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有这么一位京剧人,她正尽自己所能使更多人“懂”京剧,她就是余派第四代传人王珮瑜。9月12日,刚开学的校园里就传出了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珮瑜在华东理工大学的美育课堂上,为同学们演绎何谓“有声必歌、无动不舞”,让师生在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聆听国粹声音,厚植家国情怀。
“你们为什么会抢票来听京剧这堂课?”“从没听过京剧的同学们是为什么不听京剧呢?”讲座一开场,王珮瑜就向现场的同学抛出了问题。“因为好奇,所以来了”“听不懂”“京剧太慢”……同学们的回答真实而幽默。
为了让同学们推翻以往的刻板印象,对京剧有全新的认识,王珮瑜带领现场师生一步步走进京剧的艺术世界。她只简单用“好、好、好”的不同声调来讲解余叔岩的三级韵,用“惊提、怒沉、喜展眉”的萌表情展现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情绪,还带领全场师生用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念了《赵氏孤儿》的片段。现场出题现场唱,学生把《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概念拿出来请王珮瑜老师用京剧的念白形式表达,用以激励华理人能更扎实的学好专业课。
王珮瑜勉励同学们,研习京剧、传播国粹,是一代又一代京剧人的使命,更是青年一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艺术风采的“窗口”。作为京剧的传承人,她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京剧、爱上京剧、宣传京剧,并希望与同学们一同为国粹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第一次知道静下心欣赏的京剧,可以这么美。”艺术学院研究生党员姚雨晴感受到京剧的“好玩之处”。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通过建立“以海派文化为特色,以美育实践为抓手” 的美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构建通识素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美育教育模式;通过课程融合、创新训练、辅修专业等,如开发建设《艺术与化学》《物理美学》等学科交叉课程,使美育成为触发创新的新要素;通过艺术学院“艺术党课”、化工学院“京彩化工”等品牌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未来,华东理工大学也将以此为起点,邀请更多的艺术家、文化名人等走进校园,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同时进一步立足科艺融合的特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