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瞄准新经济 从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引才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上海瞄准新经济 从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引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0-26 15:51

上海瞄准新经济从全球创新创业高地引才

  2022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26日正式启动。 2022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上海10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杨浦区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是中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

  记者26日获悉,杨浦区正努力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构建“智力引擎”动能澎湃、城市与人才相得益彰的“人才秀带”,推进人才与创新、开放、产业、城市有效融合,力争成为面向全球的重量级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地和人才创新创业最活跃的节点区域之一。

  2022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26日正式启动。本届大赛设置5大赛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中国大陆,招募触角深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尔兰、爱沙尼亚、日本、新加坡等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与人才汇聚地。

  大赛设置6大赛道: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文化创意与现代服务,主办方希望瞄准当今全球新经济领域,进一步提升“创业之星”含“新”量与含“精”量。杨浦区方面表示,随着大赛序幕拉开,杨浦向全球人才亮出诚意与热情,双创人才尽秀实力、追逐梦想的舞台已然搭建。

  2009年,杨浦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探索推出相关海外引才政策,通过降低创业启动成本、提供融资担保与贴息、设立项目风投基金等措施,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项目”引才体系、“创新+创业”两栖发展体系、“资金+基金”融资体系、“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扶持海外人才到杨浦创业发展。逾十年来,数百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带创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杨浦创新创业、生根发展。受政策扶持的190家海外人才企业缴纳全口径税收达9.2亿元人民币,区级税收2.6亿元人民币,达财政投入的2倍以上。

  2016年,杨浦区开始面向海内外举办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引入相关投资评价机制,开展以赛引才、以赛评才试点。六年来,大赛先后从全球5600多个项目中评选出681位“创业之星”,发掘出一批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

  今年,杨浦区出台了相关文件,针对高峰人才、海外人才、初创人才,实施综合性人才发展扶持计划,持续大力引进各类双创人才。

  同时,杨浦区围绕多个关键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措施,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杨浦区探索由原先零星地区之间“点对点”合作转变为长三角全域内人才的“圈式互动”,扩展人才培育朋友圈:2018年,杨浦联合沪苏浙皖四地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发起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2019年,杨浦陆续与长三角12个城市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杨浦联合浙江宁波、江苏常州、安徽合肥三城市以依次主办、跨地区互访的方式举办长三角高层次人才“赋能共融”研修班,互派学员、互出课堂、互相交流,打造以开放、创新、共融的人才一体化引育新模式。

  据了解,杨浦区还以“政府搭平台+企业设问题+人才提方案+共同来孵化”的模式推进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落地转化应用,为企业精准招募高校创新型青年人才,先行探索构建青年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孵化-重点产业培育的全生态系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7年,杨浦区作为公安部出入境“新十条”的先行先试区,同时作为当时上海唯一的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颁发了全市首张示范基地《中国永久居留权申请外籍人才认证函》和《外籍人才签证认证函》。

  2018年,杨浦国际双创人才“无否决”窗口正式启用,对服务类业务作出“人才服务不用来、登记轮候无否决”承诺,对初审类业务作出“网上预审不见面、窗口受理无否决”承诺,不因一张证书将人才挡在门外。

  2019年,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东部园在杨浦创设,实现人才落户、人才积分、人才安居等人才业务一窗办结,进一步营造了人才办事便利、过程透明、速度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磁场。

  2022上海·杨浦“创业之星”大赛将持续约4个月,大赛全程使用云技术,全覆盖架设起云端赛道,让优秀人才与优质项目直达梦想启航点。

  除了设置海外组和国内组外,本届大赛根据人才、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设置了天使期和成长期,确保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在各自赛道上公平竞争、秀出实力。

  此外,大赛还创新设置了直通渠道,近2年获得国家、市级相关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的申报项目,经组委会认定后将直接进入复赛。此举旨在吸引一批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人才项目落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奖金规模突破千万级,38个获奖席位的奖金总计高达3400万元人民币,获奖选手将享受到12项奖励政策,除“刚需”的资金对接、空间场地、人才储备等,还涉及个人健康、子女教育等生活服务。大赛组委会方面表示,这意味着通过“创业之星”大赛落户杨浦的人才,赢得是全生命周期的配套服务体系。

  另据了解,大赛还特设了星探奖与引才奖,对在引才荐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最高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据介绍,此举进一步发挥市场引才主体作用,鼓励社会机构、科技园区、社团组织共同参与、挖掘优质项目,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打造好创新创业生态。

  杨浦区方面告诉记者,该区将以打造“人民城市人才秀带”为统领,通过持续打好人才引、育、用、留“连环组合拳”,进一步营造优良的人才综合发展生态。(完)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