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少数民族老年人学习普通话可以对认知水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近日,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情牵新疆·‘语’你同行”实践团师生一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等市开展推普教学、语言健康科普、语言公益服务实践,助力新疆地区民众语言健康意识提升。
七月上旬,交大师生一行来到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参访交流。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海燕为当地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者开设语言健康主题讲座,通过案例展示了语言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语言认知能力的检测方法和前沿研究方向,并就地区少数民族群体语言康复研究等话题同与会人员展开讨论。
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社区、乡镇、医院,实践团成员为老年人开展语言认知能力检测,了解老年人群体认知水平以及普通话能力的基本情况,评估语言与认知健康程度,帮助当地民众树立语言健康意识。
聚焦少年儿童群体,实践团结合语言学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深入调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意愿、重视程度、使用情况、普遍水平等。同时实践团访谈多位当地乡村教师,深入了解并进一步掌握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为未来长周期语言公益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期间,实践团师生探索“推普”多彩课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群体间文化认同。师生深入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下辖乡村,组织了演讲表达、诗词书法、非遗体验、“推普”绘画等活动,切实服务当地少年儿童群体语言文字能力。
“大猫毛长,小猫毛短。”实践团成员王婉宁以一个绕口令的动画视频引入,带领孩子们练习普通话表达的技巧。绕口令之外,课程还融入了口腔操练习,小组比拼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提高了普通话表达能力。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字的结构呢?”“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实践团成员孔莘瑶带领小朋友走进书法的世界,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于汉字文化的了解,在书法实践中领悟汉字文化。
非遗文化“中国结”蕴含中华民族的情致和智慧。实践团成员教孩子们把一根根红绳编制成结,孩子们在手工活动中感受到了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本次实践行动将青年学子专业所学与公益服务相结合,以青春实践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大探索,展现新时代交大外语青年的新气象新作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