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陕西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5-09 16:44

  5月8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根据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陕西省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

  本次“清废行动”排查整治范围以黄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0公里范围内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混合垃圾)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点位。涉及陕西省黄河干流沿岸、渭河陕西段沿岸、石川河沿岸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

  《实施方案》指出,陕西省各市(区)、县(区)人民政府是本次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的责任主体,各地要针对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指出的“工业固体废物违规处置问题多发”和生态环境部交办的疑似问题清单,结合日常摸排情况和群众信访举报等历史数据资料,排查建立本地区问题清单,对照“清理、溯源、处罚、公开”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形成“交办一批、排查一批、整改一批、挂牌一批、公开一批”的压茬式清废态势。

  各地要结合本次“清废行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联合打击力量,逐步构建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堆存等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处置、从严管理”的联合执法机制。

  相关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深挖扩线,向上游产废单位、中间收集单位、下游经营单位延伸检查,依法追究涉案企业的主体责任;对链条式、团伙式作案,要形成“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全链条打击,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确保污染问题查处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各地要强化工作流程,挂账销号,坚决完成问题整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治措施、整治进度、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堆存数量少、清运处置难度小、可以现场处置的,要立查立改;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堆存数量较大的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混合垃圾,按职责分工“一点一策”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这次‘清废行动’是对沿黄各市区固体废物处置的一次全面体检和排查整治,要通过清理处置,倒逼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把住源头,补齐短板,给固体废物找到合法解决途径。”陕西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育奎表示,要通过追根溯源,督促固体废物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固废管理长效机制,并通过联合司法机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保持对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清废行动”启动会后,陕西各地相关部门全面展开现场核查工作。截至4月底前,已现场核查生态环境部第一批交办问题中的21个疑似问题点位,同时,各地还自查发现10个问题点位。

  为确保整治效果,陕西省将公开工作进展情况,鼓励社会公众以多种方式参与排查整治并接受社会监督。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也将适时组织对各地整改完成点位进行“回头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浩 李洁)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