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力防控疫情、支持复工复产,上海市公安局推出17项便民措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全力防控疫情、支持复工复产,上海市公安局推出17项便民措施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2022-06-11 11:22

  当前,上海已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上海市公安局制定推出17项便民措施,涉及“提供运输车辆通行保障”“方便群众必要出行居留”“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营造良好生产运营环境”等四个方面,旨在通过推动公安业务网上办、加急办、延期办、便捷办,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经济恢复和重振。

  一、提供运输车辆通行保障

  1. 在货运汽车通行证发放方面向服务于疫情防控、应急保障、城市生活保障的车辆和企业适当倾斜。

  2. 压缩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运输企业车辆路线意见征询时间,确保运输路线意见按时审批、及时反馈。

  3. 在车流量较高、易引发拥堵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视情实行客货分道检查,保障货运物流车辆快速通行。

  二、方便群众必要出行居留

  4. 对急需出国出境开展各类商务活动的企业人员,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视情加急办理出入境证件。

  5. 对本市相关单位邀请来沪协助开展防疫工作的外国人,凭邀请单位出具的公函等证明材料,视情加急办理相关签证证件。

  6. 对符合疫情防控规定、参与本市复工复产的外国人,允许边工作边办理工作类居留手续,时间最长不超过工作之日起一个月内。

  7. 对在沪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因企业尚未复工或学校尚未复学等原因无法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的,以及受疫情影响无法在原签证停留期限内离境的外国人,酌情办理相关签证或停留证件。

  8. 优化12367出入境咨询服务平台功能,为复工复产企业和人员提供出入境政策咨询和“急事急办”服务。

  9. 疫情防控期间,由公安派出所为旅馆业单位等住宿服务场所提供办理入住人员相关情况核验等服务。

  三、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

  10. 依托“一网通办”PC端总门户、“随申办”APP和小程序、“交管12123”APP、“上海交警”APP、“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公众号等网上办事平台,提供开具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实有人口信息和实有单位信息自主填报等19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方便企业和群众网上办、掌上办。

  11. 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制发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驾驶证等实体证件将同步生成电子证照,与实体证件具有同等效力,企业群众复工复产时遇实体证件遗失、损坏的,可通过“随申办”APP和小程序进行“亮证”。

  12. 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按期办理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业务的,可分批延长办理期限(3月份到期的,延期4个月办理;4月份至7月份到期的,延长3个月办理)。延长期间,对驾驶证逾期未换证、未审验、机动车逾期未检验、机动车强制报废、机动车临时号牌超过有效期等情形,不予处罚。

  13. 疫情防控期间,因逾期未换证、逾期未体检、逾期未检验等原因,导致驾驶证或机动车可能被注销的,统一延长注销期限。

  四、营造良好生产运营环境

  14. 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慎重使用逮捕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严格区分违法犯罪所得、合法财产和其他涉案财物,避免企业因涉案导致陷入困境。

  1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减少核发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促进行业发展。

  16. 优化《上海市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核准证书》年审工作,从业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核准资料的截止时间统一顺延至2022年7月31日。

  17. 实行保安员在线培训及认证上岗,受疫情影响保安力量不足的企业可组织新招录的保安员(未参加保安员培训和考试)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并进行网上培训,保安员完成必修学时并通过相关测评后,获得电子《保安员证》。指导行业协会开发保安员线上招聘平台,搭建保安服务企业与保安员的双向选择渠道,缓解保安行业用工缺口。(巨云鹏)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