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来源:光明网2022-01-05 08: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疫情的席卷猝不及防。连日来,在西安高新区战“疫”一线,除了一个个与病毒鏖战的白衣战士们,还有一大批志愿者、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一线,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物管行业是一场大考。姚志超是高科尚都小区物业管理处的一员。面对疫情,姚志超与他的同事们始终坚守岗位,连续十多天没有回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2021年12月22日,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第七专班入驻后,对防控管理方式、居民生活保障、消杀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物业人员也进行了轮班换岗。姚志超说:“我们将尽力搞好小区的防疫工作、后勤保障工作,让更多在一线奋力拼搏的勇士和小区居民安心。”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姚志超在对小区居民进行全面摸排时,得知封控楼宇内一位身患重病的业主因不能及时注射药物,有生命危险。他立刻在微信群内联系医生。用姚志超的话说,能在同一栋楼找到相关专业的医生,真的运气太好了!姚志超多次与医生沟通注射方案,最终成功让这位患者用上了药。

  在休息之余,姚志超会给家里的孩子打视频电话,8岁的孩子知道爸爸在保护居民们的安全时,会给爸爸画画、写信,鼓励爸爸。姚志超说:“能让孩子以我为榜样,我觉得很高兴。”

fc955e28a39a95e173d5bcb711c7ca0

  像姚志超一样的物业人还有很多,在疫情防控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担负起社区落实防疫“最后一公里”的职责,努力做守护百姓的“逆行者”,做政府部门的“最强后援团”。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32层高楼 每天一层层上下五六趟

  面对疫情,还有许多普通人来往于运输点,为封闭小区的居民提供帮助与服务,这就是疫情下的志愿者。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50岁的薛选宏是高新地产派驻在高科尚都第七专班的志愿者,负责封控楼宇的值守、物资保障、垃圾清理、封条检查等工作。在2021年12月22日晚上7点接到任务后,薛选宏安顿好家里,就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薛选宏和其他3名志愿者每天两班倒地值守,32层楼每天一层一层的要上下五六趟。他们在物业收拾出来的地下室及集装箱内临时搭建的架子床上休息,薛选宏说:“当初来这里有些害怕,但是我没有理由退缩。这些天虽然很累,但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觉得值得。”

西安战“疫”一线:聚焦小区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小区封控管理初期,来自中交一公司金路公司的王二雄发现物业人手不够,当天便与物业联系,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从白天到晚上,小区里都能看到王二雄忙碌的身影。

  当王二雄得知小区内一些群租户房内没有天然气,没有锅碗瓢盆,甚至采购的泡面也吃完了的时候,王二雄立刻组织其他志愿者在小区群里为他们征集生活物资。这样温暖的事情每天都在小区内上演,小区居民甚至戏说道:“有困难,找王哥。”

  王二雄说:“我是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有义务、有责任顶上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16e50f277389cbfae6a6cfa7966091e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群“大白”、一个个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小区、每一户居民。他们也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是儿子、女儿,为了这座城市尽快好起来而不顾安危,奋战一线。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说,虽然他们竭尽全力来守护,但仍然会存在一些不足,他们将继续努力携手共渡难关,在疫情防控时期为小区居民筑起一道“爱”的防护墙。

  (张璋 刘晓 供图:高科尚都物业)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