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来源:光明网2022-07-18 17:16

  过去一年,丝路科学城已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变化最快、投资建设最为集中的区域。从西太路向南望去,在建项目火热推进,新项目纷至沓来。其中,大勤医药高技术多层共挤环保薄壁医药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基地、中科院地环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沣邑大桥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生物医药产业是西安高新区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抢抓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紧扣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打造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构建了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流通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生态格局。

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大勤医药高技术多层共挤环保薄壁医药塑料包装容器生产基地项目是西安高新区2022年“四个高新”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如今,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据了解,此项目将主要生产医药包材和大勤终端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项目竣工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将助力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生产的医药包材不仅能够满足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还能够进一步辐射西北市场。

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中科院地环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项目是丝路科学城科学中心组团布局的一个基础研究平台,包含加速器质谱集群中心、岩心库、科研实验楼等,主要用于地环所现有人员和研究部室的迁移和拓展实用。截至目前,DK-4项目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及安装工程施工,计划2022年年底完工。

  作为丝路科学城·科学中心组团(西安科学城)的核心板块,中科院地环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项目(DK-4)净用地面积约80.634亩,总建筑面积约10.5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灾害防控、秦岭资源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进行前瞻性布局,解决困扰西安环境的瓶颈问题,为启动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打造西安科创大走廊、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这里将成为高端科研人才工作生活的绝佳之地。

西安高新区:以项目为笔 绘出未来之景

  正在建设的西安高新区沣邑大桥位于西安国际社区沣河梁家滩,连接国际社区东、西两岸,双向十车道。据介绍,该项目工程总造价6.35亿元,通过分隔人和车辆的设计,实现景观性、功能性、经济性的有效融合。相关负责人介绍,“沣邑大桥将成为丝路科学城区域主要的城市通道,也是生态交通联系环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将成为区域打卡新地标。”

  按照规划,丝路科学城220km的土地上将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聚集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承载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到2035年,丝路科学城集聚人口将超过100万,承载3万亿元经济规模,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未来,丝路科学城将以全新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文/图 廖慧 刘筱筱)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