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保护治标,富民治本——南水北调汉江水源地保护见闻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丛芳瑶]

保护治标,富民治本——南水北调汉江水源地保护见闻

来源:新华网2022-05-07 09:44

24小时热图
  • 让药物从“纸面”走向“市场”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力水源,它蜿蜒盘旋于秦岭和巴山的怀抱之中,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端,再由安康市白河县流出陕西,流向中下游。

  当华北地区千家万户用上了来自南方的清澈江水时,这既有宏伟调水工程的一份贡献,也有汉江上游群众守护水源洁净的一份心意。

  本世纪以来,为了保护汉江流域环境和水生态,支撑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许多采矿业和部分工业企业相继关闭停产。

33d210e1a7ba74475bd66190fcd878c1.jpeg

  位于安康市境内的汉江瀛湖库区(2019年12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世纪50年代末起,安康市白河县加大了硫铁矿开采的力度,由于当时开采技术落后,硫铁矿洞、矿渣遇降雨形成PH值和重金属超标的磺水污染溪流水体,导致其河床表面的石头逐渐变成黄褐色。遇到强降雨和山洪,大量磺水也将汇入汉江,威胁下游水质。

  2000年,白河县痛下决心,关停了全县所有硫铁矿开采企业,并对企业进行改制、对职工予以分流安置。

  白河县委书记李全成介绍,目前已编制完成污染治理总体方案,启动多个矿点污染整治工程、清污分流应急处置工程、废石中转站工程、矿山废水处理试验项目,流域水质监测分析实现常态化。

ac0432d73172964286faa1de6cce44eb.jpeg

  白河县卡子镇一处废弃硫铁矿处,被施工封闭的矿洞(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经过不断努力,经白河县流出的汉江出陕断面已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白河县一名干部告诉记者,汉江出陕断面监测点并不在白河,而设在湖北境内。“水质不必我说好,下游监督更可靠。”

  记者从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汉江瀛湖库区行船溯流而上,两岸边山水之绿浑然一体。当地干部介绍道,数年前的水面并非这般纯净景象,优良的水质为人工养殖鱼类提供了绝佳条件,当时库区遍布着养鱼的网箱,大量养殖鱼类所投放的饵料、渔药等一度导致汉江瀛湖库区氨氮、总磷、COD、总氮等指标升高。

a9e08ddae204581ae256ac60a6de8dd6.jpeg

  4月8日,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茶农在茶园内采茶。新华社记者 邵瑞摄

  为保护汉江水质,当地政府直面困难整顿网箱养鱼,耗时5个月,至2018年4月底,汉江瀛湖的网箱全部拆除清理,当地政府引导渔民在水边山上建果园、种茶叶、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实现绿色发展。

  记者在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看到,20多艘锈迹斑斑的采砂船停靠在汉江岸边,等待拆解。昔日的渔民放下手中渔网,转而从事蚕桑产业,如今,子午镇成为汉中市最大的蚕桑基地。

  “保护好一江清水,保护治标,富民治本。”西乡县委书记李代斌说,“要让沿江群众有绿色产业,能增收致富,汉江生态保护效果才能稳定持久。”

  目前,西乡县利用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茶叶种植加工,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产值24.7亿元,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7c5ad7ee8792a6a8c4ba540f3ed75976.jpeg

  两只朱鹮在洋县龙亭镇一处生态种养殖基地内觅食(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沿着江水往西,在汉中市洋县的汉江边、稻田里,时常可寻见朱鹮的身影。

  40多年前,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朱鹮种群及栖息地生态,洋县开始限制工业污染企业落户、矿产开发和农业农药使用。近20年来,当地的有机水稻、鱼蛙水产、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异军突起。

  如今,生态茶园、社区工厂、循环养殖、旅游观光等多种环境友好型产业在陕南加速崛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正在实现良性循环。

  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