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陕西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5-09 16:44

  5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根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陕西省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本次“清废行动”排查整治范围以黄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0公里范围内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混合垃圾)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点位。涉及陕西省黄河干流沿岸、渭河陕西段沿岸、石川河沿岸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

  《实施方案》指出,陕西省各市(区)、县(区)人民政府是本次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的责任主体,各地要针对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指出的“工业固体废物违规处置问题多发”和生态环境部交办的疑似问题清单,结合日常摸排情况和群众信访举报等历史数据资料,排查建立本地区问题清单,对照“清理、溯源、处罚、公开”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形成“交办一批、排查一批、整改一批、挂牌一批、公开一批”的压茬式清废态势。

  各地要结合本次“清废行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联合打击力量,逐步构建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堆存等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处置、从严管理”的联合执法机制。

  相关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深挖扩线,向上游产废单位、中间收集单位、下游经营单位延伸检查,依法追究涉案企业的主体责任;对链条式、团伙式作案,要形成“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全链条打击,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污染问题查处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各地要强化工作流程,挂账销号,坚决完成问题整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治措施、整治进度、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堆存数量少、清运处置难度小、可以现场处置的,要立查立改;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堆存数量较大的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混合垃圾,按职责分工“一点一策”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这次‘清废行动’是对沿黄各市区固体废物处置的一次全面体检和排查整治,要通过清理处置,倒逼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把住源头,补齐短板,给固体废物找到合法解决途径。”陕西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育奎表示,要通过追根溯源,督促固体废物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固废管理长效机制,并通过联合司法机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保持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清废行动”启动会后,陕西各地相关部门全面展开现场核查工作。截至4月底前,已现场核查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交办问题中的21个疑似问题点位,同时,各地还自查发现10个问题点位。

  为确保整治效果,陕西省将公开工作进展情况,鼓励社会公众以多种方式参与排查整治并接受社会监督。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也将适时组织对各地整改完成点位进行“回头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浩 李洁)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