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高新区秦岭生态非遗主题活动在李家岩村举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高新区秦岭生态非遗主题活动在李家岩村举办

来源:西安高新区2022-06-13 15:31

  传承千年的集贤古乐《九条龙赞》,意境悠远的古琴演奏《山居秋暝》,以及秦腔脸谱、微缩社火、西安剪纸等各式非遗文化展示……6月11日下午,走进位于秦岭脚下的西安高新区李家岩村,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

  当天,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安高新区宣传文旅局承办、西安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协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高新区秦岭生态非遗主题活动在李家岩村圆满举行,各式文化表演和非遗创意趣味集市,吸引了众多村民群众、周边游客到此,共享非遗文化的瑰丽精彩。

deffd4457f35c52837edf068fe027b36.jpeg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西安高新区宣传文旅局、西安高新区草堂街道相关负责人,中国策划院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新加坡金航集团等企业嘉宾及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席活动。

  此次秦岭生态非遗主题活动是2022年西安高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由“非遗新声,有型有SHOW”非遗传统曲艺展演、“非遗新意,文化振兴”非遗传承研讨沙龙、“非遗潮村,嗨玩荟萃”传统技艺与美食集市等活动内容组成。

  在非遗传统曲艺展演环节,集贤古乐《九条龙赞》、西安高新谢氏古琴创新表演《山居秋暝》、陶埙演奏《芒种》、传统舞蹈《远古的呼唤》等节目一一上演,让现场领导嘉宾、市民游客在视觉、听觉之上,沉浸式享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4a05527774a27a39109d19cce6264af0.jpeg

cd4b6537b6c0aa784385ac56ab6ec03f.jpeg

f97abab813486134cf5b687835be279d.jpeg

05c2fa874d1868c5ffeafd12b613b3cb.jpeg

  精彩的展演中,还穿插设有非遗传承研讨沙龙活动,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保护文化和遗产资源,如何将非遗文化与教育、研学、产业有机结合、丰富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赋能城市建设等主题展开探讨交流,共同寻觅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非遗资源焕发新生机。

900bf828d85805edcaba96aa495af4b7.jpeg

  活动现场还设有传统技艺与美食集市,展示着古典独特的秦腔脸谱,颜色艳丽、逼真传神的微缩社火,古老纯朴的西安剪纸,以及形象逼真、线条细腻的周至石刻等,引来市民游客驻足参观。此外,集市还提供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让大家在一饱口福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这一特色小吃背后的文化历史……

38036df055d5e8b67270245ec2bc9cbd.jpeg

06c276bf0debd37dc3606c391e3161bf.jpeg

c702080d4713329bb50ebfb51d7b781a.jpeg

ce57a10a60401610266f63e0dbb0dd81.jpeg

e75d637a80520f25c8b37adcaaf23b0a.jpeg

  据介绍,目前,西安高新区托管了31项国家级及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将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区域发展脉络,持续开展了“非遗高新、匠造传承”非遗展、“非遗匠心暖全城”“非遗嗨购节”等高新非遗系列品牌活动,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新模式。

  西安高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王婧表示,此次西安高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线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非遗项目西安和新加坡双城展、非遗体验进校园、非遗传统曲艺展演、非遗传承研讨沙龙、传统技艺与美食集市等形式,一方面集中展示西安高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发展现状及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旨在通过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文化品牌。

b61b5fae35ddef2535526a7f7bdb49c7.jpeg

446ceddbac9c8f3b62d1a393337cee81.jpeg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新途径、新模式,着力将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为古老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活力并存、文化与科技共生的非遗热土,让非遗文化赋能“四个高新”建设,增强幸福高新品牌内涵与影响力。(高新融媒记者于秋瑾)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