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为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强代表委员与网民之间的联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新华网推出“我请代表委员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邀请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我们将把您的声音传递给代表委员,并公开选登部分网民留言和代表委员回复,同时汇总整理建言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网民“新华VbsA0U”留言:
殡葬改革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很多地区的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仍是以传统墓穴为主,墓碑、墓穴等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殡葬设施用地很难合理保障。同时,乱占耕地、散埋乱葬、天价墓穴、豪华墓地、青山白化等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代表委员能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在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方面,多多鼓励模式创新,对节地不占地、有效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的创新模式进行试点示范,总结推广,让公益性公墓服务更多群众。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回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修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殡葬土地要素供给,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群众的“身后事”关系着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人。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土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需要相关部门完善修订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制度保障。
二、总体谋划、全面精准施策,提前布局,积极做好统筹协调。研究探讨殡葬用地指标由省级政府统一管理,公益性公墓建设不占地方土地指标。各县市区政府把殡葬用地指标纳入年初统筹计划,由省级政府统一按需分配,确保公益性公墓土地要素保障。
三、发挥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模式经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再提升。随着丧葬礼俗改革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得到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殡葬新风尚逐渐形成。浙江、广东、安徽合肥、重庆万州甘宁镇等一大批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落地推广。山东肥城在老城镇大石关村和潮泉镇柳沟村探索创新出的公益性节地生态“地堰墓葬”模式,依托现有地势建造井字形和地堰式的墓穴安放骨灰,具有不占用土地指标、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种植结构的特点。百姓心里“逝者为大、入土为安”的理念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积极响应。
四、新型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的建设与运营模式亟需探索。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山东肥城的新型公益性公墓运营模式探索,研究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建设的引入和退出机制,探讨“公益属性、多元参与、政府定价、全程监管、普惠大众”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激活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的惠民属性,让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整治经营性公墓价格乱象,彻底让散埋乱葬、天价墓穴、豪华墓地等历史顽疾不再出现,把群众的“身后事”变成大家的“放心事”。