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此地紧急寻人!老年人注意,西安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 正文

陕西此地紧急寻人!老年人注意,西安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来源:华商报2022-05-11 13:31

  陕西咸阳旬邑

  寻找次密切接触者

  5月7日,旬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消息称,2022年5月5日,接咸阳市秦都区协查函通知,旬邑县有1名B类密切接触者张某某,经县流调专班流调追踪,现将张某某部分活动轨迹公告如下:

  4月27日19:00,张某某从野鸡红乘坐私家车(陕DI5287)返回家中,同乘人员为职田镇昌盛堡村的一名青年男性;

  5月1日13:30-14:00,张某某从职田镇街道乘坐班车前往旬邑县城;

  5月2日17:50-18:30,张某某从旬邑县东桥乘坐班车返回职田镇街道。

  请同时段乘坐以上车辆人员看到公告后,立即向所在镇、村(小区)或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主动配合接受核酸检测及其他防控措施。

  请广大群众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主动提供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立即到旬邑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主动如实告知个人活动史等,就医时须全程佩戴口罩,不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与他人接触。

  旬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电话:

  029-34613034

  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新冠本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西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侯铁军提醒,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因为它具有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以及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提高,无症状感染者会越来越多。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回到家中,势必给家里的老人带来感染风险。

  目前国家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按照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最后逐步过渡到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仍然是现阶段有效的防护手段,尤其是加快推进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只有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提升起来,我们才能真正为疫情防控赢得主动、赢得时间。”侯铁军说。

  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

  新冠发病率与死亡率

  根据全国其他地区和省份的疫情来看,老年人接种疫苗与否,其死亡率和住院率相差很大,尤其是病死率相差可达十倍以上。如果老年人没有全程接种疫苗,或者接种加强针,这样的人群会导致整体发病有所上升。所以专家建议,如果老年人没有疫苗绝对的禁忌症,应尽早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现代社会交通更加便利、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任何地方都不是一个与病毒隔绝的地方。侯铁军说,“当前部分地区输入的变异病毒传染性很强,且一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或者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尤其是如果家里其他人在外工作、学习,与其他人接触机会较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因此,为避免给老年人带来生命威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老年人也要尽快做到“应接尽接”,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老年人接种加强针也非常有必要。根据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研究结果,现阶段我国针对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推荐接种1剂加强免疫,并已在全国开始实施。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所以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且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后也应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已经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

  “同源”“序贯”两种加强方式

  都能有效预防病毒

  那么老年人应选择同源加强免疫,还是序贯加强免疫呢?对此,侯铁军说,同源加强针接种,即用原来基础免疫所用技术路线相同的疫苗完成加强接种,简单说就是以前用灭活疫苗就继续用灭活疫苗进行第三针加强。序贯免疫加强接种,即用与原来基础免疫所用疫苗技术路线不同的疫苗完成加强接种。“比如说灭活疫苗以后我们用腺病毒疫苗加强,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门诊的疫苗情况、受种者的具体实际状况,和预检大夫的实际建议来选择加强免疫剂次。但两种加强方式都能有效预防病毒,我们也呼吁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朋友,尽快接种疫苗。”

  有部分老年人群误以为年龄大,接种疫苗更容易有反应。但事实证明,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年轻人。因为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敏感性与年轻人相比相对较低,更不易有反应。目前境外接种疫苗年龄最大的为106岁,我国为109岁。我国已经接种30多亿剂次,结果证明高龄老人接种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陕西此地紧急寻人!老年人注意,西安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陕西此地紧急寻人!老年人注意,西安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针对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应注意什么?

  第一,老年人接种的时候,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建议在平稳期进行接种,如果拿不准,建议咨询接种医生或者临床医生,评估是否能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第二,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流程和相关知识,提前预约,避免老年人在现场过多等待,引起疲劳、紧张。在接种过程中,建议老年人由家属陪伴,防止出现意外、摔倒等情况。

  最后,老年人在现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需留观30分钟。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出现不适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建议尽快就医,如果怀疑和新冠病毒疫苗有关系,也要尽快报告。

  碑林区呼吁:老年人别再犹豫

  慢性病也可接种新冠疫苗

  碑林区疫情指挥部发出《致全区60岁以上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再次呼吁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信中说,目前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使疫情传播更加隐蔽、更加迅速,多地发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

  由于60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低、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相对高于其余年龄段人群。同时60岁及以上人群因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风险远高于年轻人。您可能觉得自己不常出门,无需接种,但仍有外出人员返乡带来的潜在风险,感染的风险并不能百分百排除。

  或许您正在为自己年龄大了,患了部分基础疾病而犹豫,事实上慢性病人群也不是禁忌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老年慢性病人群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目前我国已完成33亿多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实践证明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老年人群可放心接种。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决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碑林区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鼓励老年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碑林区各社区卫生院均设有接种点,接种时请携带好身份证件,主动向医生说明健康状况和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根据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为此呼吁:全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立即行动起来,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以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共同提高健康水平,全力守护美好家园。

  今日起未来7天

  阎良区新冠疫苗接种已全天安排

  阎良区疫情指挥部呼吁,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请符合条件的未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疫苗的人群,60岁及以上无禁忌症、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第二针疫苗已满半年,需加强免疫的人群,尽快就近、就便前往接种门诊接种新冠疫苗。

  特别提醒一下,老人接种,全家安心,阎良区还有部分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未接种疫苗,请尽快完成接种。

陕西此地紧急寻人!老年人注意,西安疾控专家最新提醒

  接种疫苗之后,仍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需要48小时后方可进行核酸检测,避免体内有未降解的新冠病毒疫苗株核酸片段,可能导致检测阳性结果。此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其他疫苗接种需间隔14天以上;3-11岁人群接种时需家长全程陪同。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李琳、西安发布、旬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 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