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9-22 09:06

上海:医院多学科联手为肺部多发结节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

  如何精准诊断并给予最适宜的治疗,是医生们探索的课题。 上海市胸科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如今,随着CT筛查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上肺部多发结节患者不断增加。

  面对肺部多发结节,患者常常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医,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诊断,进而产生困惑,甚至焦虑。如何精准诊断并给予最适宜的治疗,是医生们探索的课题。记者21日走访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牵头“肺部多发结节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多位苦恼的患者寻得了“出路”。

  据介绍,肺部多发结节是指肺内存在两个或以上,直径均小于等于3cm的病灶,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若干个含磨玻璃影的结节。肺部多发结节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诊疗难度高,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占所有肺结节患者总数的18%。这类患者常常辗转医院多个科室,却难以找到解决对策。

  “我们的多学科团队会对每个结节的危险度逐一甄别鉴定,有些是良性的或处于‘萌芽’状态,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但那些已经长大和变坏的,就需要立刻‘斩草除根’,针对病灶的不同情况,我们会选择手术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武器,多管齐下,逐个击破!”钟华主任介绍说。据悉,上海市胸科医院的“肺部多发结节MDT门诊”,自开设至今,已经救治了200余名疑难肺部多发结节患者。钟华教授告诉记者,每位患者的方案都是“私人定制”,从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的选择,全过程管理角度,进行整盘考虑和治疗,一站式诊疗服务,让患者从“手足无措”到“放心安心”。

  今年40岁出头的许女士在2018年发现了双肺多发结节。当时,医生在手术切除了她的左肺上叶、下叶一共5个结节。本以为可以安心度日了,谁知,去年随访时,医生说她的右肺又长出了1个结节,这对许女士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难道要把所剩无几的肺都切掉吗?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为她“度身定制”了治疗方案。

  据了解,上海市胸科医院充分发挥心胸专科特色,形成了多个贯穿临床-研究-临床的多学科联合模式(MDT),“肺部多发结节”是其中的一项,在肺部多发结节的临床实践中开展科研创新,为患者带来新的救治希望和高品质的诊疗。据悉,“肺部多发结节MDT”团队,由呼吸内科主任钟华教授发起,汇集了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等骨干医生。

  多学科专家对许女士展开了细致的多学科会诊讨论。基于多学科专家的综合判断,呼吸内科团队为许女士施行了肺结节消融治疗,用最小的创伤,把右肺病灶精准消灭了。许女士的“心结”也消除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钟华主任团队总结了临床上积累的肺部多发结节诊治经验,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评估、外科手术治疗、非手术局部治疗、靶向和免疫辅助治疗以及临床随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形成《肺部多发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述评》,并发表在《中华肿瘤学杂志》。在此基础上,钟华主任团队又牵头发起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此项研究聚焦改善肺部免疫微环境,创新性地将免疫新药AK104应用于早期多原发肺癌患者磨玻璃结节病灶的治疗中,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该研究将为多原发早期肺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这位专家直言,由于多发结节患者个体差异很大,难以统一临床研究的入组标准,目前,中国国内关于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研究屈指可数。据透露,该研究被列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第二轮《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医企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专项。(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