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9-22 09:06

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如何精准诊断并给予最适宜的治疗,是医生们探索的课题。 上海市胸科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如今,随着CT筛查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上肺部多发结节患者不断增加。

  面对肺部多发结节,患者常常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医,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诊断,进而产生困惑,甚至焦虑。如何精准诊断并给予最适宜的治疗,是医生们探索的课题。记者21日走访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牵头“肺部多发结节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多位苦恼的患者寻得了“出路”。

  据介绍,肺部多发结节是指肺内存在两个或以上,直径均小于等于3cm的病灶,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若干个含磨玻璃影的结节。肺部多发结节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诊疗难度高,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占所有肺结节患者总数的18%。这类患者常常辗转医院多个科室,却难以找到解决对策。

  “我们的多学科团队会对每个结节的危险度逐一甄别鉴定,有些是良性的或处于‘萌芽’状态,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但那些已经长大和变坏的,就需要立刻‘斩草除根’,针对病灶的不同情况,我们会选择手术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武器,多管齐下,逐个击破!”钟华主任介绍说。据悉,上海市胸科医院的“肺部多发结节MDT门诊”,自开设至今,已经救治了200余名疑难肺部多发结节患者。钟华教授告诉记者,每位患者的方案都是“私人定制”,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的选择,全过程管理角度,进行整盘考虑和治疗,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从“手足无措”到“放心安心”。

  今年40岁出头的许女士在2018年发现了双肺多发结节。当时,医生在手术切除了她的左肺上叶、下叶一共5个结节。本以为可以安心度日了,谁知,去年随访时,医生说她的右肺又长出了1个结节,这对许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难道要把所剩无几的肺都切掉吗?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为她“度身定制”了治疗方案。

  据了解,上海市胸科医院充分发挥心胸专科特色,形成了多个贯穿临床-研究-临床的多学科联合模式(MDT),“肺部多发结节”是其中的一项,在肺部多发结节的临床实践中开展科研创新,为患者带来新的救治希望和高品质的诊疗。据悉,“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由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发起,汇集了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等骨干医生。

  多学科专家对许女士展开了细致的多学科会诊讨论。基于多学科专家的综合判断,呼吸内科团队为许女士施行了肺结节消融治疗,用最小的创伤,把右肺病灶精准消灭了。许女士的“心结”也消除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钟华主任团队总结了临床上积累的肺部多发结节诊治经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非手术局部治疗、靶向和免疫辅助治疗以及临床随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肺部多发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述评》,并发表在《中华肿瘤学杂志》。在此基础上,钟华主任团队又牵头发起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此项研究聚焦改善肺部免疫微环境,创新性地将免疫新药AK104应用于早期多原发肺癌患者磨玻璃结节病灶的治疗中,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该研究将为多原发早期肺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这位专家直言,由于多发结节患者个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目前,中国国内关于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研究屈指可数。据透露,该研究被列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医企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专项。(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