谢氏兄弟。”谢氏古法斫琴以蜀派斫琴为基础,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同时融合了李建正所代表的北方古琴宽厚大气的特点,二人制作的古琴音色通透,清朗沉静,回味悠长。

  谢双戌从1995年开始边工作边斫琴,2002年开了第一间琴馆。谢双戌、谢孟戌从2012年开始开展研学活动,各国古琴爱好者、学生纷纷走进谢氏古琴斫制工坊,感受古法斫琴这项传统技艺。2017年,兄弟二人扩大研习场所,开办传习所,给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在传习所,不仅研习古法斫琴技艺、弹奏技艺。我们还一起研学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课堂,品传统大家之作,颂古代诗词歌赋。这能为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有缘人,在喧闹的城市中提供一个精心的场所。”谢双戌说道。

  2020年,谢氏古法斫琴成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安高新区的扶持下,迎十四运非遗传统体育展演活动、“十四运”前期非遗布展、研习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谢氏古法斫琴这一传承百年的传统技艺。

  但古琴制作涉及弹奏、雕琢、校音、调试、大漆等一系列工匠技艺,所以斫琴师不仅仅是木匠,还得需要懂乐理。漫长的斫琴工期、难懂的古琴乐理等一系列因素,能扛起古法斫琴技艺传承的人少之又少。

  “我们收学生门槛不高,谁想学我们都欢迎,但是作为传承人门槛就得高起来,毕竟如果所收的传承人在我们去世之后,他说放弃就放弃,这门技艺就没人能传下去了。”谢双戌看着墙上挂着的古琴感慨着。

  对于谢双戌、谢孟戌而言,古琴是终生爱好。而当传承的担子落在他们的肩上,古法斫琴、古琴弹奏也并不是爱好这么简单。勉强维持温饱的传统技艺,需要坚持数十年的毅力,永远保持初心的爱好,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事,传承此项技艺、传播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路,还需要走很远。

  一床古琴,奏出余韵悠长的琴音,一门传统技艺,背后是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每一种琴式,每一首古琴曲承载着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人文历史、唐诗宋词,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凝聚。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谢氏兄弟二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当做根,把古琴当做庇荫大树,将古法斫琴技巧化为枝叶,永远欢迎热爱古琴的人,传承古法斫琴这一历经千年的非遗技艺,共同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文 周全)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